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治疗后的细菌因素与复发》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19-01-22
  • Colangeli等人在8月30日报道: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越高,治疗失败和结核病复发的风险就越高。研究人员认为临界浓度可能不适合所有患者,标准剂量也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具有浓度依赖性活性(以浓度-时间曲线下的血清游离药物面积[fAUC]与MIC的比率表示)。难以进入感染部位,血浆浓度可作为实际替代品。抗结核药物中fAUC与MIC的比例变化很大。具有较高MIC的分离物和具有较低血浆浓度的患者表明需要较高的药物剂量。

    作为猜测的替代方案,治疗药物监测可能有助于指导药物剂量。在一项研究中,Alkabab等人研究发现,治疗药物监测减少了糖尿病和肺结核患者的培养转化时间。在某些情况下,4个月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可行的,药物暴露量更高。我们希望世界卫生组织能够提供关于MIC和治疗药物监测的进一步指导。我们怀疑,治疗药物监测的费用将被更有效和更短的治疗时间所带来的成本降低所抵消。对结核病患者治疗中涉及的重要变量有更准确的认识,这将有助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相关报告
  • 《印度研究发现联合药物治疗可快速清除结核病细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06
    •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一个研究小组新发现了结核病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并成功通过一种药物组合阻止这种耐药机制被激活,通过两个月治疗就几乎完全清除了小鼠肺部的细菌,且可有效降低复发感染概率。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印度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据《印度教徒报》近日报道,印度科学研究所传染病研究中心阿米特·辛格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联合使用抗疟疾药物氯奎与结核病药物异烟肼,在8周内可基本清除小鼠和豚鼠肺部所有结核病菌,并可降低复发概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当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巨噬细胞这种免疫细胞的第一道防线是降低细胞pH酸碱度值,使之变为酸性环境。然而研究人员发现,轻度酸性环境非但不能控制结核病细菌,反而促使一小部分细菌继续繁殖和产生抗药性。研究人员假设,通过调整巨噬细胞中的酸碱度,也许会使细菌对药物敏感。 抗疟疾药物氯奎被证明能起到中和巨噬细胞中pH酸碱度的作用,使细菌不能在酸性环境中引发耐药性,这样抗结核病药物异烟肼就可以发挥作用。使用细胞系和小鼠巨噬细胞进行的体外培养研究显示,这两种联合药物治疗降低结核负荷比仅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功效高出3至5倍。 为确定治疗后复发情况,研究小组在动物实验中先用药物组合完全清除掉受感染小鼠肺部的结核病细菌,8周后用药物抑制小鼠的免疫系统,再把它们置于高细菌含量的环境中。结果发现,5只仅使用异烟肼治疗的小鼠全部复发结核病,而使用联合治疗的5只小鼠中有3只仅感染了很少细菌。
  • 《结核病治疗:过去,现在和未来》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19-01-08
    • 结核病(TB)治疗的主要历史里程碑包括:1944年发现了有效药物(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 1952年发现了“三联疗法”(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和异烟肼),确保治愈;20世纪70年代认识到异烟肼和利福平可以将治疗时间从18个月减少到9个月;20世纪80年代观察到在这些药物中加入吡嗪酰胺只需6个月即可治愈。 为了对抗不依从性,每周两次或三次间歇性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在26周内只治疗62-78次可治愈更为严重的结核病。 然而,这些方案不足以简化,也不方便在资源匮乏国家进行有效治疗。因此,世界各地包括印度、中国、俄罗斯和前苏联,已经出现了耐药菌株,威胁结核病的控制。基于这些原因,开发新的药物来缩短治疗持续时间,增加间歇治疗方案的剂量间隔并替换失去抵抗力的药物至关重要。其他特殊考虑因素包括确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特别是注意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最后,应该追求炼金术士的结核病梦:调节免疫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和克服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