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领先!“天河二号”算出量子霸权标准》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1-05
  • 谷歌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宣布实现了量子霸权。记者4日获悉,在国际上率先开启称霸标准研究的、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吴俊杰带领的QUANTA团队,联合信息工程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提出了量子计算模拟的新算法。该算法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的测试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谷歌的工作也引用了这项结果的预印版论文。当地时间4日,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正式在线发表了该成果。

      量子霸权,代表量子计算装置在特定测试案例上表现出超越所有经典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实现量子霸权是量子计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评测称霸标准,需要高效的、运行于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模拟器。在后量子霸权时代,这种模拟器还会成为加速量子计算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论文作者、博士研究生刘雍介绍,量子计算模拟的实际难度,并不完全依赖于量子比特的数目或量子门的数目,而是取决于运算过程中量子态的复杂程度——量子纠缠度。该项研究提出了一种依赖于量子纠缠度的模拟算法,开发了通用量子线路模拟器,并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完成了量子霸权测试案例——随机量子线路采样问题的模拟,实际测试了49、64、81、100等不同数目量子比特在不同量子线路深度下的问题实例,计算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刘雍指出,量子霸权的实现并非量子计算研究的终点,而是量子计算发展的起点。除了继续提升量子计算物理系统的性能外,有噪声系统中的量子算法、量子纠错等都将成为量子计算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据悉,该项研究获得了中国长城量子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的支持。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11/05/content_434173.htm?div=-1
相关报告
  • 《实现“量子霸权”,纠缠态制备是关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3-20
    • 5光量子比特纠缠、6光量子比特纠缠、8光量子比特纠缠、10光量子比特纠缠、18光量子比特纠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团队不断刷新着光量子比特纠缠数目的世界纪录。 3月13日下午,潘建伟做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带来了题为“新量子革命:从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到量子信息技术”的讲座。 潘建伟讲到,可以预期,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一定会带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也给了我国一个从经典信息技术时代的跟随者、模仿者,转变为未来信息技术引领者的伟大机遇。 纠缠是量子科学极其重要的资源 今天我们使用的各种类型计算机,基本单元都是一个个集成化了的晶体管,每个晶体管用来表示0或者1的信息,通过各种逻辑运算,得到计算结果。 但芯片的集成密度总有物理极限,特别是处理一些特定的复杂问题,如大数分解,现有计算机处理起来的时间可能要以成百上千年为单位。 中国有个词叫“歧路亡羊”,岔路之中又有岔路的复杂迷宫中,很难找到目标。而量子计算,就好比玩一种神秘的迷宫游戏,它可以利用不多的量子比特,同时幻化出很多个分身,在很多很多的岔路上寻找目标,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这样的能力,来源于量子叠加原理——量子比特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态。随着比特数的增加,计算能力将指数增加!”潘建伟团队刘乃乐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对于经典计算机来说,两个比特在某一时刻只可能表示00,01,10,11四种可能性中的一种,而量子计算里,两个比特单位可以同时容纳4个值:00,01,10和11。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同时对2的N次方个值进行操纵,而这都得依仗量子纠缠才会实现。”刘乃乐解释说。 有人估计,当处于纠缠态的量子比特数目达到50左右,量子计算机就可以在某些特定任务上令任何一台经典计算机望尘莫及,即所谓的“量子霸权”。 除量子计算以外,对于量子科学的其他领域来说,纠缠都是极其重要的资源。比如,量子保密通信、量子隐形传态,就是借助了纠缠,才实现了量子态的传送。“有了对于纠缠粒子的操控,才能实现量子世界的神奇和瑰丽。” 刘乃乐说。 增加量子比特数,运用更多“自由度” “多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和纠缠态制备,是量子计算的最核心指标。”刘乃乐告诉记者,由于技术上的种种限制,无论采取哪种粒子体系,对纠缠粒子的控制和测量都没有想象的那般容易。对于光子体系来说,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效率问题。当操纵多个光子,单位时间内同时产生多个光子的概率低得难以忍受。 如果操纵多个光子不现实,能不能在操纵比较少数目的光子的情况下,产生尽可能多的纠缠呢? 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办法——利用光子的多个自由度。你向陌生人描述某人的时候,可以告诉他某人的身高、体重、肤色、年龄……这些不同维度的信息就是自由度。 “对于光子也是一样。光子的波长、偏振、轨道角动量、空间路径都是不同维度的信息,都可以用来编码量子比特。”