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河南新标杆!南阳天益公司生物质耦合发电项目一次试运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11
  • 2023年3月31日,南阳天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益公司”)600MW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项目一次试运成功!该项目是豫能控股“四个解耦”重点示范工程,也是天益公司煤电绿色转型升级标杆项目。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的生物质直接炉内掺烧专利技术,实现锅炉大比例掺烧农林生物质,农林生物质处理能力10吨/时,是目前河南省首台且最大的燃煤机组耦合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

    该项目于2022年12月23日启动建设,天益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设备管理部、运行部、安生部紧密配合,会同参建人员克服了建设周期短、标准要求高、任务工作重等困难,对天益公司3号燃煤机组进行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充分利用大型燃煤机组协同处置能力,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创新性提出“外挂式”生物质掺烧系统,提升生物质处置灵活性与高效性,提高农林生物质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水平,每年可消纳农林生物质5万吨,产生0.8亿千瓦时绿电,减排二氧化碳6.7万吨,具有良好经济效益与推广价值。

    项目试运后,豫能控股、润电科学、天益公司领导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试运情况,及时组织召开了座谈会,总结了项目的成功经验,并从安全环保、长周期高负荷经济运行、提高智慧化水平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为系统进一步改进提升提出了宝贵建议。

    该项目为农林生物质高效利用和存量煤电机组转型升级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线,充分体现了天益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推动了区域生物质处置转型升级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了电力行业技术进步与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响应了国家“30?60”双碳战略与煤电“三改”要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22012.shtml
相关报告
  • 《山东一建国能南部生物质发电工程机组并网发电一次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10
    • 山东一建承建的国能南部生物质发电1×30MW机组工程并网发电一次成功。各项技术指标优良。 为确保机组并网一次成功,项目部精心组织,精益施工,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机组整套启动方案要求,积极协助调试及电厂运行人员,进行相关电气试验,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机组并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随着调度一声令下,机组主变高压侧开关合闸机组并网,开始带负荷运行。各系统设备运行平稳,主要运行参数良好,机组一次并网发电成功。 南部项目,是该公司继国能上蔡生物质发电项目之后与国能集团携手建设的第十个生物质发电工程,也是国能集团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的点睛之作。该公司上下高度重视项目的运作,配置优质项目资源,大力关注、积极部署、全力支持、积极推进项目安全、质量、经营及进度等各项工作,有效确保了项目各重大节点工程顺利完成。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全体干部员工拼博奉献、锐意进取,积极克服图纸到位晚、设计变更多,设备供货迟、缺陷多以及并网手续延缓等不利因素,统筹安排项目人力、机械等各项资源,研究制定科学施工方案,狠抓安全质量管理,加大过程管控,质量提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砥砺奋进,安全有效推进项目各项工作顺利进展,有效确保了机组并网一次成功。 南部项目位于四川省南部县定水镇马鞍村下教湾,拟建设1×30MW高温高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配1台130t/h高温高压生物质锅炉。本工程建成后年可利用桑树枝、速生杨枝桠等生物质燃料约245420t/a,年发电2.10×108kWh/a,年供电1.8585×108kWh/a。项目的建成,对当地发展绿色环保经济起到极在的促进作用。
  • 《国内最大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式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06
    • 12月4日,大唐安徽发电有限公司660MW超临界燃煤机组直燃耦合生物质发电项目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 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项目,也是国内首台套生物质散料直接破碎燃煤耦合掺烧项目。该项目自5月份启动建设,克服无成熟经验借鉴、系统设备集成创新、燃料收购存储、疫情防控等挑战,对淮北发电分公司一台660MW燃煤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机组每小时掺烧生物秸秆40吨,每年可产生2.3亿度绿电,全年利用生物质燃料25万吨(折合标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7万吨。 该项目具有运行效率高、经济效益好、零碳排放的特点,在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农村秸秆等生物质能源的高效利用,切实优化地区能源资源配置,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