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如何分析环境中的纳米塑料》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3-31
  • 塑料是许多应用、产品和工业的重要材料。虽然许多塑料都可以回收利用,但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塑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为塑料不能在垃圾填埋场分解成微塑料和纳米塑料,也不能在海洋中的大多数鱼类中找到它们。

    塑料的使用可能还会持续很多年,但人们正在努力研究塑料是会被矿化还是会在环境中保留很多年。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碳标记(13C)聚合物。

    散装聚合物是一个问题,因为它们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分解和分解。然而,对于野生动物,特别是海洋生物,在我们的星球上,纳米塑料提出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纳米塑料是纳米尺寸的塑料颗粒,通常小于几微米,随着时间的推移,较大的塑料分解成较小的碎片而形成。

    纳米塑料会给环境带来很多问题。最具文献记载的是它们存在于各种鱼类和海洋动物的胃肠道(GIT)中。然而,如果研究发现这些纳米聚合物可以迁移到组织中(这是可能的,因为它们的体积很小),其影响可能会更严重。

    这些迁移的证据还没有得到证实,但不管研究结果如何,纳米塑料在海洋中的存在在许多层面上都是具有挑战性的。

    评估环境中塑料的必要性

    评估塑料的一个原因是确定它们在环境中的分布。这些就是上面提到的问题,被称为转移过程。塑料也需要从化学的角度来评估,看看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多大可能被生物降解,特别是如果它们是一种标记为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这些被称为转化过程,可以改变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分解并降解成纳米塑料

    虽然转移过程需要被分析来确定聚合物污染的宏观尺度,但是在个体水平上,分析转换过程对于确定聚合物是否确实是生物可降解的是很重要的。

    然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包括材料的性质,如尺寸和形态,以及系统的性质,如温度和水的化学性质。许多研究使用外部标签,也就是说,标签是聚合物的碳主链的外部,但这些只对研究转移过程有用。

    为了研究塑料的转化过程,需要一个固有标签,因为转化过程直接影响到聚合物链的碳主链。这些过程包括解聚、交联和氧化反应,这些过程会破坏聚合物的主链,使其分解成纳米尺寸的塑料碎片,即纳米塑料。

    从这里,纳米塑料可以形成其他衍生分子,被微生物吸收或矿化到土壤中,也可以作为有害的纳米塑料材料。

    驱动这些过程的是什么,以及在聚合物生命周期中可能的终点是什么,是目前正在研究的针对一系列聚合物的两个关键问题,目的是了解暴露于这些材料中的各种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可能暴露率。

    什么是c标记聚合物,为什么要使用它们?

    碳标记(c标记)聚合物是一种沿着聚合物主干部分用碳13 (13C)标记的固有标签。碳13是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其原子核中有一个额外的中子,可以用来选择性地跟踪塑料从块状材料到纳米塑料的不同转化过程。

    与碳-12相比,碳-13向分析仪器发出不同的信号,因此碳-13原子的碎片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气相色谱(GC)、同位素比值质谱(IRMS)和13c同位素敏感腔圈down光谱等技术进行识别。

    其他领域的许多分析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如碳-14 (14C),但这种分析需要额外的处理和安全要求,这使得放射性同位素成为一个不可行的选择。相反,碳-13不会留下任何放射性废物,而且它们与聚合物结合比与放射性同位素结合要简单得多。

    使用c标记聚合物作为更好的环境分析的内在标签

    由于碳13同位素可以很容易地分析和追踪,它们使研究人员能够看到塑料是如何分解成纳米塑料的,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中纳米塑料会发生什么变化。

    使用c标记的聚合物也是一种有用的技术,因为它们被特别标记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因为它们的使用往往与它们在某些应用中的释放直接相关,例如在农业中,与非可生物降解塑料相比,可以减少塑料在土壤中的积累。

    在这些场景中,其中一个要求是显示塑料(以及随后的纳米塑料)将分解成生物质和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一个可以用c标记方法监控的特定过程。

