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实现全部市州330千伏大电网双回路供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25
  • 7月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以下简称“玉树二回工程”)宣告正式投运。至此,玉树电网与青海主网正式形成330千伏线路互联“双回路”,青海省8个市州全部实现330千伏大电网双回路供电。这是国网青海电力继今年年初建成投运330千伏果洛第二回线路工程后的又一项重大涉藏地区民生工程,惠及当地40余万名农牧民群众。玉树二回工程起于兴海县330千伏唐乃亥变电站,止于玉树市330千伏玉树变电站,途经海南州兴海县、果洛州玛多县、玉树州称多县和玉树市,线路全长507.5千米,共有铁塔1134基。工程总投资12.8亿元,于2023年8月正式启动建设,于2025年6月10日实现全线贯通。

    该工程是国家“十四五”涉藏州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工程建成投运将彻底解决玉树电网长链式单回路供电问题,有效增强玉树电网从青海主网受电能力,促进黄河上游网架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

    据了解,此前在2013年6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青海建成投运了玉树与青海主网联网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结束了玉树电网长期缺电和孤网运行历史,有力支撑了玉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十四五”期间,随着玉树地区产业快速发展和清洁取暖工程推进实施,当地电力需求日趋旺盛,用电负荷迅速上升。为从根本上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更好服务群众用电,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玉树二回工程启动建设,12000余名参建人员,历时近两年艰苦施工,最终确保了工程顺利竣工投运。

    “医院的清洁取暖改造工作与玉树二回工程建设同步推进,目前已经进入设备安装的关键阶段。”玉树州人民医院总务处主任尕玛谢拉说,院区供暖面积近6万平方米,得益于工程投运后负荷接入能力的提升,到了10月供暖季,整个院区就会如期用上清洁高效的电采暖。

    作为青海电网建设史上极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玉树二回工程沿线多处于高海拔、缺氧、严寒区域,沿线穿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天河沿保护分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前期协调难度大、生态环保要求高、施工条件恶劣。国网青海电力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协调专班和专项工作小组,强化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合力攻克属地协调、交通运输、环保施工、冻土施工等多方面难题,在施工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绿色建造、人员健康保障等方面探索创新,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跑出了青海电网工程建设的新速度,同时也为高海拔电网工程建设积累了新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玉树二回工程启动接入大电网前期,在国家电网公司统筹安排下,国网青海电力抢抓5月份施工“黄金窗口期”,历时18天组织开展了“五集”协同会战(集中指挥、集团作战、集约检修、集期施工、集群保供),为工程顺利投运奠定了基础。

    国网青海电力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决策部署,在强化主电网建设的同时,稳妥推进大电网延伸覆盖工程。2024年8月15日,青海省玉树9乡供电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以“大电网+微电网”模式,着力解决玉树地区9个离网光伏乡4.75万名牧民群众用电问题,助力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其中,由青海省能源局组织6家发电企业捐资建设的玉树曲麻莱县曲麻河乡、麻多乡,杂多县莫云乡、查旦乡,治多县索加乡5个微电网工程已于今年6月底竣工投运。由国网青海电力负责建设的囊谦县东坝、尕羊、吉尼赛、吉曲4个乡大电网延伸通电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110千伏吉尼赛输变电工程计划于2025年9月30日竣工投运,剩余3乡通大电网工程计划2026年6月30日竣工投运。

