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农业”领跑现代高效农业》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10-12-31
  • 生猪卧生态床、听音乐、乘电梯,稻苗住大棚、吃营养液,橘树穿新衣、戴新帽,黄鱼贴“护身符”……这些在传统农业生产领域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在椒江一点都不新鲜。   那么,是什么让椒江农业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近日,该文作者深入田间地头作了一番了解。
  • 原文来源:http://www.tech-food.com/news/2010-12-30/n0470196.htm
相关报告
  • 《“资源”变“资产”,农业碳汇好处多》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1-06
    • 茶园的“空气”能卖钱?没错!2022年5月,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建成运营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经过碳汇开发、测算、交易、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茶园所带来的农业碳汇,以1吨6元的价格售出,给茶农带来了一笔额外的收入。短短3个月的时间,该中心的农业碳汇交易就已突破10万吨。 所谓“卖空气”,说到底就是碳交易。近年来,随着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多地茶农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减少化学投入品的用量、施用有机肥等做法所带来的减排固碳,让“资源”变成了“资产”,“碳票”变成了“钞票”。例如,浙江安吉自2021年起,开展竹林碳汇收储交易试点,全县119家股份制毛竹专业合作社与相关公司合作,统一流转84.3万亩毛竹林30年的经营权,集中开展碳汇项目经营。去年12月,该县双一村所有户籍在册人员每人都获得1300元共富资金。 农业活动是我国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近年来,围绕种养业减排降碳、农用地碳汇提升、生物质能和绿色农机等重点领域,我国在减排固碳方面取得新进展,有力支撑了农业农村低碳转型。《2024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农业活动碳排放总量平稳降低,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碳汇逐渐崭露头角,受到人们关注。 所谓农业碳汇,指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农业种植、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或机制。形象地说,就是通过农业生产活动把碳存起来,就像是把钱存进银行。 作为一种绿色发展方式,发展农业碳汇好处多多。在浙江松阳,“以茶园碳汇促进村集体增收与共同富裕”的新模式与新机制获得茶农交口称赞。通过参与碳汇交易,农村集体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让农村自我发展有了坚实基础。通过加强对农地基础设施投入与农业绿色财政支持,有效改善了农地生产条件,让广大村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子越走越稳。例如,厦门市军营村把首笔农业碳汇收入用来购置茶园管理维护设备。安吉县双一村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通道,让毛竹这一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生机,破解了近年来毛竹价格持续走低导致的村民弃管、毛竹林退化的困境。 在发展农业碳汇过程中,通过科学评估农业碳汇价值,推动碳汇交易,有助于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近年来,在浙江、江苏、福建、重庆、安徽等地,种类多样的生态产品不断涌现,良好生态系统蕴含的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让保护绿水青山的民众端上“金饭碗”,吃上“生态饭”。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排放源,我国每年稻田甲烷排放量约500万~800万吨。今年3月,南京市高淳区完成了全国生物质炭有机水稻产生碳汇的“第一拍”,被以75元/吨、总计9800.25元的价格竞拍购买,开辟了一条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 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往往伴随着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发展农业碳汇,鼓励采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从而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构建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现代绿色农业产业体系。 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围绕种植业节能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渔业减排增汇、农田固碳扩容、农机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替代等6项任务,部署实施稻田甲烷减排、化肥减量增效、畜禽低碳减排、渔业减排增汇、农机绿色节能、农田碳汇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科技创新支撑、监测体系建设等10大行动。 需要看到,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具有外部性,不付费的人也能“搭便车”。因此,当前推动农业碳汇发展,明确农业碳汇的权属是前提。同时,还需要解决农业碳汇权可交易问题,确保农业碳汇贡献主体能够切实获得经济回报。 碳汇确权才能明晰收益归属。