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推动光子学纳入Horizon Europe 2021-27计划》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魏韧
  • 发布时间:2019-11-08
  • 来自法国和德国的三位欧洲诺贝尔奖获得者——Gérard Mourou、Stefan W. Hell和Theodor W Hänsch称,下一个欧洲地平线2021-27计划未吸纳专门的光子学计划,将危及欧洲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技术能力。这三位科学家分别于2018、2014和2005年凭借在光子学和光子使能科学领域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奖。他们在致欧盟委员会的公开信中表示“光子学支持了许多其他领域的未知发现,包括健康、空间、移动和安全等”,呼吁欧盟重新考虑目前的工业和数字计划草案,认为应将光子学作为第十大技术优先事项。

    当前的地平线2020计划中明确关注光子学发展,欧洲在光子科学和技术方面享有世界领先地位和卓越的卓越表现。

    欧洲光子产业联盟(EPIC)总干事Carlos Lee称:“Photonics 21公私合作伙伴关系(cPPP)在‘地平线2020’计划的中期评估中被评为最佳,是未来欧洲合作伙伴关系的榜样。委员会正在放弃欧洲引领未来世界技术发展的机会,目前欧洲已经失去了在半导体、LED和太阳能产业的主导地位,委员会必须采取行动避免欧洲光子学及其相关的战略价值链沦为上述领域相似的命运。欧盟有机会让欧洲成为光子学的世界领导者,这将支撑保障欧洲的主权安全、巩固在下一阶段数字革命中的竞争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光子学为未来技术和产业的深层应用提供支持。在医学领域,光子学占体外诊断市场的80%左右,也是航空业、数据加密和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新机器人时代的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与比传统电子产品相比,光子集成电路传输更快,功率更高,能耗更低,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光子学涉及一系列技术,对于各个领域的战略价值链至关重要。技术的聚集能够促进从航空安全到制药技术、电信和自动驾驶各行业应用的开发。要展现光子学的潜力,需要直接的资金支持和明确的金融工具,否则欧洲不仅会错失技术领先的机遇,还会切断重要产品的供应,导致数十亿欧元的损失。

    2018年欧洲投资银行的一份报告将光子学描述为“下一次数字革命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具有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增材制造、机器人、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颠覆性技术提供了基础。”报告估计光子学行业将为10%的欧洲人带来积极的“杠杆”影响。在光子市场规模和受影响的总市场规模之间的杠杆比率可能高达50。

    为什么Horizon Europe 2021-27计划未包含光子学中呢?Carlos Lee称,委员会尚未理解,光子学应该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来发展和工作,以便为新技术时代的应用提供新技术。将其分散到各个行业中,忽视了光子学作为使能技术和基础模块的重要性。缺少大量明星企业在这个领域竞争,以年轻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主导,难以帮助光子事业发展。”

    委员会应认识到光子学在工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使其成为欧洲地平线的优先事项至关重要。通过可靠的资金支持,确保欧洲的竞争力,发挥新技术推动新电子时代发展进步的潜力。

