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2024年数据成果发布》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5-20
  • 2025年5月16日,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2024年度数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国内首个“国字号”实证实验平台,由
    国家电投
    集团黄河公司建设运营,规划布置实证实验方案640种,规模约105万千瓦。
    大庆基地于2021年11月启动运行,2022年1月正式开展实证实验工作,目前已完成前三期项目建设,总装机容量增加至50万千瓦,实证实验方案达到389种,服务中国乃至全球光伏、储能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会上,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大庆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汪洋分别从气象环境、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产品、光伏系统、光储系统七大维度进行了实证实验数据分享。
    组件实证成果:
    2024年发电量与往年同期相比趋势基本一致,均为TOPCon技术类型组件发电量最高,其中2022年-2024年TOPCon平均值发电量较PERC、IBC组件分别高2.02%,1.43%。
    整体来看,N型TOPCon和BC组件发电量较PERC组件差异逐年增大,主要是N型组件的衰减优于PERC组件;HJT组件较TOPCon组件发电量随着运行时间增大,发电差异进一步扩大。
    不同技术类型组件较PERC组件发电增益在不同典型天气下差异较大,TOPCon组件在阴天、雨天和雪天条件下发电增益较高,受环境温度影响TOPCon和IBC组件在冬季晴天条件下较PERC组件增益降低。
    逆变器实证成果:
    经过三年运行,不同类型逆变器实测中国效率均有所下降,第一年降幅0.04%,第二年降幅为0.34%,但仍保持97.5%以上;经过三年运行,国产IGBT逆变效率降低0.27%,进口IGBT逆变器效率降低0.18%。
    输入电压对逆变器效率影响方面,不同输入电压对逆变器效率的影响较大,随着输入电压提升,28块组件串联支路较26块、24块组件串联支路电压分别高53.92V、140.72V;随着输入电压增高,高负载运行时长占比提高,高于80%负载28块组件串联支路较26块、24块组件串联支路分别高3.2%、6.74%,逆变器效率提升0.15%。
    电能质量方面,不同技术类型逆变器实测电能质量频率、电压谐波、电流谐波、闪变、三相不平衡等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但不同应用场景下电能质量存在差异,目前均满足电能质量相关要求,后续持续关注电能质量变化。
    支架实证成果:
    综合来看,2024年与2023年和2022年发电量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双轴支架发电量最高,其次是垂直单轴支架、斜单轴支架(25°倾角)、平单轴(10°倾角)斜单轴(15°倾角)、全维支架,三年平均值分别较固定(45°倾角)高24.58%、19.14%、17.65%、15.90%、12.28%和12.21%。
    储能产品实证成果:
    经过三年运行,I期锂电池储能本体效率、系统效率基本稳定,但整体呈现略微降低趋势。
    经过三年运行,储能电池容量呈现不同程度衰减。其中磷酸铁锂储能1C(500kW/500kWh)容量衰减3.46%,磷酸铁锂储能0.5C(1000 kW/1680 kWh)容量衰减3.44%。
    储能系统在环境温度0-5℃范围内时系统效率(含厂用电)最高达到80%,在高于25℃时的环境温度运行时效率最低为70%,环境温度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达到10%。
    光伏系统实验成果:
    随着运行年限的增长,组件、逆变器等产品性能下降,导致整体发电量降低,其中组件2022年-2024年衰减3.18%,逆变器效率平均下降0.38%,发电量平均下降5.11%。
    光储系统实验成果:
    单一储能系统光储系统的光储联合出力曲线较平滑,调节效果较好,混合储能由于不同类型储能厂家策略配合难度大,响应调节时间不统一等问题,运行效果相对较差,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会上,结合实证大庆基地三年实证实验数据,汪洋还总结了五点建议:
    一、设计综合考虑倾角和土地面积
    建议光伏电站设计时综合考虑组件倾角、辐照量、电缆成本、土地成本等因素,降低前期投资,提高综合收益。
    二、设备选型应重点关注产品环境适应性
    建议投资商在组件和储能选型时应逐渐树立因地制宜的意识;制造商应因地制宜开发定制化产品;检测商应持续加强产品户外性能评估,客观准确评价设备质量优劣与本质安全性。
    三、系统集成应关注产品间协同适配性
    建议系统方案设计时应围绕不同产品间的匹配性开展精细化设计,大规模投资新技术前要关注户外产品的实际工况;随着钙钛矿组件的逐步应用,应重点关注钙钛矿组件与逆变器的适配性。
    四、方案设计应重点关注新型电力系统友好性
    建议设计时综合考虑跟踪支架设计方案,匹配用电负荷曲线,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运行效率适时调整设计理念,从传统的“发电量最大化”为主导向以“经济性优先”“安全稳定性提升”为核心转变。
    五、加强光储系统动态控制策略的研究
    建议持续加强光储控制策略研究,通过采用动态阈值策略,实现光储系统与调度完美契合输出。
  • 原文来源:https://guangfu.bjx.com.cn/news/20250519/1441999.s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电投光伏储能实证蓝皮书(2023版)》发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07
