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做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的“助推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1
  • 煤炭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初级产品,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能源消费仍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在当前国际能源供需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全力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尤显重要。

    据国家发改委通报,当前,煤炭生产和市场供应总体平稳,煤炭价格稳定具备坚实基础。对此,国家发改委要求进一步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着力强化合同履约,发挥其煤炭价格“压舱石”的作用。记者近日从全国煤炭交易中心获悉,2022年纳入国家重点监管范围的中长期合同将全部通过该平台在线录入,接受履约诚信监管,平台将力争发挥好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的“助推器”的作用。

    中长期合同实现闭环管理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量同比大幅提升,铁路中长期合同增量超过1.5亿吨,经环渤海港口的中长期合同量占比超过下水量的90%,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供需合同签订率达到100%。签订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接下来是执行层面的考验。

    “在煤炭保供稳价、维护经济平稳运行和供需平衡发展等方面,煤炭中长期合同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得到社会各方面广泛认可。”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忠民介绍,国家发改委于去年12月下发《关于定期报送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进展情况的通知》,明确了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将在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录入汇总,实现对煤炭供需、产销、量价、履约、诚信等方面的闭环管理。

    记者了解到,经供方录入、需方确认,双方签订诚信履约承诺后,合同才能在平台汇总,逐笔校验后推送国铁衔接运力。真实性和有效性大大提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为抢占铁路运力而签订虚假合同、录入虚假合同等现象,还充分体现了中长期合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优越性,确保合同签得实、运力配得早、数据握得准。同时,相关信息与国铁集团、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相关行业协会及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实现分享,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引导企业树立守信践诺意识,从根本上杜绝履约不规范、不诚信等现象。

    “对于要素齐全的中长期合同,平台直接推送国铁集团,提高合同汇总数据质量和运力衔接效率。各地经济运行部门也可使用平台开设的专属管理账号,及时掌握属地企业合同签订、录入、确认和诚信履约承诺签订等工作进度,及时督促、监管相关企业。”李忠民表示,多种措施互为支撑,为足额履约、保供稳价奠定了基础。

    数字化赋能让监管更有抓手

    “这些工作看起来很具体很细节,对于带动企业有序经营、稳定市场有效供应、降低社会用能成本,乃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却有着重大意义。”李忠民进一步称,煤炭中长期合同在维护煤电行业高质量有序发展、协助企业低碳转型中不可或缺。以此为重点,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将持续扮演好“国家经济运行调节以及市场调控、价格监管的智囊和助手”的角色。

    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信息技术部经理苏飞告诉记者,在现有基础上,中心将逐步推动实现中长期合同上线执行,实现履约数据平台自动收集、签订执行全流程留痕、智能对比,进一步提升履约数据时效性和监管预警工作精准度。为充分发挥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作用,下一步计划打造长协煤流向闭环监管信息自动采集系统。

    苏飞表示,从煤炭流通环节的数据节点着手,依托互联网平台数据高效对接优势,可实现精准高效的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数据采集工作。“由此,充分发挥中心在合同汇总统计、运力衔接、履约数据收集、企业信用监管于一体的全流程闭环监管作用,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敦促企业规范签约、诚信履约,通过全面完整的信息数据和精准客观的预测分析,形成履约监管的有力抓手。”

    “因运输方式不同,合同数据采集涉及国铁95306货运平台、港口信息平台和企业磅房数据系统,需要煤炭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中心具备建立统一数据接口的能力,有了数字化赋能,监管工作更加精准高效。”李忠民透露,利用信息系统精准对接和数据共享的优势,未来还将打造智能化电子交易平台,通过指数定价、线上交易、铁路装车、港口装船、煤炭质检、供需履约数据等信息的采集和反馈,加强资源整合,大幅提升煤炭贸易流通环节运行效率。

    高标准打造“四个中心”

    成立于2020年10月28日的全国煤炭交易中心,运行时间并不算久,何以承担煤炭中长期合同保障这项重任?