  • 原文来源:https://www.laserfocusworld.com/lasers-sources/article/14034632/nobel-laureates-push-to-include-photonics-in-horizon-europe-202127-program
相关报告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教授在港逝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9-25
    • 9月23日消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逝世,享年84岁。香港中文大学发文敬悼。 以下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悼文: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第三任校长、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及荣誉博士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教授大紫荆勋贤于2018年9月23日离世,享年八十四岁。中大对高教授离世深感哀痛,并向高教授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表示:「高教授是出类拔萃的学者,也是高等教育界高瞻远瞩的领袖,他作为中大第三任校长,在任内积极推动中大整体发展,建立稳固基础,为有才之士开拓发展空间,成就超卓。高教授于科研方面亦力求创新,矢志追求卓越,其于光纤方面的研究,促成互联网发展,为人类通信史写下全新一页。高教授的离世对中大、香港及全球学术界均是重大损失。大学同人将铭记高教授对中大及全球的重大贡献,我谨代表中大教职员、同学及校友向高教授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高锟教授1933年于上海出生,曾负笈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学,先后获理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他曾于英国和美国著名的电讯工程机构工作。1966年,他首度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并开发了实现光通讯所需的辅助系统,促成互联网的出现。高教授于1970年出任中大新成立的电子学系(现称电子工程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并为中大首位电子学讲座教授;1985年获颁授荣誉理学博士衔,1987年至1996年出任中大校长。高教授荣休后,一直担任中大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 高教授出任中大校长九年间,独具远见,积极筹建工程学院,凝聚五个学系的力量,集中在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的教育和研究,为学院多年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高教授成立了教育学院及多间研究所,开设多个新的本科及研究院课程,成功带领中大扩充成为一所世界级研究型综合大学。本科生人数由1987年的7,000多名增至1996年近13,000人。他亦于任内成立第四所成员书院-逸夫书院。 高锟教授首创将光纤应用于通信的研究,通信方式因光纤有了翻天覆地的改革,促进全球信息流通,造福全球社群。今天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大大促进全球信息交流。因为光纤通信这个划时代贡献,高教授于2009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也为他赢得「光纤之父」的美誉。此外,他在1996年获英国皇家工程学会颁授菲腊王子奖,以及于2010年获封为爵士。 历年来高教授获得之奖誉多如恒河沙数,包括美国富兰克林研究所史特活.柏兰亭奖章、瑞典艾力松基金会L·M·艾力松国际奖、美京美亚协会成就奖、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亚历山大. 格林姆. 贝尔奖章、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法拉第奖章、日本创价大学荣誉博士、世界工程组织协会杰出工程成就金章、日本国际赏、英国皇家工程学院菲利普亲王奖章、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电信工程学荣誉博士、美国国家工程学会查尔斯.史塔克.德瑞普奖、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国际演讲奖章、香港星岛集团2002年杰出领袖奖–创意/科技组别、千禧杰出工程师奖、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帕多瓦市章、意大利铸币局章及香港工程师学会荣誉大奖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亦以「高锟星」命名小行星。 中大与高锟教授的渊源长达近半世纪,自高教授于1970年成立中大电子学系以来,中大一直致力研发崭新光纤通信技术,打造中大成为光纤通信研发的领先学府。他出任校长期间,研究勃旺,各科研究所先后成立,领导中大稳步发展,建树良多;其科研成就改变了人类通信的模式,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紧密,为社会带来显著的改变,其伟大贡献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颂。至今哲人虽萎,其贡献永留青史。 .
  • 《上海首个诺贝尔奖得主职教创新实践中心—人工智能基地签约揭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25
    • 12月21日,上海首个诺贝尔奖得主职业教育创新实践中心—人工智能基地在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揭牌。同时,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与中投中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校长李小华致词表示学校一定致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中投中财荣毅超总裁表示,将与学校就人工智能、电子竞技、文化娱乐三个板块进行全面合作,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市教委职教处处长赵宁说,今天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所做的是产教科、校企科融合的很有意义、很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大事,希望学校能够为上海职业教育树立标杆。 诺贝尔奖得主斯穆特博士上台演讲引发了场内小高潮,教授从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起,以小知识案例的形式与参会人员分享他的成功经验。他一再强调“善意”、“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告诫同学们:“教育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习合作,学会调动团队成员共同树立理念。”他还希望同学们学会面对失败,他还说,未来的团队成员中一定会有一位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作用会越来越强大。 最后,学生与斯穆特博士进行了互动问答,对于积极参与问答的学生,斯穆特博士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奖励:上台与他合影。 上海提出要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成为“全球电竞之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创产业中心、亚洲演艺之都,实际上,最核心是人才,是人才的培养。首个诺贝尔奖得主职教创新实践中心—人工智能基地的建立成为职业教育领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将有力推动上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