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加速度 | 布尔津河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首个风电项目并网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21
  • 今年以来,新华发电开展以“主动作为、创新优化”为主题的“创新优化年”专项工作,进一步巩固精细化管理成果,以工作创新促进管理体系整体优化与管理流程持续改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具有中核特色的一流绿色能源企业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新华发电公众号自今日起推出《创·优加速度》专题报道,聚焦工程管理、科技创新、改革发展、产业开发、管理创新、党建融入中心等方面,呈现各单位特色做法及突出成效,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布尔津河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首个风电项目并网成功》,一起来看——

    6月19日,新华发电投资建设的布尔津河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首个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该风电项目设计装机规模1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为3.253亿度,平均满负荷利用3253小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为9.92万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为58.22万吨、烟尘约为10.41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次全容量并网发电的布尔津风电项目,是新华发电加快推进布尔津河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建设迈出的关键一步。布尔津河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将打破当地传统单一的新能源开发模式,构建多元化电力生产格局,形成发展绿色能源可操作的工作机制、可复制的示范样本,创新可复制推广的新能源发展新模式,成为新疆现代能源综合示范基地的重要典范。

    新华发电扎根边疆、奉献新疆,在疆深耕绿色能源 20 余年,充分发挥了央企援疆建疆兴疆的作用。去年以来,新华发电抢抓新疆大开发战略机遇,科学谋划、提前布局,在疆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根据疆内各区域不同自然环境及能源发展情况,积极提供具有中核新华特色的多能互补绿色能源发展方案——在叶尔羌河流域、布尔津河流域、若羌打造多能互补绿色能源大基地;各个在建抽蓄、新能源大基地项目稳步推进,全力助推新疆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服务新疆高质量发展。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33245.shtml
相关报告
  • 《宁夏首个风光一体化项目将实现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19
    • 近日,在宁夏华电灵武风光互补一体化运行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现场,太阳能光伏板铺设区域,工人们进行着太阳能光伏板的铺设工作。宁夏华电灵武风光互补一体化运行试点示范项目是宁夏首个风光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8.19亿元,利用原有风电场内闲置土地建设195兆瓦光伏组件、19.5兆瓦/39兆瓦时储能设施,并对原风电场升压站扩建改造,新建11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原风电场升压站,确保所发电力“全额上网”,实现风光一体化集成运行。 “该项目是在华电新能源1到9期的风电场升压站的空闲土地上建造光伏场区,在不增加升压站设备容量的前提下,增加发电单元的容配比,提高变电设备可用率,提高发电量。目前,该项目总体已完成40%,项目将在今年10月底全部投用并网发电。”宁夏华电灵武风光互补一体化运行试点示范195MW项目负责人杨桃介绍。 据了解,风光一体化电站是利用风电场内风机之间的间隙建设一定规模的光伏电站,并利用已建成的风电场升压站和外送线路将风电、光伏所发电量统一送出。由于光伏、风电在白天和夜间发电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合理规划风光互补建设规模,可降低电力系统对调峰电源的需求,同时降低光伏电站的初始投资,提高电站整体收益率及升压站、外送线路设备利用率。相比风电场单独接入110kV升压站和电网送出通道,风光一体化运行后,升压站及外送线路利用率将提高46.25%。在保障原有风电场发电小时数1277小时的基础上,可通过利用风电场原有升压站和电网送出通道实现新增光伏发电小时数达1475小时,整体外送电量远高于原风电场系统发电量。
  • 《全国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顺利并网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08
    • 近日,全国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金数据乌兰察布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这一地区算力发展里程碑的背后,是内蒙古电力集团乌兰察布供电公司以硬核工程建设为基、以精准电力服务为桥,全程筑牢项目能源支撑,用实际行动书写电力企业赋能“东数西算”的责任答卷。 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将产出8.48亿千瓦时自发自用绿电,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38.74%,每年减少56.7万吨碳排放。作为推动项目落地的电力工程建设主力军,乌兰察布供电公司直面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复杂工程需求,以高标准工程建设夯实能源输送根基。针对项目新能源场站(察右前旗20万千瓦风电、10万千瓦光伏、4.5万千瓦储能)与算力基地(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2.5万架机柜)的跨区域能源协同特性,乌兰察布供电公司精准规划电力接入路径,高效推进配套电网工程建设。从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到用户侧敷设双回线路的可靠电力保障,到60基杆塔架设与36处重点线路及国道的艰难跨越,每一个工程节点都严格把控质量与进度。施工过程中,乌兰察布供电公司克服地形复杂、设备调试难度大等挑战,精准完成线路工程、间隔扩建、系统联调等关键工序,确保电网与源、荷、储各环节无缝对接,为“源网荷储同步规划、建设、投产”提供了坚实工程保障。 该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的风电、光伏和新型储能投运后,将为算力基地提供约占其目前总用电量35%的绿电,实现绿电100%自用。乌兰察布供电公司深度参与项目能源调控体系搭建,将电力系统工程经验与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深度融合。当风电出力波动时,用户储能系统可通过电力自动化控制快速补能;当光伏功率骤变时,供电公司负责的电网调度系统能实时调整供电策略。这种“源荷互动”的工程化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算力需求高可靠之间的矛盾,为“以电定算”“以算调电”的智慧模式提供了保障。 工程建设不止于“建”,更在于“优”。乌兰察布供电公司以全流程优质服务护航项目高效推进:为项目供电开通绿色通道,成立专项服务与建设团队,从电力接入方案编制到工程设计优化,从设备选型建议到现场施工协调,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针对算力基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栋算力机房的高负荷用电需求,乌兰察布供电公司提前研判用电峰值,在工程设计中预留充足供电容量,确保电力设施与算力设备同步投用。随着项目进入运营阶段,乌兰察布供电公司将以“乌优供电 无忧用电”的服务理念为准则,持续开展供用电设备巡视维护,对关键线路、变压器等设备进行常态化监测,动态优化电网运行参数,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