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灾多难的半导体:2020年产值预计下降7.34%》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24
  • 向来在全球获取高额利润的半导体产业也受到了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波及,尤其是半导体消费端的波动,比如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销量下滑,负面影响正在传导到上游。

    集邦咨询分析师徐韶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疫情影响扩及全球三大经济体与重要制造业地区,故在市场供需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需求市场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消费性电子产品,引发部分半导体业者下修财报预测的共识。对未来市场需求的复苏时程尚无法确定,增加了半导体产业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困难。从供给面来看,半导体产业面临因疫情造成人力短缺与物料运输效率降低等问题。”

    同时,芯谋研究报告也指出,需求端的下降,将导致2020年全球半导体产值下降7.34%到3913亿美元。

    终端需求下滑难题

    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冲击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也冲击了消费信心。至少从今年上半年看,终端电子产品的销量预计大幅下滑,需求端的疲软,眼下已经成为半导体上游产业的严峻挑战。

    以手机行业为例,近期,苹果宣布取消每年3月底举办的春季新品发布会,转为线上大会的形式举办,并且3月27日之前,将关闭大中华区以外的所有零售店。同时,华米OV等国内手机企业也纷纷转向线上发布会。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0年2月国内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其间出货量为638.4万部,同比下降56%。根据调研机构StrategyAnalytics的预计,欧洲市场今年整体销量将同比下滑20%以上。

    与手机等电子消费品息息相关的半导体公司也受到影响。比如IC设计企业,根据集邦咨询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最新统计,2019年全球前三大IC设计业者分别为博通、高通及英伟达。从数据看,在2019年中,三家龙头的营收均出现下滑,而2020年也要面对疫情带来的新冲击。

    集邦咨询分析师姚嘉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美各国的疫情对于其实体消费将受到不小的打击,这将直接影响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消费力度。加上美国商务部的实体列表政策仍未解除,主要的美系设计业者大多仍会持续受到影响。对于IC设计业者来说,将会是2020年首要的经营课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通近期撤回了其2020财年业绩预测,该公司此前预期2020财年营收达250亿美元,同比增长11%。据了解,博通首席执行官霍克坦(HockTan)表示,疫情并未让其供应链受到任何影响,但需求确实有所放缓,疫情带来了高度的不确定性。

    集邦的报告则指出,高通虽然在2020年预计将重回苹果手机供应链,但全球疫情无法有效控制,预计将冲击苹果手机销售表现,届时高通的芯片营收将受到波及。英伟达也确定受到疫情影响,下修财会年度2021年第一季的财报预测。在2020年上半年表现已受影响的情况下,整体产业要在2020年重回成长可能不甚乐观。

    除了设计企业,晶圆代工产业也受到需求端的变量影响。比如近日业内传出苹果将减少对台积电AirPods芯片的下单量。不过台积电预计,7nm、5nm等先进工艺制程需求强劲,有信心今年营运优于产业平均。

    徐韶甫表示,消费性市场需求短期内不易出现反弹机会,因此对半导体产业在消费性产品营收方面冲击较剧烈。而在非消费性需求部分,5G、AI等重点产业发展虽受到国内制造业复工率不佳而稍有放缓,但与中长期产业发展相关的基建需求没有受到损害,或成为半导体业者回避产业逆风冲击的领域;另一方面,受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和工厂自动化则提供半导体业者新兴需求增加的机会点,可能藉此多少弥补消费者市场需求衰退造成的损失。

    供应链的多重压力

    除了需求端的挑战,半导体供应链还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有疫情引发的人才流动受阻、货物运输不长的问题,也有贸易等外部环境变化。

    从半导体的制作工艺流程来看,从芯片设计、生产到封测,都受到疫情影响。此前在中国地区,疫情暴发时,业内均指出封测环节是受冲击最大的,因为封测工厂需要的人力最多,人员也最密集,受到复工延迟、物流堵塞的状况影响,封测厂备受煎熬。如今国内疫情转好,企业们正在加速复工,但是日韩、欧美的疫情却相继升级,从人力到物流仍受到制约。

    徐韶甫表示,封测业目前的供给状况虽有逐步恢复,但第一季营收衰退在所难免,并预料将延续至第二季度。至于生产及设计端则因自动化程度较高故初期受到影响不大,设计业者采用远距离办公模式,同时晶圆制造业者调度资源分配,来维持晶圆生产不中断。