    “未来5年,全州年用电量将保持6%~8%的增长。已建成的玉树二回工程、在建330千伏当江荣、亚陇输变电工程以及吉尼赛等4个离网光伏乡通大网电等工程,将为玉树州绿色低碳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强有力的用电支撑。”玉树州发展改革委能源与产业科科长才旺优加说。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6087.html
相关报告
  • 《哈密电网110千伏以上供电线路总长度首超5千公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3
    • 近年来,国网哈密供电公司把保障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以及公共设施正常用电摆在服务民生的突出位置,通过不断建强哈密电网,确保电力可靠供应,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截止到2022年年底哈密电网110千伏和220千伏供电线路总长度,首超5千公里,达到6951公里。3月9日,在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附近,国网哈密供电公司组织运维人员对辖区内新投运的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进行无人机与地面相结合的特殊巡视,确保春耕期间辖区内用电稳定及兰新高铁供电可靠。为了服务各类电源能并尽并、能发尽发,哈密电网已经实现了烟墩、十三间房、三塘湖等风区全覆盖,成为运维难度最大的区域。国网哈密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检修班副班长杨文宁告诉记者:现在线路主要面临的是风害带来的影响特别大,主要是精具磨损、杆塔的螺栓松动引起的故障也是逐年增多,针对这些面临的问题,他们采用无人机巡检和人工巡检相结合发现缺陷进行集中消除,更换精具,提高线路整体运维质量。 电网线路陆续建成投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这几天在新疆东疆春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内,公司正计划开工建设冷库二期扩建项目。据了解新疆东疆春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是哈密市一家大型农产品流通综合批发市场,共有商铺426间,经营商户296户,年交易量达20万吨,交易额达12亿元左右,同样也是用电大户,为了保证市场正常运行,国网哈密供电公司在其周边先后投运了3条110千伏等级及以下线路,供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新疆东疆春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华说:以前两台变压器负荷也小,容量也小,一到夏天的时候经常跳闸,用电量集中的时候高峰期经常出现跳闸,现在就比较稳定了,二期冷库扩建以后,他们增加了一台1250(千伏安)的箱变,能保障市场的用电供应,现在整个东疆春市场的用电量全年下来超过500万度以上,他们有电采暖,蔬菜水果冷链食品仓储,保鲜制冷,冻货全是靠用电。新的扩建项目完成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哈密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能力。王伟华说:保障一级批发市场,全哈密老百姓的一日三餐,菜篮子供应对物资保供帮助很大,线路改造以后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他们以后二期开发可能还要再上箱变,还要增加用电量。 哈密电网现已形成以正负800千伏特高压及交流750千伏电网为核心,围绕哈密市伊州区及周边工业园区建成220千伏双回路环网,矿区及新能源开发区实现单环、链式和辐射式的网架结构,对外形成“一直两交”电力外送架构,对内形成220千伏主干网架架构。配电网、农村电网发展总体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持续保持全疆领先。国网哈密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电网规划管理专责王代刚告诉记者:2012年至2022年,十年期间,哈密电网飞速发展。电网110千伏和222千伏电网供电线路总长度从2213千米增长到6951千米,这是电网有效支撑哈密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体现。十四五期间,哈密将加强覆盖两县一区的750千伏骨干网架建设和延伸,构筑双回750千伏环网结构,扩大220千伏电网覆盖范围,满足市县城区、工业园区、矿区等用电需求。继续推进城区和农村配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城市及周边区域的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 围绕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发展。国网哈密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电网规划管理专责王代刚介绍:他们将紧密结合哈密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哈密电网发展主导方向,进一步加强交直流主网架建设,重点推进淖毛湖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哈密北、伊吾工业园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设,进一步向能源基地、重要矿区延伸主网架;逐步解决110千伏单线、单变供电问题,持续优化升级哈密的主、配网网架,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预计至“十四五”末,哈密电网规模进一步增大,110 千伏和220千伏线路总规模将达到近10000公里。(田玉 郭子毅 杨文娟)
  • 《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4
    • 该工程的建成进一步优化了西北地区电网网架结构,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汇集、省际电力互补互济能力,助力青豫特高压工程清洁能源外送,提高青豫特高压全寿命周期利用效率,对甘肃中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国家电网公司推进能源转型,服务“双碳”目标,助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的实践担当。7月21日,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投产,标志着甘肃电网已建成19回750千伏省际联络线,这是青海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第7条通道。 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四五”期间在西北推动建设的首个750千伏线路工程。工程起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佑宁寺西南侧已建郭隆750千伏变电站,终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西侧已建武胜750千伏变电站,途经青海、甘肃2省2市3县区,线路全长146千米。工程于2021年8月开工建设。 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750千伏第三回线路工程(甘肃段)跨越330千伏线路工程。李海峰/摄 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各参建单位加大资源投入、创新管理手段,面对地形环境复杂、气候环境恶劣、疫情反复影响,以及后期交叉跨越多、施工风险高等种种困难和复杂因素,该公司全面落实工程安全、质量、进度要求,甘肃段率先开展线路全线首基基础浇筑、首基铁塔组立及首档导地线展放试点,历时11个月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工程获得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管理“标杆示范引领好”最佳实践示范工地称号。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郭武三线工程建设,提前谋划,高位推动,以高质量建设为主题,以依法合规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精益管理为抓手,强化组织保障引领,建立完善保障体系。 工程采取“优化现有机械设备+创新设备措施”的方式,依托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自有施工装备生产优势,打造智能机械及工法创新试点工程。工程建设中开展工法创新及应用共计26项,其中创新开展11项,优化应用7项,应用8项。 同时,深基坑作业一体化装置、集控智能可视化牵张放线设备两项成熟工法已在国内输电线路工程普遍推广应用,提质降险效果显著。标准化货运索道、旋挖钻机、标准化移动成孔装置、铁塔组立防磨多用途一体化眼孔加工与应用等创新工法在该工程试点,切实提高施工质量,大幅提升现场施工效率,实现“机械化换人,智慧化减人”的科技强安目标。该工程作为全过程工法创新试点项目,有效缩短工期159天,减少施工人员126人次,节约经济成本265.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