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 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4-05
  • 本系统以先进的 GIS 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东深流域主要环境信息和空间信息为核心,将环境信息和空间信息有机关联,利用 GIS 技术对环境要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使得所有查询及分析结果以地图、文本、图表及多媒体的方式可视化、直观、生动地显示出来,是一个集易用性、交互性、开放性、可扩充性、智能化等优点于一身的水环境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本系统在 2000 年 9 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全国 ArcInfo 用户大会上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并荣获大会“最佳应用开发奖”。在 2000 年 11 月的项目鉴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定:本系统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基于 GIS 和网络平台开发的水环境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在技术上处于国内环保系统领先水平。 本系统的开发成功,不但为今后东深流域的水环境管理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服务,而且为流域的科学化管理和决策提供先进的科学手段。同时,也为我省其它主要江河流域开发使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最终实现全省环境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原文来源:http://www.esrichina-bj.cn/application/environment/guangdong.htm
相关报告
  • 《数字化水环境管理》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4-05
    •   新时期水利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具有充分的前瞻性,在实现水利发展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要选择具有先进意义的实现手段和途径。解决新世纪水利面临的三大问题,必须突破传统的治水思路,充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发展迅猛,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把水利信息化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手段,为决策提供依据,为水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本文期望对数字化水环境管理的定位与目标进行分析,归纳其关键技术,探讨其实现策略。
  • 《两类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其在河流水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11-27
    • 河流水质恶化已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针对河流开展水质综合评价对河流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评价目标,选择合理的综合评价的评估标准成为河流水质评价中重要的问题之一。通过基于期望值和阈值的水质健康综合评估法(ETI)和水质质量指数(WQI)两种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引滦入津"工程重要水源地伊逊河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伊逊河水质ETI评估结果为良好等级,WQI评估结果为一般等级;2)伊逊河采样点水质在ETI评价中分布于4个等级,WQI仅分布于2个等级;3)伊逊河自上游至下游水质显著降低,特别是ETI评估中由优秀等级转变为差等级;4) ETI和WQI评估结果显示极显著相关性(R=0.951,P < 0.01);5)通过逐步多元回归,ETI评估结果的主导因子是DO、EC、SS、BOD5和TP(P < 0.05),WQI评估结果的主导因子是DO、SS、BOD5、TP、TN和NH3-N(P < 0.05)。进一步分析表明伊逊河水质恶化与其流域内土地利用情况密切相关。在河流水环境管理中,ETI作为一种水质相对值评估方法,能更好体现流域内水质差异的区分度,便于管理者迅速定位流域内亟需治理的河流或河段,同时能够根据河流自身特征制定管理目标,可作为河流管理绩效评估的有效手段;而WQI作为一种水质绝对值评估方法,更适用于河流水质时间变化评估,对河流经长期治理后的管理效果评价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