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的避难所?研究发现SARS-CoV-2攻击大脑会引起严重疾病》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1-01-25
  • 凛冬已至,春节欲来。随着人员流动的增加,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似乎变得更加严重,官方每日公布的COVID-19疫情数字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在全球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SARS-CoV-2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是关于其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发病机理仍然知之甚少。众所周知,大脑是人类的中央处理器,而COVID-19可引起人类神经系统疾病,探究其机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疫情、抵御疾病。

    近日, Viruses发表了一篇题为Neuroinvasion and Encephalitis Following Intranasal Inoculation of SARS-CoV-2 in K18-hACE2 Mice的文章,发现SARS-CoV-2鼻内感染K18-hACE2小鼠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鼻道通往大脑的路径比嘴巴更直接,且嗅觉和味觉的改变是COVID-19的症状之一,因此,研究人员在K18-hACE2小鼠(n=10)鼻腔内接种SARS-CoV-2细胞和PBS,感染SARS-CoV-2的小鼠在第4天开始体重明显减轻,并伴有嗜睡、动作缓慢、共济失调、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第6天小鼠全部死亡。这说明,SARS-CoV-2可能会感染K18-hACE2小鼠鼻甲,眼和嗅球内的细胞,并且某些COVID-19病例引起的嗅觉丧失的原因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随后,研究人员基于qRT-PCR分析了感染SARS-CoV-2的小鼠的早期(第1天),中期(第3天)和晚期(第5和6天)器官和大脑的病毒载量。发现,在小鼠肺部和鼻腔的病毒量于第3天达到峰值,在第5天和第6天逐渐下降,而大脑中的病毒在第3天才被检测到,于第5天达到较高水平,且脑中的最高病毒滴度比肺中的最高滴度高约1000倍,表明SARS-CoV-2在脑中具有很高的复制潜力。

    由于干扰素(IFN)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功能,能够影响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在进一步实验中,研究人员检测了小鼠肺和脑中IFN-α的mRNA和蛋白水平,发现肺部IFN-α的mRNA和蛋白水平于第3天达到最高,在第6天下降,而大脑中仅在感染后第5天和第6天检测到高水平的IFN-α。有趣的是,尽管病毒在大脑中有较高的复制水平,但就IFN-α角度而言,肺中的相对水平更高。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通常伴随有炎症反应,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产生,研究人员基于qRT-PCR对IL-6、IL-1β、IFN-γ、TNF-α、CCL2和CCL3进行检测后发现,小鼠SARS-CoV-2感染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大脑中的表达量远远超过肺中的表达量,表明在感染后期,炎症反应在大脑中比在肺部更为明显。

    在小鼠感染病毒的第6天,研究人员从大脑包括皮质、小脑和海马区的部位检测到了与细胞相关的病毒抗原。脑切片的HE染色结果及免疫组化学分析显示,小鼠的神经元缩小并出现退化现象,血管周围出血,白细胞浸润增强。这一发现恰好解释了为何某些COVID-19患者的肺功能已经得到改善,但却有可能迅速复发并死亡。

    由于大脑中不存在免疫反应,因此变成了病毒最喜欢藏身之地。尽管COVID-19康复患者似乎已经逃离SARS-CoV-2的魔掌,但依旧可能面临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症和一般性认知能力下降等健康问题。因此,对待狡猾的SARS-CoV-2绝不能放松警惕。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83380.html
相关报告
  • 《3月16日_MTB感染可能会增加患者对SARS-CoV-2的敏感性及COVID-19疾病的严重程度》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3-17
    • 1.时间:2020年3月16日 2.机构或团队:辽宁沈阳胸科医院 3.事件概要: 辽宁沈阳胸科医院研究人员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论文“Active or latent tuberculosis increases susceptibility to COVID-19 and disease severity”。 文章旨在研究活化或潜在的结核分枝杆菌(MTB)对SARS-CoV-2病毒感染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患者平均年龄47岁,男女比例1:1,轻/中症状患者75%,重症患者25%,肺结核患者36.11%。COVID-19患者的MTB感染率高于其他肺炎(36.11% vs 细菌性肺炎20%;其他病毒性肺炎16.13%);MTB感染比其他合并症发病率高(36.11% vs 糖尿病25%,高血压22.2%,冠心病8.33%,慢性阻塞性肺炎5.56%);MTB合并感染与疾病严重程度(重症78% vs 轻/中症22%;p=0.0049) 、患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进程(MTB+SARS-CoV-2:6.5+/-4.2天 vs SARS-COV-2:8.9+/-5.2天;p=0.073)和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重症的进程相关(MTB+SARS-CoV-2:3.4+/-2.0天 vs SARS-COV-2:7.5+/-0.5天;p=0.075)。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10.20033795v1
  • 《8月21日_腺病毒载体的COVID-19疫苗可保护恒河猴免受SARS-COV-2攻击》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9-02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广州生物医学教育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An adenovirus-vectored COVID-19 vaccine confers protection from SARS-COV-2 challenge in rhesus macaques”的文章。 研究指出,SARS-CoV-2的迅速传播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但目前尚无预防性疫苗。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具备复制能力的重组血清型5腺病毒Ad5-S-nb2,携带编码刺突蛋白(S)的密码子优化基因。研究表示,在小鼠和恒河猕猴的肌肉内注射Ad5-S-nb2会引起全身性S-特异性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CMI)反应。鼻内接种可引起全身和肺部抗体应答,但CMI应答较弱。在单次肌内或鼻内接种Ad5-S-nb2疫苗后30天,可保护猕猴免受SARS-CoV-2的感染。接种低10倍疫苗剂量(1×1010病毒颗粒)的猕猴也能得到保护,这证明了Ad5-S-nb2的有效性,以及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注射不同剂量的疫苗。因此Ad5-S-nb2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候选疫苗,值得进一步临床评估。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0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