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雨导致悉尼13万户断电!澳洲的电网为什么“越贵越烂”?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2-14
  • 山火、暴雨、洪水…停电可能只需要一个理由气候逐年升温下,越来越脆弱的澳洲供电基建“做还是不做,这是一个问题”

      澳大利亚无疑是世界上电费最昂贵的国家之一。

      自由党议员Craig Kelly(凯勒)曾于2016年底在议会上尖锐地指出,“澳大利亚人所付的电费,是美国人的两倍。”

      凯勒进一步引用了2015年度的「澳洲居民电费趋势报告」与「美国电力信息管理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作为该结论的补充支撑,即在澳大利亚,居民平均支付电费为0.287澳元/千瓦时;但在美国仅为0.104美元(合0.141澳元)/千瓦时。

      2017年公布的「Thwaites报告」,则进一步揭露了一些澳大利亚人支付的电费甚至会远远高于官方统计结果。该报告通过直接分析用户的实际电费账单得出,位于维多利亚州的人们为每千瓦时的用电支付0.35澳元,高于澳洲电力市场协会估计数据的42%。

      ——更不必说,维州的电费还比新州、昆州和南澳的都来得便宜。

      但除了越来越昂贵的电费账单之外,对于在澳洲的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还存在着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那就是:

      停电。

      实际上,过去一个月以来频频发生的山火、暴雨、洪水,早就把澳大利亚的许多家庭和企业摧残得不成样子,也让这些地方由于电力供应切断而陷入“黑暗”。

      山火、暴雨、洪水…停电可能只需要一个理由

      2月9日,或许也是悉尼近三十年来降雨量最大的一个周末,超过13万户家庭在肆虐的暴风雨中遭遇了集体断电的情形。

      电力分销商Ausgrid对此表示,截至周二2月11日下午,虽然大部分的电力供应已经维修恢复,但仍然有4.1万户家庭和企业目前处于停电状态。

      “这是第三世界国家水平的服务,” 居住在Greenwich一处公寓楼的Shawn Naderi(奈德瑞)义愤填膺地说,他们家的电力自从周六下午被切断后就未曾恢复。

      奈德瑞补充,这是过去一年以来该楼第三次大规模的停电了。

      “我的妻子平时在家办公,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也只能来我的办公室一起办公。我们在家没有地方可以洗热水澡;就连我办了会员卡的健身房也没有电。我们所有的食物都被毁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不正常了。”

      由于家中养了两只宠物,奈德瑞也无法和家人移居酒店,“我们不得不购买大量的充电宝和圣诞彩灯,我们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吧。”

      实际上,奈德瑞只是那些在自然灾害中、遭遇了大规模停电事故的成千上万受害者的一个缩影。

      在两周前的南澳,一场尤其激烈的雷阵雨突然席卷了连接该州和国家电网之间的配电塔,超过9000栋房屋瞬间陷入黑暗;其中,皇家阿德莱德医院是受到影响最大的楼宇之一:

      当天,该医院内的二十余台手术被迫临时取消,忙碌不停的救护车只能把病人纷纷转移到其他医院。

      不仅如此,在过去一个月以来似乎烧不尽的山火中,在新州、维州、昆州、南澳和首领地,还有太多的家庭忍受了数小时甚至长达数天的停电。

      为什么在我们的印象中,澳洲电力设施似乎在自然灾害面前正变得越来越脆弱不堪?

      气候逐年升温下,越来越脆弱的澳洲供电基建实际上,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澳大利亚的供电系统所承受的压力确实在不断地增加。

      澳大利亚的夏天无疑在变得越来越炎热:

      根据澳洲气候协会在2019年公布的报告,自1910年以来,澳大利亚的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1℃,其中1950年以后出现显著增长;与此同时,2019年炎热的天数也比1960年的数据翻了一番;

      据由Sophie Lewis(露易丝)领导的澳洲国立大学研究小组分析称,未来几十年内,悉尼和墨尔本将会迎来50多℃的夏天。

      ——而据Grattan机构统计分析,在气温高于35摄氏度的日子里,在澳洲的人们遭遇停电的时间比35摄氏度以下的期间足足多出3.5倍。

      这是因为在更炎热、时间更长的“热浪”下,除了煤和天然气的发电能力会降低之外,还更容易出现电线老化或短路、保险丝烧断以及变压器过热的情形,而猝不及防的山火和暴风雨甚至可能直接将其摧毁;

      更不必说,人们在结束了炎热的一天工作后下班回家想做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打开空调。

      ——这也意味着,在更炎热的气候下用电需求的急剧增加,也更有可能导致发电供应不足。

      但研究也证明,在供电不足造成停电的情况下一般只需不到一个小时供电就可恢复;相反地,恶劣气候或自然灾害导致的停电事故就可能远远更为严重,有时候停电甚至超过五个小时。

      于是,这些或许已经被天灾人祸折磨得身心俱疲的人们,再加上对于突遇断电的沮丧与愤懑,一经煽动便加入了抗议澳大利亚的电网设备落后以及政府不作为的浩浩荡荡舆论大军。

      但有没有人想过,澳洲政府一旦对此“做”了什么,就一定真的是“对”的吗?

