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_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发文探讨新冠成为反复暴发的地方病的可能性》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16
  • ScienceDaily网站10月15日消息称,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Jeffrey Shaman 和Marta Galanti 发表在Science的一篇新文章探讨了COVID-19成为在人类中反复发生的地方病的可能性。作者确定了关键的促成因素,包括再感染的风险、疫苗的可获得性和功效、潜在的季节性以及与可能调节病毒传播的其它病毒感染的相互作用。
    Shaman是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气候与健康计划的主任,并且是模拟SARS-CoV-2和流感等传染病暴发的权威学者。Shaman是最早认识到无症状扩散和封锁措施有效性的人之一,并发表了被引率很高的相关文章。Shaman以及博士后Galanti也发现即使在感染前一年内,地方性冠状病毒的再感染也并不罕见。
    这篇新论文探讨了一种可能的情况,即通过感染或疫苗获得的针对SARS-CoV-2的免疫力会在一年内降低(这种速率与导致轻度呼吸道疾病的地方性冠状病毒的发生率相似),结果将是每年暴发COVID-19。另一方面,如果针对SARS-CoV-2的免疫力较长,也许是通过对其他地方性冠状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提供的保护作用,可能会经历起初看来是消除了COVID-19,然后在一些年后又复发的现象。其它影响因素包括疫苗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以及病毒的固有季节性。
    作者在文中写道,如果再感染证明是普遍的,并且除非向全世界大多数人口提供高效疫苗,否则SARS-CoV-2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流行病。再感染是否常见,会多久发生一次,再感染个体的传染性如何,严重临床后果的风险是否会随着之后的感染而改变仍有待了解。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0/201015101820.htm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0/201015101820.htm
相关报告
  • 《迈阿密大学研究人员发文探讨COVID-19的病死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4-13
    • 迈阿密大学数学系的科研人员在the Lancet发表文章“Likelihood of survival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分析讨论了COVID-19的病死率。 文章指出,实时估计COVID-19流行期间的病死率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是该比率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将有助于指导全球各地政府和公共卫生当局的应对措施。这种疾病给武汉市以及伊朗,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灾难性的后果。但是,COVID-19的病死率的当前估计值取决于所检查的数据集和时间段。来自中国的近1100名患者的研究表明,病死率为1-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44到672例确诊病例中,估计总体病死率的比例为2.3%,并指出该比例在暴发的不同阶段因传播的位置和传播强度而异(例如湖北为2.9%,而中国其他地区为0.4%,12月31日之前为4%,1月1日至10日为15.6%,1月11日至20日为5.7%,1月21日至31日为1.9%,2月1日之后为0.8%),以及性别差异(男性为2.8%,女性为1.7%)。此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说,病死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从11-19岁的人的0.2%,到≥80岁的人的14.8%),并且根据存在合并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心血管疾病10.5%,糖尿病7.3%,高血压6.0%,慢性呼吸道疾病6.3%和癌症5.6%)。根据中国55924例实验室确诊的病例,世卫组织-中国COVID-19联合调查团提供了类似的数据,报告的病死率为3.8%。 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中,Robert Verity及其同事提供了COVID-19病死率的估计值。作者认为,仅将死亡人数除以病例数就可以得出粗略的病死率,这可能会产生误导,因为一个人出现症状与发现并报告该病之间可能需要2到3周的时间,并且对新病毒的监视倾向于检测严重病例,尤其是在测试能力较低的爆发初期。通过使用来自中国大陆的个案数据(3665例)和在中国大陆以外发现的1334例病例,假设按年龄划分的发病率保持恒定,并根据人口统计学以及基于年龄和基于位置的不确定性进行调整,Verity及其同事估计从症状发作到死亡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7.8天,从症状发作到出院的平均持续时间为24.7天。研究结果估计中国的总病例死亡率为1.38%,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由于所实施的预防、控制和缓解政策的差异,并且由于病死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医疗保健准备和可用性的影响,因此各国之间的病死率估计值可能会略有不同。早期研究表明,延迟检测出感染病例不仅增加了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最有可能的家庭成员、同事和朋友)的可能性,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使感染恶化,从而增加了病死率。 文中比较了不同年龄组中SARS、COVID-19和季节性流感的病死率。即使年轻人的死亡率很低,但很明显,任何暗示COVID-19就像流感一样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即使对于20-29岁的人,一旦感染了SARS-CoV-2,其死亡率是季节性流感的33倍;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在没有合并症的情况下,SARS-CoV-2感染后的存活机会约为95%;但是,如果患者患有潜在的健康状况,则存活的机会将大大减少,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超过60岁将继续降低。 尽管中国现在似乎已经走出困境,但许多其他国家也面临着COVID-19大流行的巨大压力。在中国实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和早期治疗策略不仅可能有助于控制疾病暴发,而且有助于降低疾病的病死率。
  • 《3月27日_埃尔福特大学发文探讨行为科学数据如何帮助缓解COVID-19危机》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3-28
    • 1.时间:2020年3月27日 2.机构或团队:埃尔福特大学 3.事件概要: 德国埃尔福特大学的科研人员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 上发表论文“How behavioural science data helps mitigate the COVID-19 crisis”,探讨行为科学数据如何帮助缓解COVID-19危机。 文章指出,在目前没有药物治疗和疫苗接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大规模且快速的行为改变来控制正在蔓延的COVID-19大流行。作者认为,需要系统地观察和理解不同个体如何看待风险以及促使他们采取行动的原因。 为了解决德国公众对COVID-19反应的迫切需要,科研人员设立了COVID-19快照监视(COSMO)计划。每周,有1000位参与者(代表年龄、性别和联邦政府)参加了15分钟的在线调查。其目标是使政府、新闻工作者和卫生组织了解心理状况,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纠正错误的信息,并通过沟通手段,政策或限制措施,促进行为改变。这一举措旨在为公众的想法和感受提供一个快速评估工具,包括哪些恐惧是相关的、囤积行为的盛行、歧视和耻辱感、对信息源的信任以及对政府的信任。科研人员为在德国科学媒体中心注册的项目伙伴、政府官员和记者发布每周发布最新动态。 在前两波调查(2020年3月3-4日和2020年3月10-11日)中研究人员发现,虽然知识水平较高,但重要的保护行为却很少,老年人的风险感知尤其低。其建议当局可以根据这一情况采取行动,保护这一类易受影响但仍然自满的群体。另外还发现,限制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使曲线变平、降低卫生系统负担的意愿很高。然而,当动机是保护弱势群体时,限制自己日常生活的意愿更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社会规范是健康传播的关键策略,这样的数据可以改善疫情应对,比如知道大多数人为了保护他人而限制自己的行为,就不会有“我是唯一这样做的傻瓜吗?”这样的想法,当所有人都可能遭受危机带来的与健康无关的副作用时,它可以创造急需的团结。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在将行为洞见引入国家大流行应对的核心方面,已对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议定书和问卷进行了调整,并向其成员国提供支持以收集此类数据。 文章提到,跨学科的科学家应继续合作,制定一套标准的问题集,以评估风险认知、保护行为和信任的驱动力,在各个国家/地区保持一致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理解人们如何感觉和思考其面临的风险以及它与心理和社会后果的关系需要来自许多领域的见解。因此,在这种大规模调查中进行跨学科合作将很重要。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清单很长(并且会随着危机的发展而增加):韧性、应对压力事件、团结、宗教的作用、孤独感、家庭暴力、亲社会行为及其驱动因素、群体间冲突、错误信息、政治观点和运动的变化以及语言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等等。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0-08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