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建成运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22
  • 11月19日,位于黑龙江大庆由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承担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首期任务建成,标志着该平台正式开始为新能源行业提供实证、实验、检测等服务。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宣布平台启动运行并表示,大庆基地要瞄准接续实证、数据应用、科研攻关,发挥实证作用。科学制定每年的实证方案,立足行业、开放共享,对标行业发展需要开展各类实证;做好实证数据的应用、发布,挖掘出实证数据价值,切实发挥实证对行业的指导引领作用;做好实证相关课题研究,瞄准行业发展在技术上、产品上、系统上的痛点、堵点,以实证牵动科技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电投副总经理刘明胜也表示,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启动运行,将开启我国能源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国家电投将聚焦清洁能源发展方向,全力将平台打造成为大庆名片、龙江品牌、中国标准。

    同样,大庆市委常委、副市长熊敏峰说道:“建设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是贯彻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其建成运行,不仅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行业技术进步、创新发展,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而且有助于大庆可再生能源国家示范区和资源转型创新城市的高质量建设。 ”

    “实证产品户外性能,加速产品技术迭代;研究系统最佳产品匹配方案,降低系统度电成本;实证对比不同储能产品,带动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户外实证测试,推动户外认证标准;共享数据资源,支撑产业政策制定;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用融合,培养高端人才。” 黄河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小平对大庆基地的七大功能进行介绍,充分展示了大庆基地作为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据了解,大庆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由黄河公司投资建设,国家电投光伏(储能)创新中心负责策划、规划、设计和平台建成后的数据采集、分析、整编和发布。

    2021年,大庆基地首期布置161种方案,折算规模约20万千瓦,包括不同技术类型光伏组件29种,支架类型9种,逆变器类型10种,储能设备7种,不同设计理念及系统方案对比106种。此后,每年布置方案将不少于100种,每年均新增当年各类新技术、新产品的实证实验,打造行业实证亮点。

    此外,“十四五”期间,该平台将投资约60亿元,拟实证实验约640种方案;布置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4个产品实证实验区,储能系统、设备匹配2个系统实证实验区,折算规模约105万千瓦;具有对光伏、储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开展实证、实验、检测的3大功能。

    近年来,随着光伏、储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光伏电池及组件、逆变器、储能等关键设备、产品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验室实验水平不断提升,但对户外实际运行的专业性、系统性研究较少,存在已建成光伏发电系统运行性能无法有效评估等问题。

