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新冠病毒会促进细胞衰老,从而导致长期后遗症的出现》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2-20
  • 自2019年12月新冠大流行以来,全球已有超过2亿人感染新冠肺炎,导致超过500万人死亡。此外,很大一部新冠感染者即使康复后,仍长期存在后遗症,这种情况也被称为“长期新冠”(Long COVID)。因此,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生物学反应,尤其是持续反应。

    由于新冠肺炎在老年人中往往更为严重,因此新冠感染与衰老之间的可能存在着重要关联。细胞衰老是一种不可逆的细胞周期状态停滞,可有多种潜在致癌刺激所诱导,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机制。与凋亡细胞不同,衰老细胞不会立即死亡,而会在全身积聚。重要的是,衰老细胞不仅是不分裂的,它们还会产生一种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现象。在这种现象中,衰老细胞会分泌多种促炎因子,例如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等等。

    因此,虽然细胞衰老的诱导主要作为一种肿瘤抑制,但由于衰老导致的体内衰老细胞的过度积累,会产生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从而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有研究显示,通过遗传或药理学方法去除衰老细胞可以减缓老年小鼠与衰老相关的炎性疾病的发作。

    近日,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Aging 发表了题为:SARS-CoV-2 infection triggers paracrine senescence and leads to a sustained senescence-associat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细胞后,会诱导产生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从而影响附近未感染细胞出现衰老样细胞周期停滞,而且这种影响即使在新冠病毒被清除后仍然持续存在。