      “做还是不做,这是一个问题”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发生在2004年新州和昆州的大规模断电事故。当时事件的恶劣性导致各州政府提高了电网输送可靠性的标准——当然,这也带来了高达180亿澳元的电网超支,虽然网络可靠性所提升的幅度还非常有限。

      实际上,在过去十年里,电网成本其实是这些州居民用电价格上涨的最大原因:

      新州的电费上涨比通货膨胀高出50%以上,而昆州东南部的涨幅甚至超过70%。

      那么对于用户们来说,又是否真的会愿意为减少停电的可能性而支付更多的费用吗?

      实际上,根据澳大利亚电力消费者的研究表明,比起他们需要为此改变而付出的代价,更多的消费者其实是对目前供电的可靠性感到满意的。

      虽然听起来有一些荒谬,但对于澳大利亚的供电基建系统而言,有时候真正的问题可能甚至在于不是因为“不做”,而是因为“做的太多”。尤其是国有电力分销商,在过去几年间变电站容量的扩增已经远远超过了需求的增长——但在此期间,需求几乎没有出现变化、甚至比以往更低。

      而如果从用更具体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行业,那么2006年至2013年的澳大利亚用电峰值需求的增加额,实际上相当于每个人使用1个老式白炽灯泡所需的电量;

      但国有电力分销商却将其变电站容量,扩大了相当每个人使用超过100个灯泡的程度;

      私营电力分销商虽然没那么夸张,但仍将其变电站的容量增加了约相当于每个人30个灯泡。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一方面看着电费账单上的数字在蹭蹭地上涨,但另一方面,多缴的钱却好像让电力分销商们做了“无用功”。