    李忠民介绍,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铁路集团联合煤炭、电力、钢铁、港口、地方交易中心等35家煤炭上下游优势企业共同组建,也是目前“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唯一国家级能源交易平台。中心交易服务已全面兼容煤炭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和煤炭现货挂牌、竞价等交易模式;物流服务实现与铁路95306系统无缝对接,并具备开展全国范围内公路、水运等多式联运服务的能力;可提供煤炭质检、资金结算及供应链金融等全流程配套服务,具备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电子交易平台的各项基础功能。

    “与铁路95306货运系统互联互通,提供合同运力查询、申请铁路运力需求,运输全程可追踪、进度可视化”“中心已实现与结算机构互联互通,在这里交易结算安全又规范”“煤炭产品检验环节多、要求严,通过中心在线办理质检手续、生成质检报告方便省心”……不同参与者纷纷表示,相比同类平台,这里具备多项优势。

    记者在中心展示大厅的电子屏上看到,全国煤炭年度合同信息精准汇总、分类统计,重点煤企中长期合同价格逐月记录、走势清晰,国煤下水动力煤价格指数实时监测、公开透明,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沿海电煤采购价格等主要行业指数一应俱全。“除了交易环节,全国煤炭生产供应、主要企业库存、铁路及港航运输等最新信息也在此汇集,产业链环节紧密联动,助力产运销对接平稳实现。”讲解员孟海称。

