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3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实现大幅增长》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3-11-23

  • 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115亿元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上游主要是半导体元器件、电子元器件、钢材以及结构件等。除部分核心零部件外,上游行业的供应情况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影响总体较小,基本属于市场自由化竞争阶段,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品价格,合理控制库存等措施转移部分原材料、零部件价格波动的风险。
    行业下游涉及的领域较多,包括 OEM 型的电子设备制造、包装、电梯等,以及项目型的电力、石化、油气、冶金、市政等领域,市场需求情况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影响较为显著。下游行业需要的自动化设备种类繁多、型号规格各异,具有高度依赖性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多为非标定制化产品,对自身自动化水平重视程度的高低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的需求起到关键作用。
    工业自动化行业是推动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转型的关键,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2530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115亿元。
    2023年我国PL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5.4亿
    行业权威评估显示,预计到2023年,我国PL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5.4亿人民币,其中小型 PLC、中大型PLC的市场规模分别为80.72 亿元、84.68亿元。
    近两年来,受到芯片缺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LC市场价格上涨趋势非常明显。去年以来,全球PLC巨头纷纷开启提价。其中,罗克韦尔旗下PLC产品涨价幅度从3%-36%不等。欧姆龙、艾默生、台达等企业旗下产品的涨幅也均在6%以上。
    国产品牌的PLC在国内PLC市场份额所占比例很小,一直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主要集中在小型PLC领域。目前,小型PLC国产化率约20.2%,中大型PLC国产化率低于10%,大型PLC系统的国产化率仅约为1%。
    我国DCS市场规模过百亿元,国产化效果明显
    随着应用市场的不断升级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推动,DCS产品有望进一步普及并向大型、高端、联合控制和注重后续维护的方向发展,DCS产品在未来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化工、电力、石油等领域是我国DCS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化工领域DCS规模为41.41亿元,占比达37.24%;电力领域规模26.28亿元,占比23.63%;石油领域规模21.56亿元,占比19.43%。随着国家对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DCS的应用将会更加普及。此外,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DCS系统将会与其他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更为智能化的工厂控制系统,实现全面的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预计在未来的发展中,DCS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带来更多创新和可能性。
    目前,我国的DCS产品技术水平相对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但是国内一些DCS厂商在技术方面的不断研发和创新已经取得了很大展。目前,我国DCS市场中本土品牌以中控技术、和利时为主,外资品牌主要有欧美系的艾默生、ABB、西门子、霍尼韦尔和日系品牌横河电机。
    2025年中国变频器市场预计将达到600亿元
    亚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高,对高效能、节能的设备需求量大。亚太地区是最大的变频器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变频器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变频器市场规模约为3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8.3%。其中,市场份额主要以低压变频器为主。未来中国变频器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00亿元人民币。

  • 原文来源:https://gongkong.m.ofweek.com/2023-11/ART-310010-8120-30617020.html
相关报告
  • 《到2024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08亿美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09
    • 据Grand View Research Inc.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4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08亿美元,并在预测期内以7.8%的年均复合率继续增长。2019年及以后,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由美国多家调研机构撰写的《2019美国复合材料行业报告》最近新鲜出炉,我们为大家带来该报告的内容摘要: 复合材料行业正享受着连续第九年的增长,在众多垂直领域都有许多机遇。作为主要的增强材料,玻璃纤维正在帮助推动这一机会。 2018年全球玻璃纤维产能为109亿英镑,目前利用率为91%。随着几家主要玻璃纤维生产商在世界各地新建工厂,玻璃纤维工厂的产能将在2019年有所增加。 欧文斯科宁正在扩大其在法国尚贝里的玻璃纤维生产厂的产能,这将帮助该公司满足欧洲对热塑性塑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他扩大产能的玻璃纤维供应商包括中国巨石和日本NEG。中国巨石正在埃及建设一座20万吨产能的工厂,并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一座产能为8万吨的工厂。