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催化剂可轻松合成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11-26
  • 赖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无机合成氨的方法,该方法既环保又可以在环境条件下按需生产有价值的化学物质。

    布朗工程学院材料实验室的科学家Jun Lou操纵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二维晶体-二硫化钼-并通过从晶格状结构中去除硫原子并用钴代替了暴露的钼,将其转变为催化剂。

    这使得该材料能够模仿自然有机过程细菌所使用的细菌,这些细菌用来将大气中的二氮转化为生物体中的氨,包括使用氨来帮助肝脏功能的人体。

    无机工艺可以使氨作为工业的小规模附件在任何需要的地方生产,该工业每年通过无机Haber-Bosch工艺生产数百万吨的化学品。

    这项研究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有描述。

    共同主要作者,莱斯大学的研究生田小银说:“哈伯-博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消耗大量的能量。” “但是我们的过程使用电来触发催化剂。我们可以从太阳能或风能中获取电能。”

    研究人员已经知道,二硫化钼具有与二氮键结合的亲和力,二氮是两个牢固结合的氮原子的天然分子,占地球大气的78%。

    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助理Liu Mingjie Liu进行的计算模拟显示,用钴代替一些暴露的钼原子将增强该化合物促进二氮还原为氨的能力。

    在赖斯的实验室测试表明确实如此。研究人员通过在碳布上生长有缺陷的二硫化钼晶体并添加钴来组装纳米级材料的样品。 (从技术上讲,该晶体是二维的,但显示为钼原子的平面,上方和下方都有硫层。)施加电流后,使用1千克催化剂,该化合物每小时可产生10克以上的氨。

    赖斯的博士后研究员,共同首席作者张静说:“规模无法与发达的工业过程相提并论,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替代。” “它将允许在没有工厂的地方,甚至在太空应用中生产氨。”他说,实验室实验使用了专用的二氮进料,但该平台可以轻松地将其从空气中拉出。

    娄说,其他掺杂剂可能使这种材料催化其他化学物质,这是未来研究的主题。他说:“我们认为这里是一个机会,可以采取我们非常熟悉的东西,并尝试做大自然数十亿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以正确的方式设计反应堆,那么平台就可以不间断地执行其功能。”

相关报告
  • 《新型催化剂 助力高效绿色制备氨气》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20
    • 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础化学品之一,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但传统的合成氨工艺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能耗高且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目前,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氨合成的电催化合成氨技术,被公认为是一种绿色节能的高效碳减排技术。其中,设计制备高活性和稳定性的电催化剂是该技术实用化的关键。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吴宇平教授课题组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的赵焱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证明,新型单原子催化剂“钼单原子负载的二维磷化硼催化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催化合成氨催化剂,有望大幅提高制氨的产率,减少物料和能量的浪费。相关成果发表于《能源与环境材料》上。 目前,在全球低碳经济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影响下,开发新型绿色合成氨技术替代传统合成氨工艺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电催化还原氮气合成氨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公认为是一种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氨合成的绿色节能高效技术。 “电催化合成氨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是要设计制备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电催化剂。为了筛选出这样的催化剂,我们用缺陷二维磷化硼(BP)作为载体材料,然后将12种过渡金属单原子分别负载于BP上,从中筛选出新型单原子合成氨催化剂。”吴宇平介绍,团队通过研究筛选发现,钼单原子负载的二维磷化硼催化剂材料,不仅具有高效的氮气活化还原合成氨能力,同时在抑制析氢竞争反应等方面性能同样突出。 “合成氨本质上是一种还原反应。氮气分子在常温常压下具有一定的惰性,钼单原子负载的二维磷化硼催化剂材料可以使其活化,从而促进还原反应过程;并且这种催化剂还能减少反应过程中氢气的释放,抑制析氢竞争反应。”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再春解释,相关研究证明,新催化剂对发展高效碳减排合成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新型催化剂 助力高效绿色制备氨气》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1-20
    • 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础化学品之一,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但传统的合成氨工艺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能耗高且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目前,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氨合成的电催化合成氨技术,被公认为是一种绿色节能的高效碳减排技术。其中,设计制备高活性和稳定性的电催化剂是该技术实用化的关键。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吴宇平教授课题组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的赵焱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证明,新型单原子催化剂“钼单原子负载的二维磷化硼催化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催化合成氨催化剂,有望大幅提高制氨的产率,减少物料和能量的浪费。相关成果发表于《能源与环境材料》上。   目前,在全球低碳经济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影响下,开发新型绿色合成氨技术替代传统合成氨工艺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电催化还原氮气合成氨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公认为是一种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氨合成的绿色节能高效技术。   “电催化合成氨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是要设计制备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电催化剂。为了筛选出这样的催化剂,我们用缺陷二维磷化硼(BP)作为载体材料,然后将12种过渡金属单原子分别负载于BP上,从中筛选出新型单原子合成氨催化剂。”吴宇平介绍,团队通过研究筛选发现,钼单原子负载的二维磷化硼催化剂材料,不仅具有高效的氮气活化还原合成氨能力,同时在抑制析氢竞争反应等方面性能同样突出。   “合成氨本质上是一种还原反应。氮气分子在常温常压下具有一定的惰性,钼单原子负载的二维磷化硼催化剂材料可以使其活化,从而促进还原反应过程;并且这种催化剂还能减少反应过程中氢气的释放,抑制析氢竞争反应。”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再春解释,相关研究证明,新催化剂对发展高效碳减排合成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