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及到2020年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等具体目标。
为了破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等挑战,我国将大力推进优化发展布局、保护耕地、节约高效用水、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农业生态等五方面工作,努力实现到202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根据《规划》,我国将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稳定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适度退减耕地,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8亿亩高标准农田。
—实施水资源红线管理、推广节水灌溉、发展雨养农业,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8亿亩。
—防治农田污染、综合治理养殖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到2020年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到2030年养殖废弃物实现基本综合利用,农业主产区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实现基本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得到全面利用。
—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
同一天,农业部正式发出通知,称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和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分别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于法稳表示,农业面源污染相对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受关注度小,但其污染程度和对民众的危害程度却远远高于后两者,而且其治理起来的难度也比后者要高。 于法稳说,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众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农膜残留、农作物秸秆、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污水等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因此治理面源污染的首要任务还是要控制住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目前中国化肥施用增长率大约在1.3%,农业部提出在近几年内把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到2020年,能够实现零增长。“我们主要提出有机肥资源的利用,如果化肥要减,有机肥不上,作物生长要高产,养分就供应不上。化肥利用率目前大概是33%,我们想今后几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