    这提示了我们,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可能是导致“长期新冠”(Long COVID)的原因。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95333.html
相关报告
  • 《新冠病毒被证实会导致DNA损伤和细胞衰老,这会加速癌症和人类衰老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3-15
    • 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种RNA病毒,是COVID-19大流行的罪魁祸首。其30 kb的基因组编码26个多肽/蛋白,包括16个非结构蛋白, 4个结构蛋白(例如核衣壳蛋白)和6个附属蛋白。 病毒感染会影响多个细胞通路,包括细胞自噬、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以及DNA损伤反应(DDR)。虽然有不少关于DNA病毒与DDR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但还缺乏RNA病毒对宿主基因组完整性和DDR影响的具体描述和机制探索。 COVID-19大流行以来的许多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其他呼吸道病毒更大,其感染还会导致长期新冠(Long COVID),似乎还会导致感染者加速衰老。 细胞核DNA是唯一不可替代的细胞成分,新冠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这些严重健康后果,是否是其对细胞核DNA产生了损伤所导致的呢? 2023年3月9日,意大利AIRC分子肿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ell Biology 上发表了题为:SARS-CoV-2 infection induces DNA damage, through CHK1 degradation and impaired 53BP1 recruitment, and cellular senescen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会在体外培养细胞中和体内都引起DNA损伤。在机制上,新冠病毒表达的蛋白ORF6和NSP13分别通过蛋白酶体和自噬引起DNA损伤反应激酶CHK1的降解。CHK1缺失导致合成DNA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减少,从而导致DNA复制受损。此外,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N蛋白)通过与损伤诱导的长非编码RNA(dilncRNA)结合抑制53BP1蛋白招募,从而减少DNA损伤修复。DNA损伤的出现和修复受损的积累,导致了细胞衰老和炎症发生。 也就是说,作为RNA病毒的新冠病毒在感染细胞后,自身RNA复制消耗了大量核糖核苷三磷酸(rNTP),而这是以牺牲细胞自身DNA复制所需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为代价,此外,新冠病毒还劫持了损伤诱导的长非编码RNA(dilncRNA)威胁素质基因组完整性,激活DNA损伤反应、导致DNA损伤积累,诱导炎症和细胞衰老。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对细胞生物学的深远影响,它们威胁着最重要的细胞成分——细胞核DNA。众所周知,DNA损伤积累与癌症和衰老有关。 为了确定新冠病毒感染是否会激活DNA损伤反应(DDR),研究团队用新冠病毒感染人类细胞系,并对DDR标志物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确实激活了DDR。然后,研究团队使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证实了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细胞存在DNA碎片。这些事件伴随着促炎信号产生和细胞衰老出现。 接下来,研究团队探究了新冠病毒感染导致DNA损伤反应(DDR)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发现,新冠病毒表达的蛋白质通过不同的机制劫持细胞核苷酸代谢。具体来说,病毒因子ORF6和NSP13促进了检查点激酶1(CHK1)的降解,而CHK1是一种参与协调DDR的酶。CHK1水平的降低被认为会导致核糖核苷三磷酸(rNTP)的积累,这是促进RNA病毒复制所必需的(新冠病毒正是一种RNA病毒)。然而,rNTP的积累似乎是以dNTP减少为代价的,新冠病毒感染后,细胞内dNTP水平显著下降,这导致了DNA复制受损和DNA损伤。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中DNA断裂积累的证据,因为损伤的DNA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具体来说,新冠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蛋白)和53BP1蛋白竞争与损伤诱导的长非编码RNA的结合,损害了结合蛋白53BP1的局部募集,从而减少了DNA修复。 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既会诱导DNA损伤,也会损害DNA损伤后修复,最终导致细胞衰老并传播炎症。该研究还进一步证明了这些事件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和人类中都在发生。 新冠病毒感染对宿主基因组完整性和细胞衰老的双重影响,左侧:新冠病毒感染促进CHK1降解,导致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亚基(RRM2)减少,进一步导致DNA合成所需dNTP水平下降、抑制了DNA复制,造成DNA损伤;右侧: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N蛋白)与损伤诱导的长链非编码RNA(dilncRNA)结合,导致53BP1失活和DNA修复缺陷。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对细胞生物学的深远影响,它们威胁着最重要的细胞成分——细胞核DNA。众所周知,DNA损伤积累与癌症和衰老有关。尽管目前尚不清楚新冠感染对肺癌等癌症发病率的长期影响,但已有不少研究显示其会加速衰老表型。 这些发现可能为具有加速衰老特征的后新冠综合征提供了一种机制解释,新冠感染所导致的细胞衰老和炎症触发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促成因素。事实上,慢性炎症被认为是肺纤维化、大脑退化和全身虚弱的根本原因。因此,新冠感染后的一开始局限于呼吸系统的问题可能会进一步产生全身性后果。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Fabrizio d'Adda di Fagagna 表示,这项工作源于2019年的一次会议,在会议上自己听到了一个数据——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中三分之二的转录组来自新冠病毒。这里可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想法——这必然会细胞执行正常功能所需的核苷酸可用性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自己的实验室并非研究病毒生物学,但自己博士阶段恰好是研究HIV病毒,这也让自己重拾对病毒的研究热情。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DNA损伤和DNA损伤反应(DDR)的激活与端粒诱导和癌基因诱导的细胞衰老的相关性,而这项研究拓展了DNA损伤和DNA损伤反应(DDR)的激活与病毒诱导的细胞衰老的相关性。
  • 《Nature子刊:感染新冠一年后,仍有5%的人存在后遗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10-28
    • 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题为:Long-term health impacts of COVID-19 among 242,712 adults in England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显示,英国数万人在感染 COVID-19 后可能有一年多的持续症状。英国 27 万多人参与了试验调查,他们自我报告了自己的症状以及 COVID-19 对其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绝大多数人在两周内从感染中恢复,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7.5%)报告持续 12 周或更长时间的症状(长期新冠),5.2% 的参与者报告长新冠持续一年以上。 此外,与从未患过 COVID-19 或已康复的参与者相比,在 COVID-19 后仍有持续症状的参与者中,心理健康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较差。 最常见的持续症状是轻度疲劳、思维或集中注意力困难和关节痛。报告的其他持续性症状包括嗅觉或味觉丧失或改变、呼吸急促、严重疲劳、胸闷或疼痛以及记忆力差。 女性、在疫情早期感染(感染时病毒以原始毒株为主)或已有健康问题,这几类情况与症状持续时间 ≥ 12 周相关,且症状持续者恢复时间更长。 研究人员表示,该分析提供了 COVID-19 在英国持续影响的快照。他们强调,虽然 SARS-CoV-2 感染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但相当一部分成年人将在 COVID-19 后继续经历长新冠的困扰,甚至可能持续一年以上。 由此可见,新冠疫情对人类健康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新冠病毒与其他疾病 众所周知,除却死亡等威胁,新冠病毒给人体生理健康造成了潜在影响。近日,多篇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与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2023 年 10 月 18 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团队在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期刊发表综述论文:COVID-19 and the impact on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强调了 COVID-19 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潜在机理联系。 COVID-19 患者出现的各种神经症状表明,病毒感染可能会增加神经变性的风险,进而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等疾病的发生。其中年龄是导致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和 COVID-19 的最大因素,两者似乎都增强了对方的作用。 除了对大脑的影响,新冠病毒还会影响其他器官。 2023 年 10 月 18 日,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的研究人员在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期刊发表论文:SARS-CoV-2 infection correlates with male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deterioration,该研究首次报告了 COVID-19 对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即前列腺肥大)并发症的影响,同时也证明了它对泌尿系统影响的惊人程度,即 SARS-CoV-2 感染可能会加重男性的下尿路症状,如血尿、临床尿路感染等。 新冠感染后为何会有后遗症? 2023年10月16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Serotonin reduction in post-acute sequelae of viral infection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表明,血清素减少会导致“长期新冠”的脑雾、疲劳或记忆力下降等长期症状,揭示了感染新冠病毒后持续炎症导致长期神经系统症状的机制。该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开导致“长期新冠”的一些机制,还为我们提供了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患者并客观地衡量他们对治疗的反应。 从急性感染到长期新冠 在这项研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多个研究团队合作,评估了来自各种临床研究和小型动物模型的血液和粪便样本中长期新冠的影响。研究团队确定,即使在急性新冠感染几个月后,一组长期新冠患者的粪便样本中仍有新冠病毒存在的痕迹,这表明新冠病毒的成分在感染后很长时间仍留在一些患者的肠道中。 他们发现,这种被称为病毒库的残留病毒会触发免疫系统释放抗病毒的蛋白质——干扰素。这些干扰素会引起炎症,减少胃肠道对氨基酸色氨酸的吸收。 色氨酸是包括血清素(也叫做5-羟色胺)在内的几种神经递质的组成部分,血清素主要在胃肠道中产生,在大脑和全身的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它在调节记忆、睡眠、消化、伤口愈合和其他维持体内平衡的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血清素也是迷走神经的重要调节剂,迷走神经是一个神经元系统,负责调节身体和大脑之间的交流。 研究团队发现,当色氨酸吸收因持续的病毒导致的炎症而减少时,血清素会被耗尽,导致迷走神经信号中断,这反过来又会导致与长期新冠相关的几种症状,例如记忆力减退。 这项研究为长期新冠与病毒持久性相关的神经认知症状提供了可能的解释,这些症状可能延伸到其他病毒感染后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