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市半年报——北方篇》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8-07-10
  • 综合各产糖省区的情况看,影响本制糖期北方甜菜糖产量变化共性的因素在于天气条件的优劣。2007年,新疆及内蒙两产区天气变化情况较不利于甜菜的生长。新疆春末夏初为干旱低温天气,抑制了甜菜早期生长发育,夏末秋初则气温高且多阴雨、光照不足,各种病害多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甜菜糖分的生成和积累,非糖成分生长过快,甜菜品质下降。内蒙东部地区遭受了较严重的旱灾,中部地区夏旱秋涝,西部地区秋涝,甜菜的种植及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年较不利的天气条件直接影响了这两个产区的糖料生产。2007年黑龙江产区的天气条件则较好,病虫害也较少,为该省糖料增产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 原文来源:http://www.agri.gov.cn/fxycpd/qt/t20080710_1080289.htm
相关报告
  • 《深度 | 电力板块半年报预告观察》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15
    • 近期,电力板块半年报预告集中披露,业绩表现亮眼。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10日,行业内共24股发布业绩预告,19股业绩预喜,占比近80%。 就净利润增幅看,板块下共4股预计盈利翻倍,其中水电股三峡水利、黔源电力、韶能股份净利润最大增幅分别达684.36%、365%、329.62%,占据三甲。 拥抱业绩高增股,水电龙头在二级市场连创新高。速增背后,是什么支撑电力股业绩拔群?迎峰度夏结束,这些“周期明星”又能再走多远? 有公司业绩大增系投资收益 统计半年报业绩预增超过100%的上市公司,电力行业共11家。就这11家净利润预盈情况看, 国电电力 、 大唐发电 盈利总额最高,预计净利润分别实现64亿元至68亿元、28亿元至34亿元。 分析上述个股业绩向好的原因,公司普遍认为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发电主业降本增效,二是新能源转型取得成效。 三峡水利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来水较好,助力完成自发水电上网电量约12.56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加48.64%,增利约1.4亿元;外购电均价下降,增利约0.33亿元,合计增厚电力主业约1.6亿元。同时,随着投产运营的储能电站(含独立/共享储能和用户侧储能)和电动重卡充换储用一体化等项目盈利能力逐步释放,综合能源业务实现净利润约0.43亿元。 大唐发电同样表示,上半年公司燃料价格同比下降,火电燃料成本同比降低;叠加报告期内水电来水情况持续改善,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新能源装机体量不断增大,推动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多数公司业绩高企来自主营业务贡献,但也有部分个股净利润大增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 以国电电力为例,公司指出,1~6月归母净利润大增主要是由于转让控股子公司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50%股权和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增加。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预计盈利18亿元至22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8.91亿元至4.91亿元,同比降幅达33.11%至18.25%。 三峡水利同样有部分业绩来自投资收益。公司披露,由于上半年参股企业重庆天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赤壁长城炭素制品有限公司等经营业绩同比增长,投资收益同比增加约0.46亿元,不过全资子公司重庆长电联合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奥特佳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同比减利0.2亿元,因此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较小。 水电、火电股盈利走势分化 根据已披露的半年报预告,水电股上半年业绩表现整体优于火电。净利润增幅显示,火电股中虽不乏京能电力、华银电力等业绩增幅突破100%,但也有晋控电力业绩巨亏,净利润较2023年同期下降1705.5%,预亏3.7亿元至4亿元。 晋控电力公告表示,半年报业绩首亏,原因主要在于电力供需形势宽松,现货市场竞争充分,山西省内电力市场价格整体同比下行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归母净利润较2023年同期减少。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晋控电力盈利亏幅预计扩大至3059.99%。 “火电公司盈利差异主要取决于区域电价、利用小时数及市场煤敞口等,考虑到火电利用率环比下行、供暖季后电厂煤耗环比增加,以及新能源等其他业务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各火电公司盈利情况分化。而受益于汛期来水增加,水电公司电量有望维持增长趋势,推高业绩表现。”国泰君安证券能源运营首席分析师于鸿光分析。 公开资料显示,上半年,长江电力、华能水电、黔源电力分别实现水电发电量1206.18亿千瓦时、466.95亿千瓦时、31.52亿千瓦时,同比增幅分别为16.86%、12.15%、43.10%。来水好转叠加2023年同期低基数,于鸿光预计,三季度水电发电量仍有望维持正增长。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水电的核心优势在于收入侧来水多年平均值稳定,电价在整体当前供需结构下有长期温和上涨潜力;同时成本侧仅为折旧和财务费用,没有可变成本,较火电存在巨大优势,且从长期看折旧和财务费用持续下降,因此水电板块业绩长期稳定向好。 