    大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势平坦,具备在同等条件下规模化连续开展户外实证实验的优势,并且平台所在区域未利用盐碱地、水面等地表环境多样,有利于开展多种复合开发应用场景户外实证。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首期建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24
    • 从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承建的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首期任务建成。 据悉,以该平台为依托建设的实证实验智慧管理及展示平台、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也于此前陆续投用。 大庆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由黄河公司投资建设,国家电投光伏(储能)创新中心负责策划、规划、设计和平台建成后的数据采集、分析、整编和发布。 2021年,大庆基地首期布置161种方案,折算规模约20万千瓦,包括不同技术类型光伏组件29种,支架类型9种,逆变器类型10种,储能设备7种,不同设计理念及系统方案对比106种。 此后,每年布置方案将不少于100种,每年均新增当年各类新技术、新产品的实证实验,打造行业实证亮点。 目前,黄河公司总装机容量 2584.04 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到 90%,光伏装机容量达到795.27万千瓦。
  •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2024年数据成果发布》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5-20
    • 2025年5月16日,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2024年度数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国内首个“国字号”实证实验平台,由 国家电投 集团黄河公司建设运营,规划布置实证实验方案640种,规模约105万千瓦。 大庆基地于2021年11月启动运行,2022年1月正式开展实证实验工作,目前已完成前三期项目建设,总装机容量增加至50万千瓦,实证实验方案达到389种,服务中国乃至全球光伏、储能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会上,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大庆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汪洋分别从气象环境、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产品、光伏系统、光储系统七大维度进行了实证实验数据分享。 组件实证成果: 2024年发电量与往年同期相比趋势基本一致,均为TOPCon技术类型组件发电量最高,其中2022年-2024年TOPCon平均值发电量较PERC、IBC组件分别高2.02%,1.43%。 整体来看,N型TOPCon和BC组件发电量较PERC组件差异逐年增大,主要是N型组件的衰减优于PERC组件;HJT组件较TOPCon组件发电量随着运行时间增大,发电差异进一步扩大。 不同技术类型组件较PERC组件发电增益在不同典型天气下差异较大,TOPCon组件在阴天、雨天和雪天条件下发电增益较高,受环境温度影响TOPCon和IBC组件在冬季晴天条件下较PERC组件增益降低。 逆变器实证成果: 经过三年运行,不同类型逆变器实测中国效率均有所下降,第一年降幅0.04%,第二年降幅为0.34%,但仍保持97.5%以上;经过三年运行,国产IGBT逆变效率降低0.27%,进口IGBT逆变器效率降低0.18%。 输入电压对逆变器效率影响方面,不同输入电压对逆变器效率的影响较大,随着输入电压提升,28块组件串联支路较26块、24块组件串联支路电压分别高53.92V、140.72V;随着输入电压增高,高负载运行时长占比提高,高于80%负载28块组件串联支路较26块、24块组件串联支路分别高3.2%、6.74%,逆变器效率提升0.15%。 电能质量方面,不同技术类型逆变器实测电能质量频率、电压谐波、电流谐波、闪变、三相不平衡等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但不同应用场景下电能质量存在差异,目前均满足电能质量相关要求,后续持续关注电能质量变化。 支架实证成果: 综合来看,2024年与2023年和2022年发电量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双轴支架发电量最高,其次是垂直单轴支架、斜单轴支架(25°倾角)、平单轴(10°倾角)斜单轴(15°倾角)、全维支架,三年平均值分别较固定(45°倾角)高24.58%、19.14%、17.65%、15.90%、12.28%和12.21%。 储能产品实证成果: 经过三年运行,I期锂电池储能本体效率、系统效率基本稳定,但整体呈现略微降低趋势。 经过三年运行,储能电池容量呈现不同程度衰减。其中磷酸铁锂储能1C(500kW/500kWh)容量衰减3.46%,磷酸铁锂储能0.5C(1000 kW/1680 kWh)容量衰减3.44%。 储能系统在环境温度0-5℃范围内时系统效率(含厂用电)最高达到80%,在高于25℃时的环境温度运行时效率最低为70%,环境温度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达到10%。 光伏系统实验成果: 随着运行年限的增长,组件、逆变器等产品性能下降,导致整体发电量降低,其中组件2022年-2024年衰减3.18%,逆变器效率平均下降0.38%,发电量平均下降5.11%。 光储系统实验成果: 单一储能系统光储系统的光储联合出力曲线较平滑,调节效果较好,混合储能由于不同类型储能厂家策略配合难度大,响应调节时间不统一等问题,运行效果相对较差,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会上,结合实证大庆基地三年实证实验数据,汪洋还总结了五点建议: 一、设计综合考虑倾角和土地面积 建议光伏电站设计时综合考虑组件倾角、辐照量、电缆成本、土地成本等因素,降低前期投资,提高综合收益。 二、设备选型应重点关注产品环境适应性 建议投资商在组件和储能选型时应逐渐树立因地制宜的意识;制造商应因地制宜开发定制化产品;检测商应持续加强产品户外性能评估,客观准确评价设备质量优劣与本质安全性。 三、系统集成应关注产品间协同适配性 建议系统方案设计时应围绕不同产品间的匹配性开展精细化设计,大规模投资新技术前要关注户外产品的实际工况;随着钙钛矿组件的逐步应用,应重点关注钙钛矿组件与逆变器的适配性。 四、方案设计应重点关注新型电力系统友好性 建议设计时综合考虑跟踪支架设计方案,匹配用电负荷曲线,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运行效率适时调整设计理念,从传统的“发电量最大化”为主导向以“经济性优先”“安全稳定性提升”为核心转变。 五、加强光储系统动态控制策略的研究 建议持续加强光储控制策略研究,通过采用动态阈值策略,实现光储系统与调度完美契合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