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水污染治理行业投资不断增长 市场规模将保持较高增速》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9-12-31
  • 近年来,国家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思想出发,把提高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率作为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硬性指标,不仅加快了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的步伐,还提升了污水处理的理念和技术路线,使污水处理开始从推进达标排放向推进“低排放”以及污水再生利用转变。

    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水处理设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的有害物质,为适用特定用途而对水进行的沉降、过滤、混凝、絮凝,以及缓蚀、阻垢等水质调理的过程。截止到“十二五”期末统计数据,我国“十二五”期间,用于废水处理的投资达4,500亿元;根据我国“十三五”废水治理行业规划,“十三五”时期的废水处理投资规模将达到13,92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三倍以上。

    1、行业现状

    水是组成生命世界和生态环境的基础要素,是任何其他物质都无法代替的。目前国内正处于经济发展时期,随着城乡一体化以及工业化持续、长期、快速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用水需求不断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分别为716.18亿吨、735.32亿吨、711.09亿吨和699.67亿吨。

    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上的投资从2001年的1,106.7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538.95亿元,17年间该支出增长了8.62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41%。按此增速估算,至2020年,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上的投资将达到1.42万亿元。

    目前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约3.5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产业收入总额近10,000亿元。随着环保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环保产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环保装备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2015年达到5,000亿元,迅猛发展的环保产业也必将带动水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就水环境污染来讲,大致可以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源污染三大来源,而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点源。从2015年“水十条”要求提出后,工业污染源防治是作为水体污染防治的全盘任务之一在考虑,同时通过对工业企业进行约束,也倒逼其自身进行环境保护和升级改造。

    2、行业规模及发展前景

    就整个污水处理行业而言,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水体污染情况严重导致的处理需求量增大、水处理技术的突破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效率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水处理行业仍将继续保持一个较高速度的增长。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2017年我国整个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3.25%,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790亿元。

    目前我国的水处理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逐步迎来更广阔的市场。根据中国水网在《中国水业政策与市场分析》中预测,城市污水将成为污水处理重中之重,“2010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投资需求为7,000亿元(含污泥处理投资1,500亿元),平均每年新增投资1,100亿元;污水再生利用投资为300亿元”,中国污水处理将在未来10年仍保持高增长。

    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需要,许多省市都提出了“退城入园”的工业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组群的污染集中控制及治理,水处理服务也从为单一企的点源向整个园区的系统施治,以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随着工业园区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业废水处理标准的提高,工业园区的综合水处理业务将有巨大市场空间。

相关报告
  • 《预计2023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实现大幅增长》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11-23
    • 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115亿元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上游主要是半导体元器件、电子元器件、钢材以及结构件等。除部分核心零部件外,上游行业的供应情况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影响总体较小,基本属于市场自由化竞争阶段,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品价格,合理控制库存等措施转移部分原材料、零部件价格波动的风险。 行业下游涉及的领域较多,包括 OEM 型的电子设备制造、包装、电梯等,以及项目型的电力、石化、油气、冶金、市政等领域,市场需求情况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影响较为显著。下游行业需要的自动化设备种类繁多、型号规格各异,具有高度依赖性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多为非标定制化产品,对自身自动化水平重视程度的高低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的需求起到关键作用。 工业自动化行业是推动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转型的关键,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2530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115亿元。 2023年我国PL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5.4亿 行业权威评估显示,预计到2023年,我国PL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5.4亿人民币,其中小型 PLC、中大型PLC的市场规模分别为80.72 亿元、84.68亿元。 近两年来,受到芯片缺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LC市场价格上涨趋势非常明显。去年以来,全球PLC巨头纷纷开启提价。其中,罗克韦尔旗下PLC产品涨价幅度从3%-36%不等。欧姆龙、艾默生、台达等企业旗下产品的涨幅也均在6%以上。 国产品牌的PLC在国内PLC市场份额所占比例很小,一直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主要集中在小型PLC领域。目前,小型PLC国产化率约20.2%,中大型PLC国产化率低于10%,大型PLC系统的国产化率仅约为1%。 我国DCS市场规模过百亿元,国产化效果明显 随着应用市场的不断升级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推动,DCS产品有望进一步普及并向大型、高端、联合控制和注重后续维护的方向发展,DCS产品在未来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化工、电力、石油等领域是我国DCS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化工领域DCS规模为41.41亿元,占比达37.24%;电力领域规模26.28亿元,占比23.63%;石油领域规模21.56亿元,占比19.43%。随着国家对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DCS的应用将会更加普及。此外,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DCS系统将会与其他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更为智能化的工厂控制系统,实现全面的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预计在未来的发展中,DCS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带来更多创新和可能性。 目前,我国的DCS产品技术水平相对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但是国内一些DCS厂商在技术方面的不断研发和创新已经取得了很大展。目前,我国DCS市场中本土品牌以中控技术、和利时为主,外资品牌主要有欧美系的艾默生、ABB、西门子、霍尼韦尔和日系品牌横河电机。 2025年中国变频器市场预计将达到600亿元 亚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高,对高效能、节能的设备需求量大。亚太地区是最大的变频器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变频器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变频器市场规模约为3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8.3%。其中,市场份额主要以低压变频器为主。未来中国变频器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00亿元人民币。
  • 《2022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规模分析 市场规模约2850亿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5-27
    • 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必创科技(300667)、敏芯股份(688286)、四方光电(688665)、森霸传感(300701)、中航电测(300114)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细分行业增速、传感器企业区域分布 传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够将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为电信号或其他信息,以达成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显示等功能。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制造、网络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 从传感器应用占比看,汽车电子、工业制造和网络通信领域是传感器应用最主要的三大领域,占比均超过20%。除此以外,消费电子、医疗电子等应用占据也均超过7%。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通信行业等行业快速增长,带动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2020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2500亿元,达到2510亿元,较2019年增长14.66%。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2850亿元。 中国RFID传感器产品市场增长最快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传感器细分市场中,同比增长最快的是RFID产品,增长超过20%。其次是视觉产品和光电产品,增速分别达到19.9%和18.8%。其余如安全传感器等产品的增速也超过10%。 广东传感器企业数量最多 从中国传感器企业区域分布看,广东省拥有176家企业,位列各省市第一。上海和江苏排名第二和第三,传感器企业数量均超过50家。此外,浙江和北京也各拥有39家传感器企业。 注:数据截止2022年3月9日 综上所述,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制造、网络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其中汽车电子、工业制造和网络通信领域是最主要的三大应用领域。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已经突破2500亿元。从细分市场看,2022年第一季度,RFID产品同比增速最快。从传感器企业区域分布看,广东数量最多。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