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最新模型显示,全球地幔柱移动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09-25
  • 通过火山运动轨迹分析,莱斯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认为,形成夏威夷群岛的热点移动得不如想象中那么快。

    热点是岩浆从地球深处喷发形成火山的区域。地球物理学家Richard Gordon和其团队的新研究结果确认地球的热点组可用于确定构造板块移动的速度。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期刊上。

    Gordon, 第一作者Chengzu Wang以及合著者Tuo Zhang研发了一种根据构造板块分组分析56个热点相对运动的方法。他们得出结论,热点群移动得足够慢,可以作为板块相对于地幔运动的全球参考框架。这证实了该方法不仅可用于观测当前板块运动,也可用于地质历史上过去的板块运动。

    热点为地球深处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因为它们标志着地幔柱的顶端,它们将热的、漂浮的岩石从地球深处带到地表附近并产生火山。这些地幔柱曾经被认为是平直静止的,但最近的结果表明它们也可以在地质时期中的对流地幔里横向移动。

    板块相对于深部地幔运动的主要证据来自在陆地上形成山脉、海洋中形成岛屿、海底形成海山的火山活动。火山形成于地幔柱之上的构造板块上,随着板块移动,地幔柱产生了一系列火山。其中一系列火山就是夏威夷群岛和皇帝号海山链,年轻的火山成为岛屿,而旧的火山淹没。这一系列火山绵延数千英里,于太平洋板块在地幔柱上移动了8000万年的过程中形成。

    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观测到的热点轨迹与计算出的全球热点趋势进行了比较,确定了热点的运动,这种运动也解释了他们所看到的差异。他们的方法表明,大多数热点组基本固定,其余的似乎移动得比预期的慢。

    研究人员认为,将个别板块的热点组运动进行平均可以避免噪声引起的数据误差。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热点组,这些热点组每年的移动量约为4毫米或更少。

    此外,研究人员还使用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用于热点跟踪。幸运的是,他们有一组足够大的热点轨道来运用它。

    用新方法分析的10个板块中的七个,平均测量的热点运动基本为零,这与其他研究中发现的斑点每年移动多达33毫米的结果相吻合。对于在欧亚大陆、努比亚和北美洲板块之下的其他热点组,最高速度是4-6毫米,每年可小至1毫米。这比大多数板块相对于热点的移动要慢得多。例如,太平洋板块相对于热点每年移动约100毫米。

    研究人员认为,热点的运动反映了地幔的行为。如果热点移动缓慢,则表明地幔的粘度可能高于预测模型。因此,热点运动可以用来测试一些研究模型的有效性。

    Chengzu Wang, Richard G. Gordon, Tuo Zhang. Bounds on geologically current rates of motion of groups of hot spot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7; 44 (12): 6048 DOI: 10.1002/2017GL073430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2017GL073430/abstract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8/170818115834.htm
相关报告
  • 《科学家通过建模预测海洋中的碳转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4-16
    • 美国南加州大学领导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发现,海洋中碳转移的速度受到附着在颗粒上的细菌的大小和类型的影响。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可以开发一种计算机模型来估计全球海洋中的碳转移,这是地球自然碳循环的一部分,以稳定其气候。 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于近期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中揭示了碳(包括汽车污染)如何从大气进入海洋并最终进入深海。了解碳转移率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海洋最深处碳封存能力,或者通常会下沉的大部分碳是否正在返回大气。 科学家通过建立一种模型来预测海洋尺度的碳循环动力学,解释在实验室中观察到的这些微尺度过程。由于微生物在碳转移中的巨大作用,科学家们需要了解它们的菌落和生存能力。没有它们,碳会深入海洋,这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根据《世界海洋评论》(World Ocean Review)估计,海洋储存了大约38,000 Gt的碳,是地球生物圈中碳含量的16倍。二氧化碳最终进入海洋,虽然会升高海洋温度,但对某些生命至关重要,例如海洋浮游植物。不过,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使海水酸化,这可能会威胁到一些海洋生物的生存(包括珊瑚和海带),它们是海洋生物食物的主要来源。 研究小组发现,海洋中碳下沉的速度(以及转移发生的深度)还取决于细菌在其生命旅程中向下移动的距离。对于一些细菌来说,这是一次相对较短的转移:它们永远不会到达距离海面1000多米的深海。但是,健康的细菌群提高了碳的可能性,它们可能在消耗颗粒时释放出的碳停留在海洋表面并返回大气中。 了解哪些细菌生活在海洋的哪些位置也可以帮助科学家调整模型,以更好地预测当地的碳转移或释放速度,这取决于细菌是否繁衍。(李桂菊 编译)
  • 《多国科学家开发可模拟全球海洋生物变化的模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9-03-15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气候的波动,海洋生物系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被称为“气候惊喜”的生物突变也在海洋的许多区域被发现。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变化——无论是突然的、意料之外的还是长期的——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和索邦大学(Sorbonne University)的科学家团队与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生命排列的宏观生态理论(METAL)的新方法。 为了构建计算机模型,研究人员设计了大量对自然温度变化表现出广泛反应的模拟物种(伪物种)。这些伪物种避免了超出其耐受性范围的热波动,形成了“伪群落”,并逐渐在模型中占据所有海洋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只覆盖海洋的一小块区域,通常只覆盖海岸附近的区域。这个以METAL理论为基础的新模型提供了全球覆盖范围,并允许快速识别能够强烈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相关生态系统的服务(如渔业、水产养殖和碳循环)的重大生物变化。当最初对14个海洋区域进行测试时,该模型准确地预测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实地观察到的实际生物变化。通过将该模型应用到全球海洋,研究人员能够量化这些生物变化的程度和空间范围。 该模型还让科学家们注意到,近来“气候惊喜”数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上升,原因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温度异常以及北极变暖。在大多数情况下,该模型可以在事件发生前一年进行预测,从而可以确定目前野外观察所忽略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地区。尽管海洋生物多样性每年为人类提供8000万吨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但这一新计算机模型揭示的变化可能会以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分配海洋群落和物种。 (刘思青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