日本NEG则收购了美国PPG的玻璃纤维业务,扩大了在美国的业务。 随着越来越多的原始设备制造商使用复合材料,玻璃钢的未来看起来很有希望。在许多应用领域——混凝土加强筋、窗框型材、电线杆、钢板弹簧等——复合材料的使用率还不到1%。对技术和创新的投资将有助于复合材料市场在此类应用中的显著增长。但这将需要开发颠覆性技术、行业公司之间的重大合作、重新设计价值链以及销售复合材料和最终用途产品的新方法。 复合材料行业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密集型的行业,拥有数百种原材料产品组合和数千种应用。因此,行业需要根据协同效应、能力大小、创新潜力、机会可行、竞争强度、利润潜力、可持续性等因素,识别并优先考虑一些大宗用途的应用,以推动增长。运输、建筑、管道和储罐是美国复合材料工业的三大组成部分,占总使用量的69%。 总体而言,玻璃纤维行业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因为它目前只占了整个结构材料市场的一小部分。 为了获得相对于传统材料的竞争优势,行业需要专注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对工程师和设计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汽车、管道和储罐等大批量市场中的优势。 通过处理复合材料的维修和回收问题,发展类似钢铁和铝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基础设施。 为大批量市场开发成熟的先进制造工艺,以1到2分钟为周期。降低材料和零件成本,使复合材料零件具有与钢铁和铝零件的竞争力。发展颠覆性技术,在生命周期和性能方面获得竞争优势。 碳纤维市场继续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增长。2018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约为85000公吨。去年的增长是由航空航天项目、风电叶片和各种工业应用中碳纤维使用量的增量增长带动的。 在可预见的未来,预计这一产业将保持该增长速度。其中,航空航天和风电叶片的应用各占市场的五分之一左右,而汽车和体育用品占据市场的六分之一左右。剩余的25%到30%的市场包括各种各样的应用:注塑塑料、压力容器、建筑和基础设施加固、工具、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随着更多应用和程序投入生产,所有细分市场都在增长。 碳纤维生产的行业能力正在收紧。工业铭牌容量(额定产能)可能为14万公吨,但考虑到生产产品的组合和品种以及工艺固有的击倒效应,有效工业净容量仅为10万公吨左右。因此,我们目前看到,无论是长期生产商还是新进入场的参与者,都有几家新工厂和产能扩张正在进行。 中国是新进的参与者,占世界碳纤维需求的20%到25%,而且中国也有追赶的能力和空间:中国生产商拥有世界铭牌产能的12%到15%,但生产的碳纤维不到世界碳纤维的5%。中国公司有充分的资源来实现更多的自我发展目标。预计2019-2020年碳纤维需求将突破10万吨,且预计产能还将增加。 在任何应用中,对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的接受与否将取决于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在大多数应用中,碳纤维的主要技术优势来自于材料的高强度重量性能,从而降低了重量结构。 所有最终用途的细分市场都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用品和模塑料都是很好的最终用途,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被设计成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它们将继续保持增长。压力容器(用于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气等)以及建筑和基础设施应用是较新的最终用途,随着其效益和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开拓,增长潜力巨大。 汽车应用具有最高的市场潜力。由于大规模生产应用的采用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碳纤维的成本和碳纤维增强塑料零部件的制造成本预计都将下降,因此碳纤维在汽车应用中的机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大批量生产将导致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接受度。 美国的经济增长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的,但资金缺口已经形成,威胁到未来的增长和增长速度。在未来10年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预计收入和需求之间的资金缺口将达1.4万亿美元,如果不能大幅缩小资金缺口,将导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3.9万亿美元,就业机会减少250万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每家每年将花费3400美元。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产品和相关系统可以有效地修复或改造美国正在使用的基础设施,而更换成本仅为原成本的一小部分。特别是在高腐蚀地区,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它们可以带来更经济的替换。 碳纤维生产的行业能力正在收紧。工业铭牌容量(额定产能)可能为14万公吨,但考虑到生产产品的组合和品种以及工艺固有的击倒效应,有效工业净容量仅为10万公吨左右。因此,我们目前看到,无论是长期生产商还是新进入场的参与者,都有几家新工厂和产能扩张正在进行。 中国是新进的参与者,占世界碳纤维需求的20%到25%,而且中国也有追赶的能力和空间:中国生产商拥有世界铭牌产能的12%到15%,但生产的碳纤维不到世界碳纤维的5%。中国公司有充分的资源来实现更多的自我发展目标。预计2019-2020年碳纤维需求将突破10万吨,且预计产能还将增加。 在任何应用中,对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的接受与否将取决于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在大多数应用中,碳纤维的主要技术优势来自于材料的高强度重量性能,从而降低了重量结构。 所有最终用途的细分市场都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用品和模塑料都是很好的最终用途,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被设计成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它们将继续保持增长。压力容器(用于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气等)以及建筑和基础设施应用是较新的最终用途,随着其效益和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开拓,增长潜力巨大。 