刘乃乐说,将光子的其他自由度尽可能地利用起来,通过控制它们形成量子比特,并保持纠缠。 2015年,潘建伟团队实现了利用偏振和轨道角动量编码的单个光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多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这种从“1”到“2”的突破,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这次突破,相干操纵多个光子、多个自由度,实现所谓“超纠缠”的蓝图在科学家脑中渐渐清晰起来。 但是,3个自由度的超纠缠从技术上来说有很大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读取其中一个自由度编码信息的时候,不能破坏其他的自由度编码。 “我们选取了6个光子的偏振、轨道角动量、空间路径3个自由度来编码18个量子比特。即让6个光子的3个自由度形成了一种超纠缠态,可以编码18个量子比特。”刘乃乐说,最难的部分是对量子比特的测量和对纠缠的验证——得巧妙地构造实验,使得对某个光子的每个自由度的测量不影响其他未测的自由度。 “这当中比较难办的是轨道角动量测量。”刘乃乐说道,这次科学家想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曲线战术,利用一系列光学器件,将轨道角动量信息转化成极化信息,进而进行测量,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读出结果了。 最终,对于每个携带3自由度的单个光子,可以读出八种可能的结果。实验数据表明,信噪比大约为4.4,保真度为0.708±0.016。“只要保真度超过0.5的阈值,就可以说实现了真正的多粒子纠缠,所以这次的保真度从统计学意义上明确给出了超纠缠证据。”刘乃乐说。 量子计算曙光初现 “量子计算机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行计算机。”刘乃乐举例说,如果把经典计算机比成一种单一乐器,那么量子计算机就像一个交响乐团,一次运算可以处理多种不同状况。50个光子纠缠就能让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超越天河二号。 “这次我们将3个自由度都利用起来,形成的18比特超纠缠效率,大约比单自由度18光子超纠缠状态高出13个数量级!”有了这次探索,科学家们更加有信心将不同自由度纠缠这一法宝进一步应用于大尺度、高效率的量子信息技术,用来探索前人从没有抵达过的量子秘境。 “量子比特纠缠的数目越大,可实现的量子计算的能力就越强。”刘乃乐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未来3年到5年努力,在量子计算方面能实现约50个纠缠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使其计算能力在某些特定问题的求解上,媲美或超越目前最好的经典超级计算机,实现“量子霸权”。
  • 《中英开展石墨烯标准化合作 拟联手推出国际标准》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1-09
    • 你知道石墨烯吗?它是由碳原子紧密堆积而成的二维晶体,具有超薄、超轻、超高强度、超强导电性等特点,是一种战略性新兴材料。 11月8日,中英石墨烯标准化合作工作组会议在重庆召开,双方将共同研讨制定石墨烯产业化的相关标准,并将标准推向国际市场。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英国贸易和出口促进部长罗娜·费尔海德出席并致辞。 石墨烯材料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前沿新材料,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中国目前有30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50多名专家在参与石墨烯的研究和开发。 今年6月,中英石墨烯标准化合作工作组在伦敦成立。这次会议是工作组成立以来举行的首次工作会议,标志着中英双方石墨烯标准化研究领域实质性合作的开始。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围绕石墨烯在中英两国的应用情况、中英石墨烯标准化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重点对拟合作开展的国家标准项目进行了讨论,达成了预期成果。 会议为何选择在重庆召开?将对重庆的石墨烯产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重庆质量和标准化院副院长解如风介绍,石墨烯分为粉末和膜两种材料,目前整个石墨烯产业属于先导性、前沿性产业,正处在技术储备、技术研究向产业化发展的中间阶段,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化。 “重庆目前主要生产石墨烯膜,有着很好的基础,不仅在产业化方面规模最大,在科技研发领域也是 领头羊 。”解如风说。 事实上,早在2013年,九龙坡区就在重点扶持石墨烯这一新兴产业,此后陆续有相关成果发布。就在本月5日,市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局和科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重庆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还提到,重庆计划打造完整的石墨烯产业链。 “在石墨烯产业化方面,标准还是比较缺乏的,产业要发展,标准要先行。”解如风说,此前,重庆已经成立了地方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了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标准的制定。通过这次会议,重庆的专家和企业将有机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的制定,对重庆企业发展、石墨烯产业化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田世宏表示,希望中英石墨烯标准化合作工作组成为双方在石墨烯领域科技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磁石”作用,吸引更多人才,共同推动石墨烯领域标准化工作和科技进步。希望中英两国专家能够紧贴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发掘双方共同的“兴趣点”,共同合作开展国际标准研制。同时,把中英石墨烯标准化合作做成典范,为其他领域将来的合作提供经验模式,推动拓展中英标准化合作领域,促进建成中英标准化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