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强大的印度季风将大西洋的飓风引向陆地》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1-27
  •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印度洋的强季风可以引发东风,将大西洋飓风向西推进,增加它们在美洲登陆的可能性。

    新研究发现,在印度夏季暴风雨较强的年份,大西洋飓风向西进一步向陆地移动。在降雨不那么强烈的年份,飓风趋向于更早地向北弯曲并在北大西洋中逐渐消失。据该研究的作者称,这种新发现的关系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预测飓风路径,特别是在9月的夏末,当大西洋飓风活动达到峰值的时候。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印度附近的降雨如何能够推动半个地球之外的大西洋飓风的重大变化,” Patrick Kelly说,“这项研究是第一个将大西洋飓风与印度季风联系起来的研究。”

    印度季风通常在9月份减弱,但气候预测表明,在未来变暖的条件下,季风降水将增加,季风季节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结束。根据这项新研究,随着气候持续升温,季风可能会对大西洋飓风的路径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季节性时间尺度上预测飓风登陆是我们通常不会做的事情,”迈阿密大学气象学教授Benjamin Kirtman说,他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这项工作最令人兴奋的是它有可能改善季节性预报和预测飓风登陆的能力。”

    以前的研究将飓风转向的变化归因于厄尔尼诺 - 南方涛动(ENSO),这是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和气压的周期性波动。传统上,科学家依靠ENSO的拉尼娜冷位相来预测大西洋飓风季节的强度,但难以预测个别飓风的路径。在这项新的研究中,Kelly和他的同事想要找出印度季风(已知的气候变化来源)是如何影响飓风轨迹的,因为印度季风尚未在大西洋飓风的背景下进行过研究。他们对飓风轨道进行了模拟,其模型结合了观测的季风强度变化。研究发现在强烈的季风响应下,飓风明显向西移动。

    强季风通过增强北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高气压中心)的影响使飓风转向。副热带高压是大西洋的一个高压中心。当副热带高压增加时,更强劲的风从东部吹来,将飓风推向西部。

    根据Kelly的说法,拉尼娜和印度季风是相关的,但季风的强度会影响飓风的转向而不受拉尼娜波动的影响,拉尼娜波动是导致飓风频率变化的原因。换句话说,拉尼娜波动可能导致更多的大西洋飓风,但强烈的印度季风将它们向西进一步引导,使它们更有可能在美洲登陆。

    (侯颖琳编译;於维樱审校)

相关报告
  • 《研究表示大西洋环流受热带印度洋变暖趋势的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10-11
    •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博士后Shineng Hu和耶鲁大学海洋与大气科学教授Alexey Fedorov研究表示,印度海洋变暖可能会加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该环流在很大程度上使欧洲的气候温和。这一效应似乎在补偿近几十年来一直呈放缓趋势的AMOC。 作者表示,印度洋变暖是人为变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目前印度洋海平面温度比20世纪中期高1℃(1.8℉),比其他热带海洋盆地都要高。 作者利用模型模拟了印度洋变暖的影响,惊奇地发现AMOC随着变暖而变得更强。作者表示,研究结果表明气候系统中非常不同的组成部分可以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研究证明热带印度洋相对于其他两个热带海洋盆地的变暖可以有效控制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强度。相对变暖越大,AMOC越强。相应地,如果未来印度洋变暖减缓,AMOC可能会下降得更快。 AMOC的命运一直是全球气候变暖情景研究的焦点。该环流携带温暖的海水从热带向北流向格陵兰岛。在那里,更冷、更咸的海水下沉,并向南靠近海底。科学家们推测,如果AMOC减缓或停止,从全球海平面剧烈变化到欧洲极端降温等灾难性后果将接踵而至。AMOC减缓最可能是由局地因素引发,比如格陵兰岛冰川和北冰洋海冰的大规模融化。科学家们认为,北大西洋海面淡水泛滥将会改变AMOC的物理特性,即使不能完全停止,也会使其大大被抑制。 关于印度洋变暖与AMOC之间关系的问题,该研究作者认为是印度洋变暖引发了连锁反应,热带印度洋加速变暖会影响降雨、海洋盐度和大西洋环流。温暖的海水蒸发到大气中,在印度洋周围形成了更多的降水。热量在该区域消散,影响了热带大西洋和其他地方的其他主要气流。抑制了热带大西洋的降雨,更多的高盐水流向高纬度地区,为环流提供了维持流动所需的盐分。 作者认为,他们的发现表明科学家有必要更充分地考虑印度洋的全球影响。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气候模型专家谢尚平表示,这项研究表明,热带海洋温度模态,通过调节大西洋和周边大陆的降雨,可以推动AMOC的变化,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值得通过观察和模型实验进一步评估。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上,题为“印度洋变暖会加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李桂菊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美学者在大西洋深处发现深海珊瑚新物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4-23
    • 最近,DNA分析证实了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OceanX、康涅狄格大学和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在2018年一项针对东北峡谷和海山纪念碑的联合考察中发现的两种深海珊瑚是新物种。 该研究小组由WHOI的深海生物学家Tim Shank领导,探索和调查几个独特的深海栖息地,其中包括三个比大峡谷更深的水下峡谷。在为期两周的考察中,科学家们利用Nadir潜水器在Lydonia峡谷369米至903米的深处采集了29个珊瑚样本。这是自1982年以来载人潜水器首次下潜至此,也是针对Lydonia峡谷的第三次深海潜水任务。 Shank表示,通过目前正在进行的基因条形码研究,已经鉴定出至少两种珊瑚物种,它们与世界DNA序列库中目前已知的任何物种的基因都不具有足够的相似性。研究人员称这种软软的深海珊瑚为泡泡糖珊瑚(bubblegum corals)。研究人员在Lydonia峡谷海底发现了至少24种珊瑚种类,包括粉红色的、红色的和白色的泡泡糖珊瑚,而且通过基因分析,种类还在持续增加。 Shank指出,峡谷900多米深处的珊瑚种类与较浅水域发现的非常不同。在三次下潜中,他们总共采集了大约200个珊瑚、海绵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样本。虽然目前仍在分析数据,但在不同的深度和不同的峡谷中都发现了令人惊讶的物种多样性模式。但在这些深处发现的珊瑚生长速度极其缓慢,一英尺高的珊瑚可能有500年的历史。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科考过程中测试了一种新的无脊椎动物通用条形码。条形码技术是一种在基因水平上利用生物体DNA的特定片段识别不同物种的技术,而不是通过分析生物体的物理特征。康涅狄格大学的O'Neill和她的团队通过在一个混合样本中区分所有不同的樽海鞘物种,验证了新条形码的有效性。樽海鞘是一种凝胶状的、自由游动的动物,在开阔的海洋中很常见,在地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该次航行科考的纪念碑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于2016年创建,是大西洋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国家海洋纪念碑。然而,它目前正面临失去其受保护地位的威胁。OceanX副主席Vincent Pieribone认为,东北峡谷代表着大西洋中一些最独特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栖息地,探索和了解这些峡谷对提高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和保护至关重要。这次下潜任务发现的新的珊瑚物种将帮助更好地了解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也最未得到充分研究的自然资源。 (张灿影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