汽车应用具有最高的市场潜力。由于大规模生产应用的采用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碳纤维的成本和碳纤维增强塑料零部件的制造成本预计都将下降,因此碳纤维在汽车应用中的机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大批量生产将导致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接受度。 美国的经济增长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的,但资金缺口已经形成,威胁到未来的增长和增长速度。在未来10年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预计收入和需求之间的资金缺口将达1.4万亿美元,如果不能大幅缩小资金缺口,将导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3.9万亿美元,就业机会减少250万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每家每年将花费3400美元。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产品和相关系统可以有效地修复或改造美国正在使用的基础设施,而更换成本仅为原成本的一小部分。特别是在高腐蚀地区,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它们可以带来更经济的替换。 汽车新技术的出现也将影响到该行业未来对复合材料的需求。目前,电动动力总成和自动驾驶汽车对汽车材料的影响目前是争论的焦点。电动车辆具有必须封闭的大型电池,以提供对环境和路面的保护。无人驾驶汽车将改变人们与汽车互动的方式,并为车的内部功能创造新的需求和愿望。对于复合材料而言,这些技术变化的时间和规模,将决定它们是短期还是长期具有吸引力的机会。 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短期内,对轻量级结构的需求将推动复合材料的新应用,以帮助满足日益增长的监管障碍。 欧洲的复合材料工业连续第六年增长,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2%,估计总产量为114万公吨。同过去几年一样,欧洲生产的玻璃钢数量反映了在各个市场部门观察到的趋势。主要用于汽车工业的热塑性塑料的生产,总体上仍比大多数热固性材料的生产增长更为强劲。 尽管欧洲的玻璃钢产量持续增长,但其产量仍落后于全球平均的市场趋势。特别是在亚洲和美国,近年来的产量一直在以超过2%的速度增长。 一项按国家分类的分析突出了欧洲内部的各种趋势。区域市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需要进行单独的分析。例如,德国的玻璃钢加工十分注重运输部门和电子/电子工业。相比之下,土耳其的基础设施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而挪威和瑞典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则表现强劲。 从积极的方面看,所审查的任何欧洲区域的生产都没有下降。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意大利等南欧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均高于平均水平。2012年以来,西班牙、葡萄牙产量明显稳定,近期呈上升趋势。德国仍是欧洲复合材料的领导者,2018年的总产量为22.9万吨。 东欧国家的市场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2.5%。在比荷卢三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斯堪的纳维亚、奥地利和瑞士,报告的水平保持不变,因此低于平均水平。英国和爱尔兰的产量仅增长了1.3%。 除了用于系列生产的既定材料(如SMC/BMC和热塑性塑料)外,既定的连续工艺(如拉挤)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同的细分市场也为提高玻璃钢产量带来了希望。GFRP在天线结构和建筑覆层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复合材料已经在日益增长的航空航天领域的轻质建筑概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能源部门也在扩张,近年来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趋势将持续多年。 由于GFRP和其他复合材料的通用性和与其他材料结合的非凡适用性,它们在许多应用中具有突出的潜力。然而,对这些材料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决策者无法广泛考虑这些材料。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因为组合通常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如果不是更好的话。如果客户能够重新评估这些材料和复合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规范,那么未来几年欧洲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比以往更快。 中国占全球建筑总量的一半以上,这是复合材料的主要推动力。过去10年,快速增长的汽车、铁路、建筑和风能行业对先进材料的巨大需求,彻底改变了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在原材料、夹层芯材及辅助材料、制造工艺、模具、设计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的玻璃钢工业直到1995年左右才开始起步,而美国的复合材料工业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就已全面发展起来。在过去20年的快速发展中,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国和供应国。今天,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是美国的两倍。中国利用玻璃钢的主要垂直领域包括电力、交通、建筑、水处理、风能和化工。 玻璃纤维产能已达385万吨,其中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占60%以上。中国有近5000家复合材料生产企业,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年出货量462万吨。 中国工业对碳纤维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落后工业化国家约35年,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2000年,中国政府和行业开始投资碳纤维的生产。在2017年,只有7家公司能够每年生产1000吨以上的碳纤维来满足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碳纤维工业在数量、质量、性能、应用等方面与工业化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中国的CFRP复合材料在体育休闲产品和一般工业(如风能、汽车、交通和建筑)上的消耗量几乎相当。 