《英联邦和世卫组织将加强卫生合作,包括获得疫苗》

  • 来源专题:国家病毒资源库信息情报服务平台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23-06-20
  • 2月7日,英联邦秘书处和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承诺就英联邦成员国和政府特别关注的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合作,如应对COVID-19大流行、疫苗公平、推进全民健康覆盖和建设具有适应能力的卫生系统。

    《谅解备忘录》由英联邦秘书长帕特里夏·斯科特兰女男爵阁下(The Rt. Hon. Patricia Scotland QC)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举行的仪式上签署。

    英联邦秘书处在促进和支持成员国和政府就一系列政策领域和规划问题加强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该文件的签署,双方同意共同努力,加强七个重点领域的信息交流:

    (1)促进全民健康覆盖和初级卫生保健

    (2)加强全球卫生安全

    (3)促进健康环境

    (4)促进弱势群体的健康

    (5)转变终身学习方式以产生健康影响

    (6)建立数据合作伙伴关系

    (7)为创新和知识交流创造空间

    本次合作强调了英联邦秘书处和世卫组织对确保公平获得高质量卫生服务和促进所有人的健康和福祉的长期承诺。

    该《谅解备忘录》是在COVID-19大流行的背景下签署的。大流行继续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特别是随着新的高传染性变异株的蔓延。据悉,截至2022年1月31日,英联邦报告的COVID-19病例已超过7700万,每天报告的新病例达数十万。此外,42%的英联邦公民已完全接种疫苗。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口百分比从英联邦非洲国家的23%到世卫组织美洲区域的43%和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的56%不等。

    借此机会,两位领导人重申致力于确保公平获得和分发COVID-19疫苗,并推进世卫组织到2022年7月为70%的世界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

  • 原文来源:https://www.who.int/zh/news/item/07-02-2022-commonwealth-and-who-to-strengthen-cooperation-on-health-including-access-to-vaccines
相关报告
  • 《泛美卫生组织警告不要通过官方渠道获得COVID-19疫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1-04-25
    • 2021年4月22日 如果不是通过政府采购从经认证的供应商处采购,而是由经授权的国家免疫线路提供的疫苗,则被认为是假冒疫苗并对健康构成危险。 华盛顿特区,2021年4月22日(PAHO)——泛美卫生组织(PAHO)敦促人们只能通过国家免疫规划和官方授权的机制接种COVID-19疫苗,并警告称,在这些渠道之外接种可能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危险。 这一建议是针对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一些拉丁美洲国家有关假冒或未经授权疫苗的报道,以及针对疫苗在获授权的国家免疫规划之外实施的新闻报道而提出的。3月,世卫组织就墨西哥的假冒辉瑞/生物科技疫苗发布了全球警报。 建议人们只使用国家当局指示的正宗疫苗,如有疑问应寻求卫生专业人员的建议,如果他们知道任何可疑事件,应向当局报告,以便查明产品并从流通中撤出。 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导致全球范围内不合格、假冒和未注册医疗产品事件增多。特别是,疫苗供应有限似乎助长了非法渠道产品的出现,从网上销售到海关缉获再到零售贸易。 不合格、假冒和未注册疫苗可能导致COVID-19流行率上升,潜在的不良甚至有毒或致命事件,以及对卫生系统的信任丧失,以及规模难以预测的社会和经济后果。 给监管当局的建议 泛美卫生组织敦促加强卫生、执法和海关当局在预防、检测和应对不合格假冒产品事件方面的协调。泛美卫生组织还敦促加强对COVID-19疫苗供应链从制造商或认证供应商到患者或使用地点的全面监测。 卫生部门还被建议在储存和运输期间将疫苗保存在原始的二次包装中,以保护QR码和条形码,这可以在整个分销链中核实产品信息。还建议加强对非法提供COVID-19疫苗的监测,特别是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零售网点。 其他建议是执行销毁和(或)最终处置国家免疫计划中使用的合法疫苗的包装、容器、小瓶、盒子和标签的战略;确保COVID-19疫苗建立健全的可追溯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绕开法律渠道的风险;并通过快速警报系统,立即向世卫组织通报任何疑似或确认的假冒疫苗。 泛美卫生组织通过与各国的合作,以及国家监管机构预防、检测和应对标准不达标问题联络点网络的运作,假冒或未注册的医疗产品(包括本区域20多个国家)促进了这一领域的信息交流和支持决策。
  • 《康希诺疫苗获世卫组织认可 纳入全球紧急使用清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22
    • 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康希诺生物新冠疫苗,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授权,纳入全球紧急使用清单 (EUL),成为世卫组织认证的安全、有效、高质量的疫苗。这是当前唯一得到世卫组织EUL认证的第三代技术路线的中国新冠疫苗,也是康希诺新冠疫苗有史以来拿到的最有份量的一次获批。 紧急使用清单(EUL),是世卫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评估新卫生产品的适用性所形成的机制,目标是尽快提供药物、疫苗和诊断工具。 简单来说,EUL就是世界各国新冠疫苗的采购名单,选择接种该名单疫苗的民众意味着获得了一张“全球通行证”,可以自由通行各个国家。而目前各国执行的入境政策标准不一,即便拥有A国的准入,也可能不能自由前行B国,世卫组织的认证正好打破了这一僵局,犹如给了一张“绿色通行证”。 据WHO官网信息,目前世卫组织全球共批准了11种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而本次纳入全球紧使用清单的,正是中国首款第三代技术路线康希诺疫苗,也是全球首款第三代技术路线的中国新冠疫苗。 作为清单中唯一一款第三代技术路线的中国新冠疫苗,想要拿到世卫组织的紧急使用获批非常困难。首先,生产企业需申请进入清单,然后大致经过世卫组织受理、专家会议评审、临床试验病例审核三个阶段。这期间,世卫组织的审查非常严格。整个评估过程会对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以及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和风险管理计划的大量数据进行严格审查。比如,世卫组织评估疫苗的主要标准包括有效率至少50%,以及生产制造达标等等。 不仅如此,疫苗生产企业还必须承诺继续生成数据,直至疫苗得到完全许可和世卫组织预认证。其中,世卫组织预认证程序将以滚动方式评估疫苗试验和部署产生的更多临床数据,确保疫苗达到必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从而扩大疫苗供应。这就要求疫苗企业的生产质量水平达标且持续稳定,还得达到规模要求。 全球能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企业及产品数量非常之少,其考核重要指标之严格、流程之繁复,正是获批难度大的原因之一。目前,全球共有120多款新冠疫苗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27款产品已获批上市或获紧急使用授权。但这其中只有11款拿到世卫组织紧急授权,并且都是经营几十年的大型跨国疫苗集团。 获得世卫组织认证,一方面意味着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和企业医药疫苗研发生产质量水平与综合实力。这将有助于应对当前全球新冠感染人数飙升、疫苗供应不足、接种进展缓慢等问题,为实现中国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迈出重要一步。 据悉,康希诺生物还研发了全球创新的吸入用新冠疫苗,2021年3月获批临床,截至2021年末,已完成临床I/II期试验。这是中国创新疫苗公司康希诺生物率先成功研制的全球首款可吸入用新冠疫苗,也被称为雾化吸入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