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时间分辨晶体学捕获光驱动DNA修复》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4
  • 2023年12月1日,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Thomas J. Lane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Time-resolved crystallography captures light-driven DNA repai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时间分辨晶体学捕获了光驱动DNA修复过程。光解酶是一种利用光催化DNA修复的酶。

    光解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黄素蛋白,它利用蓝光来修复DNA的光腐蚀。

    为了捕获参与酶催化循环的反应中间体,研究人员进行了时间分辨晶体学实验。研究发现光解酶以高度弯曲的几何形状捕获活性辅助因子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的激发态。这种激发态将电子转移到受损的DNA,诱导修复。此外发现修复反应,包括两个共价键的裂解,通过单键中间体发生。底物转化为产物挤占了活性位点,破坏了与酶的氢键,导致产物逐步释放,首先释放3 '胸腺嘧啶,然后是5 '碱基。


相关报告
  • 《Science | 通过光解酶在原子分辨率下观察DNA修复过程》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4
    • 2023年12月1日,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Lars-Oliver Essen、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Ming-Daw Tsai、Yoshitaka Bessho及Manuel Maestre-Reyna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Visualizing the DNA repair process by a photolyase at atomic resolu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光解酶在原子分辨率下观察到了DNA的修复过程。 该研究利用时间分辨序列飞秒晶体学(TR-SFX)确定了光裂解酶催化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损伤修复的结构机制。获得了18个快照,显示了四个反应位点的随时间变化。利用这些结果制作了一个“电影”,描绘了在皮秒到纳秒范围内CPD损伤的修复,随后参与催化的酶部分的恢复,在500纳秒内完成完全还原的酶产物复合物的形成。最后,在25到200微秒内捕获胸腺嘧啶碱基的后空翻中间体,以重新退火DNA。该数据涵盖了光解酶的完整分子机制,重要的是,它的化学和酶催化作用跨越了广泛的时间尺度和原子分辨率。
  • 《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捕获原子以制造用于量子网络的光子晶体管》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8-20
    • 近日,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将铯原子捕获到集成光子电路上,该光子电路的功能相当于光子的晶体管,类似于电子晶体管控制电信号的方式。这项由Chen-Lung Hung副教授领导的突破,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X》期刊上,展示了使用冷原子集成纳米光子电路构建量子网络的潜力。 “我们开发了一种技术,使用激光来冷却并密集捕获集成在纳米光子电路上的原子,其中光在一个细小的光子'线'中传播,或者更准确地说,在一条比人的头发细 200 多倍的波导管中传播,”Hung解释说,他也是普渡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成员。 Hung解释说,这些原子被“冻结”到零下459.67华氏度,或仅比绝对零度高0.00002度,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在这种极低的温度下,原子可以被瞄准光子波导的“牵引光束”捕获,并放置在比光的波长短得多的距离上——大约 300 纳米或者相当于病毒的大小。在这个距离下,原子可以非常有效地与限制在光子波导管内的光子相互作用。 Hung进一步提到,他们使用Birck纳米技术中心最先进的纳米加工仪器,将光子波导管设计成直径约为30微米(比人类头发的直径小三倍)的圆形,以创建微环谐振器。然后,光将在微环谐振器内循环,并与被捕获的原子相互作用。 该研究表明,这些被捕获的原子能够控制光子在电路中的传播,从而根据原子的状态允许或阻止光子的传输。如果原子处于正确的状态,光子就可以通过电路传输。如果原子处于另一种状态,光子就会被完全阻挡。原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越强,这个门就越有效。这个平台可以为未来的量子计算和光&物质相互作用的新实验铺平道路。 该项目的所有团队都位于普渡大学,多年来一直在推进这一领域研究,并继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包括高效的原子冷却和电路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