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扁豆、鹰嘴豆和豌豆种子中叶酸的遗传多样性》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xinning
  • 发布时间:2015-05-13
  • 叶酸是水溶性维生素B,是人体内许多代谢功能的辅助因子。豆类一直被认为是叶酸的良好膳食来源。本文研究的目标是:(1)确定菜豆,小扁豆,鹰嘴豆和豌豆的4个品种的叶酸的浓度;(2)确定生长位置对叶酸浓度的影响。

相关报告
  • 《鹰嘴豆的营养、物理化学和功能表征》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19-10-12
    • 文章对鹰嘴豆种质资源的物理化学、营养和功能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作者研究了57份鹰嘴豆,还包括来自阿普利亚(意大利南部)的黑鹰嘴豆,评估了遗传和表型性状与营养和功能特性的关联。黑色(包括阿普利亚黑鹰嘴豆)和棕色鹰嘴豆的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每百克18.0至22.1 g,高生物活性化合物含量和PUFA含量分别达到总脂肪酸每百克64.4g和67.0 g。棕色种质的特点是吸水率高,因此可能适合与谷物粉混合生产谷类脉冲食品。文章研究结果强调了当地地方品种的营养和技术潜力,这些地方品种已被现代品种取代,因此面临遗传侵蚀的风险。
  • 《大豆耐盐性研究进展:遗传多样性、遗传和基因鉴定有助于提高耐盐性》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1-16
    • 盐胁迫是影响大豆生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耐盐性的遗传改良是保护盐胁迫条件下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大豆耐盐性的成功提高有赖于鉴定在大豆种质中赋予耐盐性的遗传变异,并随后将这些遗传资源整合到品种中。本文综述了大豆耐盐种质遗传多样性和耐盐遗传研究进展,包括耐盐种质遗传多样性鉴定、耐盐性QTL定位、基于图的克隆、大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分析。另外,该文也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包括高通量表型技术、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耐盐分子育种的基因组选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