    按照目标,这里将打造集煤炭产供储销及运行信息于一体的煤炭交易实现中心、价格发现中心、供应链服务中心和监测预警中心,旨在成为深化煤炭及能源市场化改革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领跑者,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的“助推器”和“压舱石”,以及煤炭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主导者和交易规则、体系标准的制定者。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5月份煤炭市场运行态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5-29
    • 国内煤市运行主要特点:原煤产量同比继续增加;全社会用电量同比继续下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沿海六大电厂煤炭日耗回升库存快速下降;秦皇岛港库存降至低位水平。 动力煤方面,5月份国内动力煤市场整体以上涨为主。产地方面,受“两会”召开的影响,主产地煤矿安全检查力度加大,煤矿停产数量增多,煤炭供应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支撑坑口价格上涨。以鄂尔多斯为例,截至5月22日主流坑口含税价290元/吨,较上月同期相比上涨10元/吨。港口方面,因上游煤炭供应受限,同时下游企业复工进程加快叠加高温天气来袭,沿海电厂耗煤量持续增加,补库积极性提升,推动港口煤价回升。截至5月22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主流平仓价540元/吨,较上月同期相比上涨57.5元/吨。 炼焦煤方面,5月份全国焦煤市场整体仍以大幅下行为主。虽然5月钢焦市场持续走强,但对焦煤市场提振有限,继5月初主流焦煤企业率先大幅下调焦煤价格20-80元/吨,受五一节后高速恢复收费及主流煤企大幅降价等因素影响,其他多数主流煤企焦煤价格纷纷跟进下调,下调降幅多集中20-90元/吨不等,其中山东济宁地区气精煤5月累计降70元/吨至730元/吨,山西吕梁地区低硫主焦煤累计降80元/吨至1270元/吨。临近5月底,受会议影响,主流煤企及主产地煤矿开始以保安全生产为主,产量略有下降,但在需求端无明显好转迹象,焦煤市场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后期世行仍将承压运行。 无烟煤方面,5月份国内无烟煤市场整体止跌,无烟块煤以挺价为主,无烟煤煤先跌后涨。无烟块煤方面,需求端无起色,但5月产量略有下降,对煤价形成支撑,其中晋城部分地方煤矿工作面搬迁,且下旬部分地方煤矿有停产预期,主流煤矿经过连续两个月下调后,挺价维稳,现晋城主流无烟中块车板含税执行价940元/吨。末煤方面,月初多数煤矿无烟末煤价格降15-30元/吨,其中山西晋城主流无烟末煤Q5800车板含税执行价降10元/吨至550元/吨,但中旬后受动力煤及终端下游需求好转提振,叠加产地煤矿限产,无烟末煤价格降后迎来小幅反弹,涨幅在15-20元/吨左右。后期来看,6月中旬以后煤矿生产将恢复正常,在需求端无明显利好提振下,无烟煤市场有望再次承压。 一、4月原煤产量同比增长 环比下降 2020年4月份生产原煤3.2亿吨,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074万吨,环比减少14万吨。1-4月份,生产原煤11.5亿吨,同比增长1.3%。煤炭进口增长较快,交易价格有所下跌。4月份,进口煤炭3095万吨,同比增长22.3%;1-4月份,进口煤炭1.3亿吨,同比增长26.9%。 二、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持续回落 数据显示,1-4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21270亿千瓦时,同比降低4.7%。其中,1-4月份,我国第一产业用电量为2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用电量为1388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6.1%;工业用电量为1364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6.1%;第三产业用电量为342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8.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37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国内疫情逐步结束和复工复产大范围的开启,4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5572亿千瓦时,开始回升,同比去年增长0.7%。细分到行业,除第三产业仍受疫情影响小幅下降外,其他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4月份,我国第一产业用电量为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用电量为3904亿千瓦时,同比增1.3%;工业用电量为38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用电量为796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8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 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86万亿元,同比下降15.1%。采矿业主营业务收入8468.8亿元,同比下降9.2%。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0.7亿元,同比下降12.7%。 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14.5亿元,同比下降36.7%(按可比口径计算)。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881.4亿元,同比下降27.5%。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421.1亿元,同比下降29.9%。 此外,2020年1-3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营业成本3062.4亿元,同比下降10.8%。采矿业营业成本6105.8亿元,同比下降7.1%。 四、沿海六大电厂煤炭日耗不断提升 库存持续下降 进入5月份后,气温不断回升,工业企业加速复产,电力需求增加,发电量提升,对煤炭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5月份沿海六大电厂煤炭日耗不断提升,总库存不断下降。日耗方面,据卓创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沿海六大电煤煤炭日耗为67.54万吨,与5月初相比增加14.35万吨,增幅为27%。总库存方面,截至5月22日沿海六大电厂煤炭总库存为1416万吨,与5月初相比降161.11万吨,降幅为10.2%。 五、秦皇岛港库存加速下降 受大秦铁路检修、煤炭调入量减少以及调出量增多及两会期间产地煤矿限产等因素的影响,北方港口煤炭库存继续下滑,以秦皇岛港口为例,截至5月22日库存跌破400万吨降至392万吨,跟5月初相比降幅为29.4%。目前港口库存处于偏低水平,可供流通资源较少,供应相对偏强,目前船等货现象较为严重。 6月份动力煤市场先强后弱 后期来看,预计6月中上旬之前动力煤市场仍将保持偏强态势,但涨幅会逐步放缓,乐观的话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有突破570元/吨的可能性。具体分析如下:生产方面,两会前后,主产地煤矿多以保安全生产为主,产量仍处于下降状态,对煤价有支撑。需求方面,工业企业进入全面复产复工状态,再加上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开始集中释放,电厂仍积极采购以应对夏季用煤高峰。进口煤方面,受年度进口煤额度问题影响,现进口煤通关普遍受限,其中东南沿海地区部分电厂限制使用进口煤,这将进一步导致需求向国内延伸。 整体来看,6月中旬之前,动力煤市场将会继续偏强运行。但6月中旬以后,随着产地煤矿的逐步复产、大秦铁路线检修结束,终端阶段性需求补库结束,南方水电的发力,动力煤价格有触顶承压风险。
  • 《国家发改委: 当前煤炭市场供给总体平稳》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
    • 发布时间:2017-12-19
    •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下称《意见》)。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时表示,当前煤炭市场供给总体平稳,价格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港口、电厂存煤均处于较高水平,10月中旬以来,秦皇岛港口煤炭库存连续一个多月保持在高位,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截至12月4日,全国统调电厂煤炭库存近1.18亿吨,可用天数23天。 “加之今年各地高度重视迎峰度冬煤炭保障,备冬储煤工作比较主动超前,重点地区的库存远高于往年同期水平,这些都为库存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上述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意见》在政策发布与正式施行之间还预留了一定的缓冲期,为企业组织生产和调整库存留出时间。 《意见》根据现有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综合考虑煤炭开采布局、资源禀赋、运输条件和产运需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不同环节、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时段,科学确定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