相关报告
  • 《PNAS:为什么越胖越想吃?因为你胖到自己的大脑了!》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12-01
    • 肥胖已成热门话题,除了被解锁的肥胖基因外,近日一项新研究还认为,肥胖与大脑结构和精神表现在基因上是交织在一起的,并建议临床医生应考虑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如何使我们易受肥胖影响的。 发表在8月28日《PNAS》杂志上题为“Neuro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obesity are largely heritable”的这项研究中,蒙特利尔神经研究所和医院( Neuro )的研究人员对1200个参与者的磁共振成像( MRI )和认知测试数据进行了检查。 他们发现,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单位kg/㎡。 成人 的 正常 BMI数值: 18.5-23.9;过重:24-27;肥胖:28-32;非常肥胖:高于32) 较高的人表现出认知灵活性、延迟满足能力、视觉空间能力和语言记忆能力降低。他们还发现,体重指数增加的人倾向于左前额叶皮质较厚、右前额叶皮质较薄。先前的研究表明,右前额叶皮层的损伤会导致进食量增加。 此外,BMI较高的受试者左侧杏仁核的体积也有所增加。已有研究表明,杏仁核对食物信号起着一定的反应。他们还减少了内嗅-旁海马结构的体积,后者与情景记忆和语境调节有关。这表明了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容易肥胖的人对视觉食物线索更敏感,并且即使在考虑饮食的负面效应(比如体重增加)时,仍然难以抗拒这些食物。 鉴于许多受试者是兄弟姐妹(包括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确定这些特征的遗传性,以及通过体重指数(BMI)来衡量的肥胖。使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人员发现许多认知和神经特征与肥胖有遗传联系。这表明遗传在肥胖中的作用至少部分通过大脑解剖和认知功能表现出来。 How cortical thickness associates with BMI. Body mass index relates positively with cortical thickness in blue areas, and negatively with cortical thickness in red areas. Credit: Uku Vainik “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制定干预措施来帮助肥胖患者。”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神经和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员Uku Vainik说,“例如,通过认知训练来改变神经行为因素,以提高人们抵抗食物的能力,可能会有希望。” 研究人员补充道,干预不应该仅仅集中在饮食上,还应该承认肥胖与神经行为有着基因上的联系。这种干预可能有助于人们保持苗条身材,即便他们有遗传特征。” “这项工作为人类的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受认知、决策和动机等高级大脑系统的控制这一理论提供了支持。此外,这些调节食物摄入的大脑系统中的个体差异似乎具有适度的遗传性。”资深作者Alain Dagher总结。
  • 《 欧佩克为什么一再拒绝美欧增产要求?》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29
    • 受各种地缘政治和供需关系影响,一段时期以来原油价格大幅飙升,不但引发欧洲能源危机,还进一步加重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面对此种情况,欧佩克一再拒绝美国和欧盟的增产要求。欧佩克坚决维持“欧佩克+”生产协议,一方面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和市场判断,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欧佩克与西方之间日益扩大的分歧,以及阿拉伯世界与西方国家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的现实。 伴随俄乌冲突持续,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出现剧烈动荡,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虽然身不由己地卷入风暴中心,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但其世界能源主要供应者的地位却显得越发稳固。 日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再次通话,双方对“欧佩克+”石油生产合作“给予积极评价”。这似乎在向外界表明,“欧佩克+”远比人们猜测的要团结,立场更加一致。按照欧佩克秘书处的表述,当前油价受到“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但基本面没有变化,该组织在短期内不会增加产量。 欧佩克为什么屡屡婉拒美国和欧盟的增产要求,特别是对美方压力不管不顾,沙特甚至拒绝接听拜登的电话呢?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中东地缘政治正在发生变化,欧佩克国家对美西方国家的信任度持续降低,向东看成为新潮流。 当今世界分化严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联合西方列强对俄罗斯穷追猛打,实施极限制裁,企图在经济、外交、政治、舆论等方面全方位封杀俄。但其他国家和地区却对美西方意图保持警惕,阿拉伯世界对“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和利比亚的内战,以及埃及动乱至今记忆犹新。回头看,当初号称“新中东”社会改革梦想换来的是持续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衰退。也许正因如此,包括埃及、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在内的阿拉伯国家开始战略东移,与中国和俄罗斯等建立起牢固的关系。有分析家认为,如果西方真的想影响欧佩克的生产,首先要做的就是重建信任。 关键的变化是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开始下降。几个主要中东国家曾公开宣布它们独立于任何势力范围。早在1954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就开始倡导阿拉伯主义,随后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则是有力支持者。阿以战争导致石油禁运,损害了美国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因此,历任美国总统一直奉行基辛格设计的“分而治之”的中东政策,目的是阻止阿拉伯国家再次联合起来,同时控制世界石油供应。 但是,时代在变。最突出的就是沙美关系渐行渐远。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早在两年前就曾“要挟”沙特称,没有美军保护,恐怕沙特政权将维持不超过两周。特别是美大选期间对沙特的负面舆论导致沙美一度稳固的关系逐渐破裂。从2000年开始,美国国会不断提案,试图用美国反托拉斯法约束欧佩克。因为自1970年以来,美国人经常将能源价格上涨归咎于欧佩克。而且,美国中东政策已经让沙特等国有苦难言。既然美国只顾自身利益行事,沙特政府近年来不仅重启与伊朗的对话渠道,还大力推动阿拉伯国家之间深化合作。同时,海湾合作委员会积极向东看,加大了与亚洲国家在能源及基建等领域的合作。 第二,能源安全上升到关键战略层面,欧佩克比以往更加有底气和信心掌握话语权。 受各种地缘政治和供需关系影响,一段时期以来原油价格大幅飙升,不但引发欧洲能源危机,还进一步加重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尽管华盛顿、布鲁塞尔和伦敦接二连三呼吁欧佩克增产以平抑油价,以利雅得和阿布扎比为首的欧佩克都直截了当予以回绝。 欧佩克坚决维持“欧佩克+”生产协议,一方面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和市场判断,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欧佩克与西方之间日益扩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与地缘政治有关,更是在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利益冲突。这也反映了阿拉伯世界与西方国家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的现实。 伊核协议或许是西方和阿拉伯国家之间难解的症结。美希望用伊朗潜在的石油供应来解美欧油气价格飞涨的燃眉之急,拜登政府执意达成新的伊核全面协议,同时激怒了主要的欧佩克国家和以色列。要知道,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不仅是经济利益,还是政治问题。美国史无前例地宣布释放1.8亿桶石油战略储备,也只能暂缓油价井喷势头,美欧需要与欧佩克找到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信任的政治解决方案,才能从根本上稳定石油市场。而欧佩克以不变应万变,等着美欧继续出牌。 欧盟把能源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上。为了放手制裁俄罗斯,切断俄油气收入,前提条件就是确保获得额外的油气供应。为此,欧盟官员在维也纳与欧佩克代表举行会谈,试图说服该组织增加产量,以帮助遏制飙升的油价。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则表示,制裁将导致俄罗斯石油及其产品出口损失超过700万桶/日,几乎不可能填补。据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预计俄罗斯4月份石油供应量将减少150万桶/日,预计从5月起将加速减少至300万桶/日左右。这么庞大的供应量损失将对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美欧要联手扼杀俄罗斯经济,却很难如愿。据预测,俄罗斯今年将从能源出口中获得超过3200亿美元的收入。仅4月份的能源销售额预计将比原定目标高出约96亿美元,因为超高的油气价格使得其能源出口收入比去年高出三分之一。 欧佩克说“不”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有自己的优先事项。与亚洲不同,欧洲是一个正在衰退的石油市场。换句话说,海湾产油国并没有太大动力向欧洲出售更多石油。事实上,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越来越多地投资于俄罗斯、中国和亚洲,而俄罗斯在港口和工业区(例如苏伊士运河沿岸)的投资也产生了政治影响。美国对俄制裁促使海湾地区认真反思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作用及风险。有消息称沙特正在考虑接受人民币而不是美元来向中国出售石油。这很可能是虚张声势,鉴于沙特里亚尔与美元挂钩,每天将数百万桶石油交易从美元转换为人民币可能会造成不可预测的经济损失。但是,毕竟未来存在很多变数,只是时机未到。 几十年来,欧佩克一直被视为在危机时期稳定石油市场的关键。一些观察家甚至预测,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佩克+”将经历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和权力的时代。如今欧佩克敢于说不,至少说明其战略自主性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