    然而,目前在疫情扩散下,包括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与欧美日等晶圆制造的主要区域也陆续受到影响,虽极力维持生产稳定,但仍有部分防疫措施会影响生产效率与进度,如各国出入境限制和产线人员分组调度等。

    一位半导体巨头上海公司的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日常工作没有太大影响,但是供应链出现问题了,后续还需要解决。因为有韩国供应商,现在原材料存在不能按时到货的风险,只能考虑其他供应商。在原材料中,晶圆、高纯气体、光刻胶,大部分份额是由日韩、中国台湾地区控制。”

    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一方面进口半导体成品和原材料受到牵制;另一方面,国内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半导体产业和国际一流厂商存在差距,国内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对利润敏感;此外,美国的外部打压也加剧了华为等国内企业压力。

    姚嘉洋表示:“若中国的疫情能被完全控制住,中国下半年的消费性市场对于中国的半导体设计业者将有不小的帮助。在挑战面上,上半年手机出货受到影响、加上实体列表政策仍未解除,华为应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芯谋的报告则指出,中国的电子产业以出口为主,虽然芯片的客户大多在国内,但是终端却以全球为主。所以全球物流运输的通畅对我国半导体产业至关重要。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各国都对国际航班以及货物进出口执行了更为严格的检疫检验。货物运输受阻,国际贸易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国际间人才交流几乎冻结,跨国的人才流动在今年上半年几乎冻结。从商务谈判、上下游合作,到工程师之间的沟通,都效率大降,这同样给产业带来阴影。

相关报告
  • 《2020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预计大幅下滑》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23
    • 市场研究公司IDC近日发布了《新冠病毒对全球半导体市场预测的影响》报告,对疫情之下的半导体市场作出了新的预测。 IDC在报告中预测,2020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大幅缩水的可能性接近80%,而不是此前预计的小幅增长2%。不过,IDC指出,2020年仍有20%的几率实现快速、强劲的反弹。 放眼全球层面,IDC表示新冠病毒危机才刚开始,前路变数太多,仅靠单一预测无法应对所有情况。新冠病毒对中国的技术供应链产生了重大影响,能在何时复苏尚不知晓。 IDC对全球半导体市场今年的收入给出了四种预测,从最坏的减少12%甚至更多到最优的增长6%甚至更多,影响时间从最坏的9-12个月到短期的1-3个月。IDC认为,在这四种预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收入同比下降6%,这种情况的概率为54%。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将开始逐步恢复,隔离和出行禁令将在夏季放宽。对全球半导体市场而言,影响将达258亿美元。 虽然今年大部分时间都将笼罩在病毒的阴影之下,但这期间开展的关于病毒的医学知识研究、公共卫生措施等行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疫情造成的危害。
  • 《2020年全球天然气消耗量预计将下降4%》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8-19
    • 根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最新发布的报告称,在2019年增长超过2%之后,由于Covid-19大流行减少了全球经济体的能源消耗,全球天然气使用量将在2020年下降约4%。但是,由此产生的低汽油价格以及气候政策将促进从其他污染更大的能源(例如石油和煤炭)进一步转换为天然气。在大流行之前,这种趋势已经开始,这要归功于在电力,工业和运输等主要行业以及欧洲,北美和亚洲等主要地区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天然气。由国际天然气联盟(IGU),彭博社新能源财经BNEF和总部位于意大利的国际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司Snam于本月发布了2020年全球天然气报告。该报告表明,中期增长将来自成本竞争力的提高和全球天然气供应的增加。   LNG的进口量在2019年达到4820亿立方米,比2018年增长13%,尽管这一数字预计在2020年下降约4.2%,但它可能会在2021年迅速回升到以前的水平。存在充足的天然气资源来支持需求增长,但是从中期来看,需要更大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持增长。印度计划将其天然气传输网的长度几乎增加一倍,而中国将在2025年之前将其天然气网络增长约60%。   BNEF全球大宗商品负责人AshishSethia表示:“这种病毒大流行已经给全球能源行业带来了破坏,但是随着经济复苏,低廉的汽油价格最终将刺激需求增长。我们已经看到欧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煤改气,印度和中国等主要增长市场的清洁空气政策将在未来几年推动更多的天然气采用。”IGU总裁JoeKang表示:“这场大流行危机给整个行业,经济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代价。它也使世界重新认识了清洁空气和健康环境对幸福的价值,为重建更好的生活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天然气是一种丰富,清洁,可及且灵活的替代品,可替代污染更严重的能源,并在短期内支持从煤炭,石油到天然气的更多燃料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