    • 12月5日,中电联太阳能发电分会2023年度工作会暨太阳能发电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召开,来自行业协会、发电集团、相关企业等代表出席会议,围绕推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研讨。会上,国家电投发布《国家电投光伏储能实证蓝皮书(2023版)》,多角度展现黑龙江大庆、青海共和两个实证实验平台数据分析成果。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庞秀岚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次蓝皮书发布是国家电投继2021年、2022年后第三次面向行业发布。基于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百兆瓦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共和基地)两大不同典型气候实证实验基地数据收集与分析,深度揭示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等四种主要产品及光伏系统、光储系统两大系统在不同典型气候条件下的运行特性,提出实证结论、分析实证价值。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做好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后续规划建设。 深层次高水平发挥实证基地作用,做好实证数据挖掘,形成一批技术水平先进、具有市场前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 发挥好实证基地科教高地、标准孵化等功能,面向行业提供定制化技术咨询、产品认证等服务,更好服务国家、行业发展。 规划新建不同典型气候实证基地,打造形成不同气候区域的大规模光储实证实验基地矩阵。 充分发挥实证基地价值和优势,依托实证基地推进关键电气部件产品和系统实证实验,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推广,攻关电网主动支撑关键技术,解决新能源高比例渗透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难题,开发光伏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进光伏产业智能升级。 国家电投将全力打造具有行业话语权的多功能实证平台,全面展现平台科学性、系统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与技术标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为行业技术进步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赋能光伏、储能产业创新发展。 庞秀岚表示,光伏产业创新中心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配合分会工作,紧密围绕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核心职责,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协会、头部企业的交流合作,在光伏系统集成技术、数智化运营、电网主动支撑、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实证实验、光伏+储能技术研究、光伏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和组件回收等方面持续引领行业进步,充分发挥大规模产业优势与先发技术优势,以创新高效、融合协同不断夯实光伏产业链实力,共同为国家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为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处理奠定了研究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形成一批具有价值的实证成果,为典型地区关键设备选型与系统设计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 会上,光伏产业创新中心还作了《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创新发展及组件回收示范》交流发言,受到与会嘉宾的一致赞誉和认可。
  • 《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首期建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24
    • 从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承建的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首期任务建成。 据悉,以该平台为依托建设的实证实验智慧管理及展示平台、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也于此前陆续投用。 大庆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由黄河公司投资建设,国家电投光伏(储能)创新中心负责策划、规划、设计和平台建成后的数据采集、分析、整编和发布。 2021年,大庆基地首期布置161种方案,折算规模约20万千瓦,包括不同技术类型光伏组件29种,支架类型9种,逆变器类型10种,储能设备7种,不同设计理念及系统方案对比106种。 此后,每年布置方案将不少于100种,每年均新增当年各类新技术、新产品的实证实验,打造行业实证亮点。 目前,黄河公司总装机容量 2584.04 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到 90%,光伏装机容量达到795.27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