农业碳汇主要与农业生产方式、品种技术选择及农地条件紧密相关,涉及主体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农地所有者)、集体经济成员(农地承包者)及经营人(农地实际生产者)。在实践探索中,对于通过经营管理优化、技术创新应用及农资有效投入等产生的净碳汇,其确权应归属经营权人,作为对其推动农业绿色转型行为的补偿。而因农地保护得当、地力提升,使得农田碳汇功能增强,这部分碳汇的确权主体应为承包权人,以激励其持续改善种植条件。至于集体农地通过引入绿色发展项目(如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改良等)而增加的碳汇,其确权主体应为项目承接人,实际上多为集体经济组织,以鼓励其在促进农地质量提升方面的贡献。 精准测算才能便捷交易。当前,农业碳汇以主要农作物碳汇量进行测算,在推进农业碳汇交易时,应强化区域农田生产经营的统筹管理,包括统一种植方式、技术应用、田间种植管理等,以实现农业碳汇的精准测算。为健全农业碳汇交易体系,可借鉴林业碳汇交易的成功经验,对碳汇供应方实施第三方机构审核机制,确保在种植条件、模式、品种及技术标准相对统一的前提下,核算各碳汇主体的贡献量,并颁发碳汇增量证书作为进入交易市场的凭证。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碳汇交易平台管理,确保交易公平公正,信息公开透明、真实有效,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共同助力碳汇市场发展。 农业碳汇的推广应用还离不开科技支撑。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业领域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等研发工作,加快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着力解决制约第一产业发展的品种创新、示范推广、配套技术等问题,提高农田土壤固碳能力,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好光景遍布中华大地。
  • 《农业,土地流转投资机会》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1-22
    •   先看下我们最近召开的重大会议,   1. 十九大,在会议上重点提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上具体是什么内容我就不具体说,但是会议上重点强调了“精准扶贫”。   3.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业部深化农垦改革任务对接会等涉及“三农”的重磅会议。这些会议将对明年“三农”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该会议再次把十九大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再次作为重点问题来分析   以上三点是最近关于农业板块的几个重大分析,对于上面几个问题,我觉得政策是一个方面,其实很简单明了,要解决农村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如果土地问题解决不好,我觉得农业问题基本不回得到好的解决,那么土地问题对于我们股市上有帮助的,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土地流转问题,中国的土地问题有三个敏感期,第一次是建国初期把土地收回国有,第二次是改革开放,把国有土地又下放给集体和农户,第三次改革就是给农民的土地进行确权。所以农村土地流转将会再一次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非常强大的动力。中国如果土地流转成功,它会给中国土地资本化带来多少规模的话,你就会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底气。我计算了一下,未来可以进行土地流转,并且实现资本化运作的规模可以达到两百万亿。而目前我们中国A股市场的整体规模也不过是50万亿。所以对于金融资本市场来讲,我认为中国政府是非常有底气把我们的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和做优,来实现它在金融资本市场的真正的资产对价。   近期也出了关于宅基地的消息,政府不再垄断土地供应 宅基地“三权分置”截至目前,全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亿亩,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比例由45%上升到65%,5年来全国建设占用耕地1560万亩,补充耕地2259万亩,数量占补有余,质量总体稳定。盘活宅基地使用权的意义或仅限于通过价值最大化来给农民增加收益,比如之前农民住宅的宅基地,现在也可建设民宿从事经营性活动等。三次土地改革可能即将拉开帷幕。这次土地改革实际上就是把农村的农民土地,宅基地以及集体农耕用地进行了一个确权。所以原来农村是人口越多家里越穷,但是以后会变成人口越多家里越富。这是因为确权之后家里人口越多的农户,拥有土地的承包权所得到的权益就越高。有了这些权益之后可以到银行去贷款,即便是把权益承包给其他的经营者,经营者还可以拿着他们的经营权去银行去贷款。所以农村土地真的要热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一次中国的房地产板块和一些土地流转概念,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会出现主流资金奋不顾身地去里边抢夺筹码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到今天为止,可能还有很多投资人没明白农村怎么就第三次土地改革了,而且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投资人对于这些事情,尤其是国家战略性的事情是漠不关心的,大家只关心自己手中的这点股票是涨是跌。不瞒大家说,不仅是我们投资人手里拿着很多创业板的股票,现在都是拼命的去研究创业板的科技股,那谁去研究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呢?而今年我一再强调国资改革的重要机会就在国家政策当中,就在十九大报告当中,如果你去研究宏观政策,今年你一定比研究行业要赚钱。   所以对于土地流转的板块我觉得我们应该重视起来,或者跟土地流转的相关的比如今日农药草甘膦概念今日也相对比较强势,关于土地流转衍生机会我觉得特别多,关于名宿的投资机会,我以后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