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同样认为,水电运营期主要成本源自电站资产折旧计提这一非现金性支出,因此在整个运营周期内往往能维持稳健的现金流。“此外,随着包括机器设备、大坝、厂房等在内的资产折旧年限逐步到期,折旧成本相应减少,反而能释放出更大的利润增长潜力。” 以三峡电站为例,杨博光说,自2003年该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以来,目前已历经多年运营,其中水轮发电机组按2018年折旧年限计算,自2021年开始陆续到期,到期后折旧成本逐渐剔除,有望为水电站业绩带来进一步增量。 迎峰度夏后电力股能红多久? 二级市场上,素来有“冬炒煤炭夏炒电”的说法,行业惯常操作叠加业绩高增,电力股光环加身。 迎峰度夏以来,电力板块节节走高,指数一度触及4939.36历史高点。7月9日下午,A股电力板块抬升,长江电力、川投能源股价续创历史新高,三峡水利、韶能股份、京能电力纷纷跟涨。 “以前炒火电周期性时常有‘夏炒电’的说法,不过今年电力板块表现良好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愿意给长期业绩稳定的资产高估值,板块的周期属性反而在削弱了。”汪毅分析,后市如果市场整体风格延续,资金继续涌入确定性强的水电、核电板块,则电力股行情有望持续。 当前,业绩大增股已抢先被嗅觉敏锐的机构布局。据基金一季报,今年三峡水利被鹏扬基金抱团持有,身影出现在鹏扬旗下10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名录,合计持仓1211.37万股,持仓市值达8697.65万元。 “水电作为具备防御属性的高股息资产,其优势一是体现在凭借低成本优势和卓越的管理能力,长期保持盈利;二是普遍拥有分红意愿。”杨博光指出。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底,A股电力板块总计93家上市公司,其中52家分红过亿,合计拟分红金额达682.76亿元,19家分红比例超50%。 对此,国盛证券表示,后市持续看好水电、核电作为红利资产的潜力显现,在今年来水基本面改善带动盈利能力改善的背景下,建议投资者把握板块长期投资价值。 杨波光则提醒,水电板块的高股息属性吸引市场关注,但当前工业库存处于低位,伴随各项政策加码,需求回暖后其他工业部门将获得更多增长弹性。此外,高股息资产目前价格抬升,股息回报率下降,板块的类债券属性意味着行业后续走势或围绕股债比价间进行波动,投资者还是需谨慎行动。
  • 《合计利润超2000亿元!“三桶油”半年报出炉》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3
    • 近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以下简称“三桶油”)陆续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根据报告,今年上半年,在国际油价整体呈现上涨态势的大背景下,“三桶油”业绩表现较为亮眼。相较上年同期,除中国石化营业收入略有下滑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营业收入均保持较高增长;归母净利润方面,“三桶油”均呈现不同程度上涨态势,其中中国海油增幅最大,同比增长25%。 油价上涨 利润齐升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今年上半年,中国石化实现最高营收约1.58万亿元,同比下降1.1%;中国石油实现营收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5%;中国海油营收相对较低,为2267.7亿元,同比增长18%。“三桶油”归母净利润表现与营收略有不同,中国石油归母净利润最高,达886亿元,同比增长3.9%;中国海油则以相对较低的营收实现了较高的归母净利润,达797亿元,同比大增25%,“吸金”能力十足;中国石化实现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2.6%。 “三桶油”业绩稳定增长背后,与国际原油市场回暖不无关系。2024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带动原油需求回暖,产油国联盟延续减产策略导致供应偏紧,地缘政治冲突多点频发,国际油价同比上升。 中国石油在半年报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84.0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9.66美元/桶上升5.5%;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78.95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4.76美元/桶上升5.6%。对于上半年业绩增长的原因,中国石油指出“主要由于本集团原油、汽油价格上涨、天然气销量增加,以及煤油、聚乙烯等产品量价齐增”。 “2024年上半年,国际油价高位宽幅震荡,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公司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一体协同优化,加大原料、产品和装置结构调整力度,全力拓市扩销,强化成本费用管控。”中国石化在半年报中表示,对于营收下降的原因,主要归因于部分石油石化产品销量下降。 中国海油在半年报中指出:“上半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始终聚焦油气主业,突出抓好增储上产、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三大工程,着力实施提质增效升级行动,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经营业绩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增储上产 稳步推进 国家统计局等相关资料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10705万吨,同比增长1.9%;原油进口量27548万吨,同比下降2.3%;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2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天然气进口量6465万吨,同比增长14.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137.