    与农业高分子材料有一个正在进行的辩论是否有些“可降解聚乙烯薄膜完全生物降解或是否部分降解,因此生成nanoplastics到附近的土壤和周围环境(通过由流动的水,土壤运动等等),但C-labelling是一种方法,可以用来解决这个争论。

    c -标记方法也可能被证明对评估使用由多个不同单体单元(或包含不同聚合物混合物的塑料)组成的聚合物的转化和环境影响是有用的,因为分析将显示所有有机成分是否完全分解。

    c -标记也可以扩展到聚合物添加剂,如增塑剂和光稳定剂,看看它们处理时是否对环境有不利影响。

相关报告
  • 《在火焰中制备聚合物/金属纳米复合材料》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4-12-31
    • 燃烧合成是一种无机纳米粒子制造的商业应用方法。它可以用来制作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炭黑,这些材料用于食品、聚合物、涂料、油墨、汽车轮胎等领域。具有低成本和可扩展性的优势。然而,它可以是一个繁琐和复杂的固体/液体或固体/固体混合过程。因为干燥的颗粒被分散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以达到最终产物的生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来自ETH Zurich的研究团队,报道了可以采用一步法,进行火焰合成制备无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 《纳米聚合物用于智能药物传输系统》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5-12
    • 聚合物材料已经彻底改变了生物材料的世界。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大量的工作已被做集成聚合物纳米粒子与智能药物传输系统。 聚合物在药物传递中的概述 聚合物材料具有多种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生物应用材料,特别是在药物传递系统中。这些材料除了相对容易设计和制备外,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计量性能。当聚合物与药物传递系统结合时,已经证明了其独特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将治疗药物传递到指定的目标组织。 聚合物人们 最近的一些研究工作涉及到用于药物传递的聚合物纳米颗粒,重点是将这些材料用作药物载体。当用作纳米载体时,天然、半合成和合成性质的聚合物材料被称为球体和/或胶囊。与任何智能药物递送系统一样,聚合物纳米载体已被证明能够提供疏水药物的位点特异性靶向,同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控释度。 在已被研究的各种基于纳米技术的系统中,聚合物纳米载体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控制了聚合纳米载体的核-壳结构,使其既能封装药物,又能将药物与核结合。 聚合物纳米载体不仅在健康组织和被包裹药物之间提供了保护屏障,而且改善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增强了被包裹药物直接进入肿瘤的积累。 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血脑屏障是由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形成的一种物理屏障,控制和限制物质进入大脑的通道。虽然血脑屏障可以保护大脑免受病原体和潜在的神经毒素的侵袭,但它也极大地限制了治疗药物进入大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途径。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人们研究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载体,其中包括金属、聚合物、脂质和靶向纳米颗粒载体。 与金属纳米颗粒相比,聚合物纳米颗粒更柔软、更灵活、密度更低,这使得这些颗粒在治疗性药物封装时更具延展性。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大小、表面电荷和纵横比等各种性质可以改变,以满足各种药物的需要。为了穿过血脑屏障,聚合物纳米颗粒要经历一个称为内吞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纳米颗粒被接受细胞的细胞膜吞噬。 一些研究也研究了不同的方法,例如添加内源性物质使聚合纳米载体的表面功能化,以进一步增强封装药物的位点特异性递送到大脑。 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最简便的给药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不仅对患者无痛,而且是一种成本效益高的解决方案,具有有限的无菌限制,因此可以很容易地生产。 不幸的是,口服给药往往会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差,这是由于药物在酶环境(如胃内环境)中的水溶性、膜渗透性和稳定性。因此,这些限制限制了口服药物的种类,当这些药物必须通过其他方法,如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时,这就导致了患者依从性差。 已经开发了几种不同的聚合物纳米技术来促进各种药物的口服,其中包括化疗药物、单链RNA (siRNA)和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小分子药物,以及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 尽管这些研究仍处于临床前的发展阶段,但它们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