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电网首次应用无人机搭载紫外光巡检变电设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4
  • 1月3日,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超能科创中心利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紫外光检测设备,对500千伏光谷变电站全站一次设备绝缘部位表面开展紫外光检测,实现了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紫外光成像检测技术在湖北电网超高压变电站的首次实际应用。

    无人机搭载紫外光检测装置为该公司2021年系列成果转化产品之一,也是该产品为适应变电站智能巡检迭代升级后推出的第三代,外形尺寸直径缩小了近50%,仅为0.81米;具备工业级RTK定位功能,适用于智能自主变压器电站巡检。升级后的一体化云台具备数据传输与通信功能,大大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实现了由传统的两人合作操作到单人操作的转变,检测效率和精度都大为提高。

    同时,该公司获取了绝缘部位表面局部电晕放电光子数及放电量与仪器增益、电压等级、测量距离变化的关系,建立了设备带电部位运行工况下电晕放电特征图谱和分析方法,实现了超特高压设备局部放电缺陷的诊断,相关技术均处于国内运检单位前列。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温州首次采用氢能无人机巡检电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14
    • 经过2个多小时的不间断巡视,昨天,国网温州供电公司的一架名叫“氢霆”的氢能多旋翼无人机顺利完成对500千伏望南线的通道自主巡检作业。这是全国电力系统内首次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无人机开展巡检作业,也是氢能装备首次在电网运检中实现应用。 据悉,氢能以其储量巨大、效率高、无污染等优势,未来将作为电网发展的重要能源。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通用航空和应用清洁能源的政策指引下,氢燃料电池在无人机飞行器领域的研发,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传统的线路巡检无人机多采用锂电池供能,锂电池无人机的平均带载续航时间为20-30分钟,由于其使用了大容量的锂电池组,若飞机失控坠落很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对巡检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能支持长续航、不间断巡视且安全性高的新型无人机,是当前电网巡检工作的迫切需求。 据介绍,今年初,国网温州供电公司联合近零碳能源数智技术实验室,经过大半年的探索和攻坚,终于成功研发出第一款氢能多旋翼无人机——“氢霆”。作为一款以氢燃料电池为发电装置、氢气为能源的电动无人机,“氢霆”运行时,氢气在燃料电池中并不燃烧,而是通过铂碳催化剂的作用,由氢气与氧气结合直接转化为电能,生成物只有水,是一种清洁无碳的发电方式。 据了解,“氢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可以达到2个多小时,约是锂电池无人机的4倍。氢燃料电池寿命在2000小时以上,约是锂电池的20倍。氢燃料电池中不含重金属污染物,电池报废后,其中的双极板、催化剂等材料能回收再利用。经试验检测,“氢霆”无人机在100米高空坠落到地面时,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安全性能也大幅提升。 此次“氢霆”无人机首检成功,填补了氢燃料在电力无人机史上的空白。接下来,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将拓展氢能无人机在电网巡检作业中的多维应用,通过搭载不同功能设备,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无人机巡检全产业链更新升级,为电网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 《世界首条清洁能源空中走廊启动送电 搭载百度电网智能巡检方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31
    • 当特高压遇上百度AI,电力高速公路有了坚实的安全保障。7月15日,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空中能源走廊——国家电网青豫线特高压启动送电,搭载了百度智能云和山东信通联合打造的电网智能巡检方案,实时守护电路安全。这是国家电网与百度智能云在新基建智慧能源的又一重大合作成果。 (青豫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穿越伏牛山) 特高压是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新基建将特高压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特高压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电,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也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其输电能力可达到500kV超高压输电的2.4倍至5倍,输送距离也是后者的2到3倍,还要节省60%的土地资源。 青豫线特高压指的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空中能源走廊,它一头牵着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可再生能源基地,一头连接中部崛起大省。每年可向河南省输送清洁电量400亿千瓦时,将大幅提升青海清洁能源外送能力,有效缓解河南迎峰度夏供电紧张压力。 相对于传统的高压直流输电,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直流侧电压更高,对设备和环境的安全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往,电力巡检通常依赖人工,这一方式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同时工作效率较低,巡视质量不一,且常受恶劣天气等外界因素影响,常常是事故发生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发现并补救。后来有关企业尝试部署可视化监拍装置,再结合人工巡检,随着方案的规模化推广,有效地减少了人员工作量和停电跳闸次数,但大多数设备拍照间隔均在半个小时以上,采集真空期依然较长,且存在准确率不足、分析耗时长,而且时效落后、预警缺位等关键痛点。如果能让智能分析设备真正“智能”起来,自动识别电网设备周围的安全隐患并主动上报,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百度智能云基于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平台飞桨,与山东信通联合打造出一套电网智能巡检方案,应用于青豫线,负责陕西段输电在线监测建设。方案的核心在于领先的算法模型和边云协同技术。算法模型基于飞桨的模型压缩库PaddleSlim和端侧推理引擎Paddle Lite打造。Paddle Lite可针对输电隐患模型进行定制优化提升,在低算力低功耗下仍能有较高推理性能。此外,该方案采用了云边协同,可以随着云端样本更新和模型训练的迭代升级,来进一步优化和适配识别算法的适用场景,不断提升识别精度,降低漏报及误报。 相比旧版的智能分析设备,百度智能云的电网智能巡检方案将可视化监拍装置拍照间隔从半小时缩短到5分钟,且实现图像端侧的边缘智能分析,五秒内就可以识别出吊车、导线异物、烟火、塔吊、各类施工机械等安全隐患,分析准确率超过90%,同时模型大小缩小60%,综合功耗也降低了30%,最关键的是,从发现到报警的速度从几小时缩短至20秒,电力工作人员得以及时反应,避免造成生产生活的损失。 百度智能云的电网智能巡检方案已经率先在国网山东电力应用,轻松实现户外各种复杂场景下的安全巡检,为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3月8日,山东淄博的一个人烟稀少的郊区突然发生火情,而着火点上方,则是国家电网的220kv高压线路。如果火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万幸的是,由百度AI技术加持的输电线路可视化监拍装置第一时间发现了这场火灾,并发出了警报,相关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消除了火灾隐患,才避免了一场大灾难的发生。 新基建浪潮下,智慧能源成为融合基础设施之一。目前,百度智能云已经与两大能源央企——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达成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电网业务进一步融合。百度智能云AI 中台、知识中台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头部客户落地应用,支撑无人机巡检、“刷脸办电”、综合能源等20多个业务场景;覆盖中国两条特高压智能化线路、超过150个智慧变电站、4万多输电线路的监拍智能化,累计发现隐患2000余处、每天代替人工巡视能源线路超过7万公里。以云计算为基础,AI为抓手,百度智能云智慧能源助力电力能源行业智能化升级,加快释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