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1%。 作为我国油气资源保供主力军,“三桶油”上半年在油气勘探开发上持续发力,以技术创新推动增储上产保持良好态势。 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大力实施高效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和重要发现,落实多个规模油气储量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石油扎实推进万米深地油气科探预探工程,深地塔科1井突破万米大关并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与此同时,海外油气业务突出效益勘探、规模增储,乍得PSA项目获得高产油流。根据报告,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474.8 百万桶,同比增长0.1%;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584.2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 2.7%;油气当量产量905.5百万桶,同比增长1.3%。 中国石化同样将勘探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上半年增储增产降本增效取得新进展,国内油气当量产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四川盆地页岩气、北部湾盆地新区带等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高效推进。与此同时,加快推进胜利海上、塔河、北部湾等原油重点产能建设,并积极推进顺北二区、川西海相等天然气重点产能建设。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化实现油气当量产量257.66百万桶,同比增长3.1%。 中国海油指出,上半年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持续加大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力度,新领域、新层系获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夯实油气储量基础。在中国海域获得6个新发现,其中,陵水36-1是中国首个超深水超浅层领域勘探发现,标志着南海万亿大气区的实现。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海油油气净产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达362.6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9.3%。 低碳转型 融合发展 守好传统油气主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三桶油”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地热能、氢能、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业务齐推进,持续打造绿色竞争新优势。 以中国石油为例,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油积极推动新能源大基地布局和新能源指标竞配,新获风光发电指标725万千瓦,签订地热供暖合同面积461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大庆油田林甸160万千瓦风电、新疆油田煤电一体化264万千瓦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塔里木油田喀什11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新开工建设库尔勒130万千瓦光伏项目。2024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21.7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的8.5亿千瓦时增长154.5%。深入推进全产业链CCUS业务发展,注入二氧化碳83.7万吨。 中国石化表示,公司积极培育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业务,加快构筑“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格局。炼化业务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基地建设,统筹低成本“油转化”、差异化“油转特”,积极布局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有序推进老旧装置更新改造,打造更加安全集约、绿色智能、匹配协调的炼化产业链。此外,在零售端具有较强优势的中国石化,也在积极加大力度推进充电、加气网络建设和氢能交通示范应用,完善易捷综合服务生态,巩固提升“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网络优势。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石化充电网络已遍布全国370座城市,累计建成充电站超6000座。 中国海油稳步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于去年5月并网的“海油观澜号”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电2858万度,折合二氧化碳减排1.66万吨,其中今年上半年累计发电1440万度。中国海油表示,通过自产自用及绿电交易两种方式,扩大绿电使用规模,上半年共消纳绿电超4亿度,减少碳排放近30万吨。此外,中国海油首个海上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蓬莱油田太阳能发电项目投用,全球首套5兆瓦级海上高温烟气余热发电装置完工,预计使用20年累计可节省天然气消耗约3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万吨。 原标题:“三桶油”上半年业绩亮眼 文丨本报记者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