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海洋原绿藻中微量钴的代谢》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7-26
  • 光合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在阳光照射的海洋中的生长取决于十几种基本元素的充足供应。在这些元素养分中,金属钴在海水中的浓度最低,但是钴的缺乏是否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尚不得而知。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M.J. Hawco团队测量了光合细菌Prochlorococcus的最低钴需求量,该细菌可以在许多其他浮游植物无法生存的海洋营养贫乏地区盛行。Prochlorococcus生长时每个细胞钴原子少于50个,这是一个非常小的需求,可以解释这种生物如何在低钴环境中生存。这些结果可以预测海洋生态系统如何应对气候驱动的养分供应变化,研究结果发表在7月7日的《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期刊上。

    尽管海水中钴的浓度很低,但Prochlorococcus中的蓝细菌仍保留了基因组中合成和使用含钴辅因子(钴胺素)的遗传机制。M.J. Hawco团队通过一系列在铁和钴限制条件下的生长实验,探索了来自赤道太平洋的Prochlorococcus分离株(菌株MIT9215)中的钴代谢。金属吸收速率,钴胺素依赖性酶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测量以及理论计算均表明,Prochlorococcus MIT9215能够在每个细胞少于50个钴原子的情况下维持生长,比这些细胞的最低铁需求低约100倍(每个细胞约5100原子)。对Prochlorococcus钴限量的定量描述可用于解释赤道太平洋中钴的分布,该地区的钴浓度是全球最低的,但Prochlorococcus的生物量却很高。最低钴配额可确保在钴完全耗尽之前就耗尽其他养分,尤其是铁,这有助于解释海洋蓝细菌中钴依赖性代谢的持久性。

    (熊萍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pnas.org/content/117/27/15740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微藻生物能源研究中取得产氢耦合产油的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6-10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刘建国团队在微藻生物能源研究中取得产氢耦合产油的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微藻中的绿藻因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周期短、高产生物能源与二氧化碳减排相耦合等特点,被认为是生产可再生能源的理想生物资源。以往绿藻产能的研究重点关注于光合产氢和生物柴油两个不同侧面的单独研究,一方面,绿藻光合产氢和油脂积累的诱导模式不同,前者为硫限制而后者则为氮限制;另一方面,产氢与产油在需求能量物质NADPH上存在竞争,传统上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关系,此消彼长难以兼顾,因而鲜见同一藻株协同产氢与油脂积累的报道。 海洋所藻类生物技术团队筛选出一株原壳小球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可在氮限制条件下产氢,其产氢量与传统缺硫诱导下的经典模式藻株莱茵衣藻相当,在密闭隔氧+氮限制可诱导原壳小球藻同步光合产氢和油脂积累,其机制为:(1)氮限制使光合暗反应关键酶Rubisco降解,造成光合光反应电子和能量(NADPH)的积累,进而诱导活性氧产生;(2)在此状态下,细胞呼吸耗氧大于光合放氧,在密闭条件下产生厌氧环境,诱导氢酶活化,光合作用光反应过剩电子大量流向氢酶,实现高效光合产氢;(3)厌氧发生后,缺氧抑制呼吸电子传递,反馈抑制TCA循环,造成脂肪酸合成底物乙酰辅酶A积累。细胞中乙酰辅酶A和NADPH的积累为油脂合成提供了底物和能量,同时活性氧的大量产生可诱导油脂合成相关酶的高表达,进而有利于油脂的积累。因此原壳小球藻可在高效光合产氢的同时实现油脂大量积累。 该研究同时兼顾光合产氢和油脂积累,有利于推动从单一产能向协同调控多个产能过程的转变,为降低微藻生物能源生产成本、发掘微藻开发应用潜能、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关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张立涛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刘建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李凌副研究员参与了相关工作。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Zhang Litao, Li Ling, Liu Jianguo (2022) Enhanced biohydrogen and lipid coproduction in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under nitrogen-limiting conditions in a closed system.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359: 13216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9652622017759
  • 《PNAS:叶黄素循环影响海洋微拟球藻的生产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9-17
    •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研究调查了叶黄素循环对微拟球藻生产力的影响,即光诱导的紫黄质向玉米黄质的可逆转化。玉米黄质被证明在防止过度光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诱导非光化学猝灭和清除活性氧。相反地,玉米黄质环氧酶的过表达能够使玉米黄质更快地再转化为紫黄质,有利于光生物反应器中密集培养物的生物量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黄质积累对于响应强光照至关重要,但它可能会在光限制条件下导致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并且加速其向紫黄质的再转化为微藻的生物量生产力提供了优势。(熊萍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