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浙江移动应用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打造警民一体化低空安全管理平台》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 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9-28
  •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已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日前,浙江移动与绍兴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合作,成功建成并试点运行全国首个应用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的警民一体化低空安全管理平台,标志着我国在低空安全治理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绍兴低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9月17日,绍兴市越城区鉴水科技城低空综合服务中心的浙江省低空公共安全总指挥部内,“绍兴低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正在高效运转——现场指挥大屏上,无人机飞行轨迹、飞手位置等信息实时闪动,公安技术人员快速处理着一条条预警信息,全面护航绍兴空域安全。 据浙江移动工作人员介绍,“绍兴低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集成低空安全管理、警用无人机实战管控、警务低空数据融合分析、智能底座四大核心功能于一体,融合5G-A、RID(远程身份识别)、TDoA(到达时间差)、雷视联动等多源感知数据,构建覆盖绍兴全域的低空感知网络。 “5G-A技术具有通信与感知一体的特性,借助5G-A通感一体技术,再与光电追踪等技术结合,就能精准获得无人机的轨迹、位置、高度、方向、速度等状态信息,再加载AI技术,能进一步对无人机进行自动识别和视觉跟踪。”绍兴移动政企部王启濛表示。 目前,平台依托多模态融合感知算法,对来自不同设备的异构轨迹数据进行智能关联、去噪与AI轨迹归一化处理,形成统一、稳定、可靠的目标轨迹信息。在目标密集、飞行频次高、运动模式复杂的低空场景中,仍可实现对各类低空飞行目标的持续跟踪、身份匹配与行为判断,为警务实战和低空安防提供高效可靠的管控支撑。 “低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打通了职能部门和企业的数据壁垒,可实时监测飞行器的轨迹、高度、速度等关键数据,提供飞手登记与飞行备案的‘一站式’申请与管理,形成对‘黑飞’行为从发现到处置的全流程闭环,实现了从‘肉眼追踪’到‘数字制导’的跨越式升级。”绍兴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绍兴移动联合巡特警开展 5G-A低空通信能力测试。 “相较于单一技术跟踪,平台对非无人机目标(如鸟类)剔除率超95%,起飞发现高度从50米压降至10米以下,雷视联动AI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还能可靠发现穿越机等特种飞行器。这为公安部门开展低空安全精准管控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我们将继续协助绍兴公安,构建低空全域全息感知体系。”王启濛表示。 据悉,目前浙江移动在绍兴同步建成了超30平方公里的低空安全管控示范区,覆盖绍兴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鉴水科技城、新昌万丰航空小镇等重点区域,实现600米高度的5G-A与多模态融合网络覆盖。通过多模态融合通感设备的综合部署,示范区已具备精准感知与高速通信的一体化服务能力,精度、时延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实用要求,为低空空域有序运行积累实战经验。
  • 原文来源:https://www.cnii.com.cn/rmydb/202509/t20250919_686236.html
相关报告
  • 《河南油田数模一体化打造“透明”油藏》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23
    • “老油田焕发青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化透明油藏研究新模式,开展老油田综合治理,持续攀登采收率高峰,成为迫切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8月17日,河南油田研究院透明油藏工作室负责人黎明说。 近日,河南油田研究院透明油藏工作室与开发研究所水驱项目组联合开展老区综合治理技术交流,为老区综合治理出谋划策。 开展“透明油藏”建设是该研究院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它通过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对油藏进行数字化、可视化、定量化管理和研究,解决长期以来油田勘探开发中动、静态数据不协同,整合度低等问题,从而推动测井、录井、地震、开发动态等多学科、多专业成果信息的综合应用,实现数据“流动”,大幅度提高科研效率,为方案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支持。 该研究院积极组织人员开展纸质资料数字化,建立集成钻测录、试油试采、油藏工程、生产数据为一体的综合数据池,应用专业化软件形成系统的、综合的、协同的“透明化”油藏研究模式,助力新一轮的油藏描述研究,为推进老油田焕发青春发挥积极作用。
  • 《全国首个县域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究院在浙江海宁揭牌成立》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3-12-18
    • 全国首个县域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究院在浙江海宁揭牌成立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陈俊华 吴亦冰?? 2023/12/18 11:16:49 ?? 我要投稿 ??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国网浙江电力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日前,浙江省海宁市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县域 新型电力系统 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正式落户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李立?啤⑼醭缮胶颓癜?慈,和7位来自电力系统的资深专家被聘为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专家。 活动现场,国家能源局、浙江省能源局、海宁市委市政府、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方,分别就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发展新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县域样板打造等话题发表了观点。在随后进行的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县发展研讨会上,院士、专家学者及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实践、技术发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认为,县域新型电力系统的打造对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意义重大。在这一领域,海宁先行先试、先出经验、无论是从战略上、政治上、可持续发展上都占领了先机、立在了潮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表示,海宁在新能源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面,此次研究院的成立,将西安交通大学技术优势同海宁的社会目标相结合,对于发展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进步非常有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指出,海宁以打造坚强智慧电网为核心,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探索实践,成效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据悉,西安交通大学-海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究院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理事会,分应用基础研究部、硬件系统工程部、软件系统工程部、通用技术工程部、检测与标准化部。研究院将构建多学科交叉、多链条融合、多主体协同的创新模式,聚焦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配电网弹性技术与装备、电网柔性控制技术与装备等多个领域开展重点攻关,在科研项目申报、关键技术掌握、人才队伍培养、孵化器平台建设四方面寻求突破。 “政府主导、电网引领、社会参与”的新模式,是此次政企校合作的一大亮点。海宁以分布式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自2012年起就已起步。 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 以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浙江嘉兴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为起点,开展了大量新能源接入的有源配电网发展创新实践,取得一系列工作成效。国内首套500千瓦级别碳化硅多端口能量路由器、国内首个四端口柔性互联的中低压交直流混联直流微电网、国内首套配网级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等先后落地。截至今年11月底,海宁全域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10万,成为浙江最大的区域新能源产供储销一体化基地。 “今年年初,海宁正式提出了打造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县这一建设目标。此次研究院的成立,将加快推动示范区的高水平建设。”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将以县域配电网为建设主阵地,与研究院共同推进技术研究,并促成相关成果转化落地与实际应用。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