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的病理生理学和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作为治疗的潜在作用》

  • 来源专题:再生医学与脑科学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5-07-30
  • 抽象足底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特征是足底筋膜发炎和退化,导致足跟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它影响运动和非运动人群,是足部相关医疗就诊的主要原因。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和皮质类固醇注射,可以缓解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但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持续症状,需要先进的治疗。新兴的生物疗法,如富血小板血浆 (PRP) 和间充质干细胞/基质细胞 (MSC) 疗法,已显示出在促进组织再生和减少炎症方面的潜力。最近,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 (MSC-EV) 因其再生特性而受到关注,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无细胞治疗方法。EV 通过免疫调节、抗炎信号传导和细胞外基质稳定介导组织修复。临床前研究表明,EV 疗法可以通过促进 M2 巨噬细胞极化、抑制过度的金属蛋白酶活性和增强血管重塑来改善肌腱和韧带愈合。本综述探讨了 MSC-EV 作为足底筋膜炎创新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潜力,探讨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当前在肌肉骨骼再生方面的证据。
  • 原文来源:https://www.mdpi.com/2227-9059/13/7/1528
相关报告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兴疗法》

    • 来源专题:再生医学与脑科学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5-07-08
    •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神经元逐渐丧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和功能障碍。这些疾病危害极大,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也造成严重影响。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病(H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它们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现有的治疗方法很难有效减缓疾病的进展。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 (MSC) 因其抗炎、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MSC 衍生的细胞外囊泡 (MSC-EV) 已显示出作为无细胞治疗策略的独特治疗潜力。MSC-EVs 富含蛋白质、脂质、mRNA 和 miRNA 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并靶向病变区域,以调节神经元存活、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炎症反应。此外,与干细胞疗法相比,MSC-EVs 具有免疫原性低、易于储存和运输、避免伦理争议等优点。然而,它们的临床应用仍面临挑战:标准化的分离纯化技术尚未统一,囊泡负载效率和靶向性需要进一步优化,长期安全性需要系统评估。本综述重点介绍 MSC-EVs 在神经系统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它们在神经系统疾病背景下可能的双重作用,包括有利和不利的作用。此外,本文综述了当前关于 EVs 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并全面综述了 MSC-EVs 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和挑战。
  • 《基于GMP级质量控制策略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及其关键治疗分子miR》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9-28
    •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以其不可逆的肺结构破坏和持续加重的呼吸功能障碍为特征,患者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3-5年。目前除肺移植外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但器官短缺、免疫排斥等难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因其强大的旁分泌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成为研究热点,而其分泌的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sEvs)作为天然生物活性分子载体,可规避细胞治疗中的安全风险,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然而,sEvs临床应用仍面临三大挑战:缺乏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标准的大规模生产工艺、治疗分子机制不明确以及基于临床疗效的质量控制标准缺失。 针对这些问题,Xin Wang、Lingjiao Meng等研究人员在《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建立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sEvs(UC-sEvs)的GMP级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并深入揭示了UC-sEvs通过miR-146a-5p/TRAF6/IRAK1轴调控巨噬细胞功能缓解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IPF的sEvs治疗提供了从生产到临床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①从健康志愿者脐带中建立符合GMP标准的UC-MSCs细胞库并进行系统鉴定;②通过切向流过滤结合超速离心法规模化分离UC-sEvs;③借助纳米流式检测、电镜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对sEvs进行物理特性和生物标志物鉴定;④构建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诱导的小鼠IPF模型,采用雾化吸入方式进行sEvs给药;⑤通过RNA测序和qPCR技术筛选并验证关键治疗性miRNA;⑥利用细胞模型(MLE-12肺上皮细胞、THP-1巨噬细胞)开展功能验证实验。 Setup of the GMPgrade Process and QC Strategy on the Basis of Quality by Design 研究人员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建立了覆盖上游细胞培养系统、中游富集系统(TFF系统)和下游分离系统(超速离心系统)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策略。通过主细胞库(MCB)和生产后细胞库(PPCB)的建立,确保细胞来源的可追溯性和稳定性。三批UC-sEvs制剂的表征显示:颗粒浓度(1.92-2.56×10 12 particles/批次)、粒径分布(60.25-67.75 nm)、纯度(膜成分占比90.2%)等关键指标高度一致,且符合国际细胞外囊泡研究学会(ISEV)指南要求。 GMP-Grade QC of UC-sEvs Based on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IPF to Ensure Efficacy in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功能验证表明,UC-sEvs可被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有效内化,促进细胞增殖并降低活性氧(ROS)水平。更重要的是,UC-sEvs能显著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 P<0.001),证实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UC-sEv is Taken Up by Pulmonary Macrophages and Reduces Mortality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Mice After Bleomycin Injury 在BLM诱导的IPF小鼠模型中,雾化吸入UC-sEvs使小鼠存活率从37.5%显著提升至75%(P<0.01)。组织学分析显示,治疗组肺泡结构破坏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肺泡面积占比显著增加(*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炎症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均显著下降,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也明显降低。 UC-sEv Effectively Inhibits the Progression of Pulmonary Fibrosis and Protects the Endothelium From Damage in IPF Mice 长期疗效观察发现,UC-sEv治疗显著降低肺组织胶原沉积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Ashcroft评分明显改善(**P<0.01)。免疫荧光显示,治疗组巨噬细胞(CD68 + )在纤维化区域的聚集减少,血管内皮细胞(CD31 + )与α-SMA的共定位现象减弱,表明UC-sEvs能保护血管内皮完整性并抑制纤维化进展。 MiRNA Profiles in Three UC-sEv Batches RNA测序发现三批UC-sEvs的miRNA表达谱高度相似,其中miR-146a-5p表达稳定(批间差异CV%<20%)且含量丰富。通过功能筛选确认其与抗炎、抗纤维化过程密切相关。 UC-sEv Treatment Alleviated BLM-induced Inflammatory and Fibrosis Responses Through the miR-146a-5p/TRAF6/IRAK1 Axis 机制研究表明,过表达miR-146a-5p的sEvs(sEv-miR146a + )能显著抑制BLM处理的MLE-12细胞产生IL-6( P<0.01)和IL-1β( P<0.0001),并降低TGF-β1诱导的α-SMA表达( **P<0.0001)。在动物模型中,UC-sEv治疗上调肺组织miR-146a-5p水平,同时下调其靶基因TRAF6和IRAK1的表达,证实通过负向调控炎症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研究结论部分强调,本研究首次将GMP质量控制理念贯穿于UC-sEvs研发全过程,建立了一套覆盖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作用机制的完整体系。研究发现UC-sEvs可通过递送miR-146a-5p靶向巨噬细胞中的TRAF6/IRAK1通路,调控免疫微环境并抑制纤维化进程。更重要的是,研究提出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颗粒蛋白比≥4×10 8 particles/μg、miR-146a-5p作为关键质控分子等)为sEv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直接参考。该成果不仅阐明了sEvs治疗IPF的分子机制,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桥梁,对推动细胞外囊泡治疗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尚未直接证实sEvs调控巨噬细胞功能与纤维化缓解的因果关系,以及缺乏miR-146a-5p过表达/敲除sEvs的体内对比实验。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将为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提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