尽管市场起步较晚,但2017年中国碳纤维产量与进口碳纤维一起达到了5700吨的出货量,能够满足国内23487吨的市场需求。未来看上去很光明,中国拥有最大的聚丙烯腈(PAN)纤维的生产量,这将使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行业在未来十年继续扩大。 中国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市场渗透率的显著提高,为海外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以中国风能市场为例:在过去10年里,中国风电行业以平均每年41%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88亿千瓦。该行业的目标是到202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其中海上装机容量为3000万千瓦。所有主要的风能公司在中国都有业务,包括维斯塔斯、通用电气、西门子Gamesa和LM风电。 中国复合材料行业预计两年后将迎来一个转折点,届时国内碳纤维产量将超过进口数量。多家公司将拥有高性能级碳纤维(T700/T800/T1000)生产线,并计划应对技术挑战,确保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竞争。 为促进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中国复合材料产业正在研究低成本设计制造技术、结构多功能集成技术、环保材料、修复改造技术、循环利用技术。随着复合材料的优势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特别是在下游终端用户中,该行业也将从中受益。此外,自动化生产、现代化管理和规模化生产,加上严格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各种市场的不断扩大,必将使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在未来十年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 《第四季度逐步好转-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及预测》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4-01-09
    • 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及预测  图1:2018-2024年中国离散自动化(FA)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数据来源:格物致胜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23年全年中国GDP预计同比增长5.2%,经济修复缓慢,消费市场回暖不及预期,终端用户均持观望状态;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增长幅度逐步放缓;综合来看,市场未有明显好转。  经济增长温...,终端,自动化,变频,工业,污水处理,202 工业 自动化 市场规模及预测   图1:2018-2024年中国离散自动化(FA)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数据来源:格物致胜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23年全年中国GDP预计同比增长5.2%,经济修复缓慢,消费市场回暖不及预期,终端用户均持观望状态;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增长幅度逐步放缓;综合来看,市场未有明显好转。   经济增长温和复苏:   预计2024年实际GDP增速将会达到4.2%,较之前两年4%的复合增速小幅上升。   消费内生动能将延续:   与2023年类似,2024年的消费增长仍由收入增长驱动。   房地产降幅收窄:   2024年仍继续调整,预测2024年房地产投资下滑至7%左右,较2023年降幅收窄,主要得益于政策对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房建设的支持。   图2:2022/2023年中国离散自动化(FA)市场规模-分季度(亿元)   数据来源:格物致胜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23年Q3GDP同比增长4.9%;预计2023年全年GDP增行约5.2%。Q3季度增长及未来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整体市场预期下调;下游行业来看,项目型市场依然为Q3主要的驱动市场,OEM市场传统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OEM市场   传统的OEM纺织、包装、印刷等行业景气度较低,仅食品饮料行业有微幅的起色,锂电行业新增产线减少,行业有一定的收缩;起重、建筑、暖通空调等行业因房地产市场下行,有一定的收缩。   EU市场 电力 、油气、市政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较好。   2023年Q4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6%;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7%。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2022年Q4低基数背景下,2023年Q4呈现好转态势,下降幅度收窄;综合全年,工业自动化市场下降幅度约2%。   图3:2022/2023年中国离散自动化(FA)市场规模-分产品(亿元)   数据来源:格物致胜访谈和行业积累   01| 低压变频器   项目型市场依然为Q3主要的驱动市场,OEM市场传统市场需求依然疲软;国产替代持续进行,外资品牌份额持续下滑。   02|伺服   消费恢复不及预期,OEM终端用户设备及产线投资均持观望态度,市场需求持续下滑;传统下游行业出口受限,国内需求萎靡,市场下滑较快,如包装,纺织,印刷等;新兴市场中,政策及成本快速下滑的背景, 光伏 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03| PLC   2023年项目型市场持续发力,但增速放缓,中大型PLC市场小幅增长;OEM市场表现较差,中小PLC产品需求持续萎缩。   图4:2022-2023年中国离散自动化(FA)市场规模-分行业类别   数据来源:格物致胜访谈和行业积累   从行业上看,2023年项目型市场表现较好,2%左右的增长率;OEM市场处于下滑状态。   图5:2022/2023年中国离散自动化(FA)市场规模-分项目型市场(亿元)   数据来源:格物致胜访谈和行业积累   2023年项目型市场带动主要增长,如冶金,油气,水行业,交通运输工具,公共设施等行业;另外基础行业中数据中心,5G新基建等市场业绩表突出;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相关产品市场持续下滑,如水泥,起重, 电梯 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