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境·涡流大模型1.0”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5-10-12
  • 9月20日-2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与岛礁生态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主任杜岩研究员受邀参加在青岛召开的“2025物理海洋前沿论坛”。会上,杜岩作“海境·涡流大模型:海洋非平衡态动力学与AI海流重构”报告,详细介绍了“海境·涡流大模型”的研发背景、技术构架以及下一步工作方向。借此,“海境·涡流大模型1.0”正式发布。

    海洋非平衡态动力学是海洋科学的前沿,是在目前地转平衡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海洋表层典型的海洋非平衡态过程包括:Ekman流、近惯性流、潮流以及波和风所致不稳定驱动的流(亚中尺度过程)等,约占80%的海洋表层瞬时运动形式,显著影响气候变化和碳收支。现有海洋观测仅能刻画百公里尺度以平衡态为主的过程,依据地转平衡理论和卫星动力高度获得的海表流场无法准确刻画非平衡态过程。实验室海洋动力热力过程研究团队最新提出了利用海表动力高度和海表温度诊断海表全流的方法,该方法具备了获得海表非平衡态海流的能力。海洋非平衡态过程可显著影响上层300-400米的海流,这部分海流的获取方法是目前研究中的难点。

    针对这一难点,“海境·涡流大模型”应运而生。它是一款端到端的海洋三维流场智能重构大模型,创新性地利用海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通过智能映射技术,实现对海洋三维全流场的快速现报。“海境·涡流大模型”包含两套流场重构方案:①利用海表卫星数据结合SwinUnet模型直接重构次表层三维全流场;②利用海表卫星和三维温盐数据结合创新开发的SpadeUp模型重构次表层三维全流场。方案一能够有效重构上层350米的海表全流,方案二在有三维温盐输入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合层之下(到550米)全流场的重构精度。

    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海洋动力学与人工智能方法的融合,拓展模型重构深度至上层2000米,并扩展至全球范围,同时增强现报模块功能,为海洋环境保障应用和海洋动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原文来源:https://scsio.cas.cn/news/kydt/202509/t20250922_7972584.html
相关报告
  • 《“拟干海”大模型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8-11
    • 7月29日,在山东烟台召开的第三届海岸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两款自主研发的大模型——“坤元·感东南”与“坤元·拟千海”。其中,“拟千海”大模型用于解决大洋千米层数据匮乏和理论局限的困境。 两款大模型分别针对陆和海,构建起陆海智能监测与模拟技术体系。技术负责人樊荣博士介绍,“拟千海”大模型针对性提出物理时空关系引导的时空智能通用建模框架,通过引入时间-空间关联信息创新编码自回归预训练模型,并采用渐进式微调策略同化130余万条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go)轨迹数据,实现了大洋千米层流场高精度时空智能建模,较传统方法精度提升25%。该模型的研发能够助力中层洋流动力学特征、物质输运机制及其多尺度相互作用规律解析,深化人类对海洋动力过程与全球气候系统的科学认知。 “坤元”大模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苏奋振表示,未来将持续对大模型进行技术优化,通过注入海量地理数据拓展监测维度,降低系统应用门槛,从而为陆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劲的科技支撑。团队将重点提升对土地覆盖演化、海洋灾害响应等海岸带复杂现象的探测预报能力,为全球海岸带科研与应用领域打造更强大的技术平台。
  • 《海洋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4-29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360智脑13B和Deepseek-R1-70B大模型为基座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英文名称OceanDS)。“瀚海智语”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得到与会多位院士和行业专家的高度肯定,于近日正式发布。“瀚海智语”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海洋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为海洋行业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比通用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在海洋领域理论知识、专业术语和行业应用等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 一是“智语精准”,海洋专业测试成绩排名第一。该模型是海洋领域首个业务化垂域大模型,具备高度专业化的AI能力,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本领域内容生成、知识问答、信息检索、政策分析、科普宣传等任务;在专业领域试题回答的第三方测试中,“瀚海智语”的成绩较司南榜单排名前三的开源通用大模型相比分别高7.15%、18.22%和25.30%。 二是“学富瀚海”,具备全球内容最丰富的海洋专业中文知识。该模型基于增量式向量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内容丰富的海洋领域专业知识库,其中包含精选专业图书、专业科技文献以及巨量的公告、标准和政策文件,词元总量超过18亿,为海洋领域形成了一笔宝贵的数字资产;数据库采用元数据加密技术,能够有力保证专业知识的信息安全。 三是“安全易用”,“瀚海智语”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和人工智能安全,在使用便利性方面做了特别优化。大模型服务系统采用业界领先的风险检测模型内容安全框架搭建,具有成熟稳健、运行稳定、接入形式多样等优势,可为海洋科研、教育、业务和管理等用户提供价值正面、安全合规、灵活易用的专业AI服务。 目前,“瀚海智语”已在多家海洋业务机构、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试用并获得高度评价。未来,研究团队将持续推动大模型技术向自然资源相关领域拓展,适时推出面向自然资源各行业的以中文内容为特色的专业大模型,进一步推动行业智慧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