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中生物燃料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19-05-09
  • 2017年7月,由澳大利亚和中国企业合作支持的一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启动,该项目旨在开发新技术,使用农业和林业遗留的植物原料(非食物垃圾)生产燃料乙醇。

    2017年11月21日,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机构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该项目囊括了在新南威尔士州猎人谷的一个试点工厂,用于将农业废弃物(麦草、棉秆、甘蔗渣等)转化成燃料乙醇。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机构为澳大利亚生物燃料公司Ethanol Technologies提供1190万澳元(897万美元)的资金支持,以帮助其开发该开创性的先进生物燃料技术。中国公司江苏金通灵流体机械技术公司为该项目提供1190万澳元(897万美元)的配套资金,该项目总计投资额为4800万澳元(3619万美元),同时,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将参与该项目研发。该技术的研发成功将使澳大利亚成为先进生物燃料的领导者。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机构首席执行官伊弗尔·弗里斯克内希特表示,“先进的生物燃料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有利的出口优势,同时有助于减少运输业带来的排放污染。” 纽卡斯尔大学的Geoff Doherty教授表示,“这项技术的总体收益将彻底改变农业产业布局,农民可以种植农作物,将有价值的部分流入食品市场,将剩余的废弃物提供给燃料市场。”

相关报告
  • 《印度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再度被批过度盲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2-25
    • 印度智库Bridge to India的最新报告显示,如果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现状的政策环境,到2024年底,印度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预计将分别达到82GW和53GW。其中,包括近50GW的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近16GW的屋顶光伏和超过6.5GW的开放式太阳能。 印度政府关于可再生能源目标的目标仍然被认为过于“宏伟”。印度政府计划到2022年3月底实现可再生能源达到175GW,其中包括100GW太阳能,60GW风能发电,10GW生物质能发电以及5GW水电。其中,在100GW太阳能发电中还包括40GW屋顶太阳能。对此,Bridge to India表示这种目标“过度自信,缺乏严谨”。 Bridge to India在“印度2024年可再生能源展望报告”中指出了影响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轨迹的三个主要变量。这些包括政策支持,电力需求增长和火力发电厂负荷因子(PLF)。中央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政策摩擦被认为是一个主要弊端。 报告中认为,“印度各级政府都正在推动大型招标,但实际进展却停滞不前。”政策,执行和财务压力减缓了行业活动,并引发了人们对正在开发的项目的可行性的担忧。 但是,总体而言,太阳能和风能是迄今为止最便宜的两个绿色能源,在过去五年中,普及率从3%增长到了10%,前景仍然乐观。 未来的主要趋势 Bridge to India认为,由于技术进步和竞争,预计税率将恢复下降趋势。但是,随着与制造相关的招标,太阳能-风能存储混合招标以及寻求全天候供电的技术不可知的招标数量的增加,招标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 这家咨询公司的报告说,储能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但离主要的增长冲刺时间还有数年之遥。 迄今为止,在印度的屋顶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商业和工业(C&I)太阳能将面临来自配电公司(Discoms)日益激烈的竞争,而与此相反,住宅太阳能将因政策更加明确和发展而回暖。 但是,对于制造商来说,Bridge to India认为,本土制造商的前景仍然黯淡,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征收新的关税以取代保障税。
  •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08
    • 近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5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是白鹤滩水电站投产的第8台机组,标志着水电站一半机组已投产。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规划》对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作出哪些部署?记者采访了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和行业专家。 跃升发展呈现四大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已突破10亿千瓦大关,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超过40%。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连续17年、12年、7年和4年稳居全球首位,光伏、风电等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攻坚期。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要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如何理解“高质量跃升发展”?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我国要在短短不到10年内夯实能源转型基础,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必“以立为先”,进一步换挡提速,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既要实现技术持续进步、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持续提高、竞争力持续增强,全面实现无补贴平价甚至低价市场化发展,也要加快解决高比例消纳、关键技术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性可靠性等关键问题,进一步提质增效。 在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呈现哪些新的特征?“新能源在新阶段要有新气象。”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李创军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呈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新特征。 具体来看,一是大规模发展,进一步加快提高发电装机占比;二是高比例发展,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转为增量主体,在能源电力消费中的占比快速提升;三是市场化发展,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低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四是高质量发展,既大规模开发,也高水平消纳,更保障电力稳定可靠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以往规划,本次《规划》首次以国务院9部门联合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李创军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对资源详查、用地用海、气象服务、生态环境、财政金融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亟待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的土地、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强化政策协同保障。 “这既是规划发布形式的创新,更有助于形成促进新时代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李创军说。 可再生能源将成增量主体 为实现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规划》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紧紧围绕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的要求,明确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量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 “从可再生能源内部看,我国地热能供暖、生物液体燃料、生物天然气等非电利用受资源条件、技术成熟度、开发利用经济性等因素影响,利用规模相对有限,‘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仍将以可再生能源电力为主。”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彭程表示。 针对发电目标,《规划》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番。 彭程分析认为,在各类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定位和空间预期上,常规水电项目前期工作复杂,建设周期长,“十四五”期间投产项目基本明确,投产规模稳步增长;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受可用资源收集与利用经济性、环保要求等约束,规模有限;光热发电、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尚处于商业化示范或研发阶段;资源储量大、建设场址灵活、经济性好的风电、光伏发电必须承担起新增主力责任。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消纳目标和非电利用目标: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到33%和18%左右,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2025年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这些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各类非化石能源的资源潜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开发利用经济性等多种因素确定的,能够为完成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左右和2030年25%左右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李创军说。 为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特高压建设进一步提速。5月19日,国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启动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浙江段)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工程建成后可将四川800万千瓦清洁水电送至浙北负荷中心。目前,该工程湖州吴兴段已贯通,为清洁电能高速入浙打通了第一站。预计到2030年,国家电网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将由目前的2.4亿千瓦提高到3.7亿千瓦以上。 全面进入市场化阶段 “规划的生命在落实,《规划》提出以区域布局优化发展、以重大基地支撑发展、以示范工程引领发展、以行动计划落实发展。”李创军说。 记者了解到,在区域布局优化发展方面,“三北”地区优化推动基地化规模化开发,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开发,中东南部地区重点推动就地就近开发,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 在重大基地支撑发展方面,明确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湾、冀北、松辽、新疆、黄河下游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藏东南、川滇黔桂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集群。 在示范工程引领发展方面,推进深远海风电、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等技术创新示范,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光伏治沙等开发建设示范,中小型抽水蓄能、村镇新能源微能网等高比例应用示范三大类18项示范工程,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在行动计划落实发展方面,部署了城镇屋顶光伏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乡村能源站等九大行动计划,以扎实有效的行动保障规划全面落地。 与此同时,《规划》更突出多元融合。既强调可再生能源各品种之间的互补发展,也强调与化石能源的融合发展,同时还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基建等国家战略,开展光伏治沙、建筑光伏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多模式创新,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场景,着力构建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多元迭代发展新局面。 随着政府补贴的退出和取消,作为新增主体的风电、光伏发电已经进入平价阶段、市场化发展阶段,且风电光伏发电技术装备、产业链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四五”时期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孰多孰少、哪里多哪里少,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主要是做好政策供给、创造良好环境,引导规划总目标实现,不再特别扶持特定行业或给某一行业压担子。”彭程表示。(来源:经济日报 | 记者 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