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2024年发表于《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全球新发人畜共患病(Zoonotic spillover)风险正因生态压力加剧而激增,2020-2023年监测数据显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年均新增人兽共患病暴发事件达47起,较十年前增长62%。研究指出,森林砍伐(如刚果盆地年损失120万公顷林地)和野生动物贸易(2023年东南亚非法交易量同比上升35%)是病毒跨物种传播的主因,例如2024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暴发的尼帕病毒疫情即与棕榈油种植园扩张导致的蝙蝠栖息地破坏直接相关。防控层面,多国试点“One Health”协同模式成效显著:马达加斯加通过社区驱动的野生动物监测网络(覆盖87个村落)实现猴痘病毒早期预警,将病例识别时间缩短至72小时;越南则联合屠宰场实施“病原组筛查计划”,2023年拦截3起禽流感H5N1人传人前哨病例。然而,全球仅38%的低收入国家具备实时病毒测序能力,且气候变迁导致蚊媒活动范围北扩(如尼日利亚登革热传播区向撒哈拉边缘推移300公里),进一步加剧防控难度。研究呼吁建立“全球人兽共患病风险地图”,整合卫星遥感(监测森林碎片化指数)与AI预测模型(如DeepZoon算法),并建议G20国家将0.5%的公共卫生预算定向投入跨境监测网络建设,以应对未来十年可能出现的15-20种新型人兽共患病。
来源: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31/13/24-1227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