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连续召开座谈会并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听取有关方面意见推进部门组建工作》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4-12
  • 近日,自然资源部在两次召开部党组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连续召开5次研讨座谈会,并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围绕如何细化中央已经确定的自然资源部职能定位、科学设置机构、做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建议。党组书记、部长陆昊主持会议,党组成员、副部长库热西,副部长曹卫星,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王广华、赵龙,党组成员冯志礼、张德霖、钟自然、王宏、王春峰、闵宜仁、石青峰、林山青,总规划师李永杰,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参加会议。

      3月29日上午召开业务司局研讨会,20名业务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发言。3月30日上午召开地方政府负责同志座谈会,结合有关生态文明改革试点工作,听取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毛超峰,武汉市副市长汪祥旺,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建平,雄安新区临时党委委员、筹委会副主任于振海以及吉林、上海、福建、海南、贵州、甘肃、深圳等省(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建议。3月30日下午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听取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郭仁忠,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李家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守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侯增谦,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林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程鹏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长青等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4月2日上午召开有关部委座谈会,听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祖才、财政部副部长刘伟、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等同志的意见建议。4月4日下午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听取中国五矿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唐复平,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黄民,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副总裁吕志韧,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东方园林投资控股集团有关负责同志的意见和建议。

      4月3日下午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十三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高虎城,副主任委员王洪尧、窦树华、吕彩霞,委员王金南、王毅,十二届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王庆喜等同志发表意见。陆昊、库热西、张德霖、王宏及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4月9日下午到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夏宝龙会见陆昊一行,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潘立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高波参加会见。会见后,李伟、高波及委员蔡其华、何广顺等同志发表意见建议,高波还汇总介绍了委员会其他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陆昊、库热西、张德霖、王宏及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相关报告
  • 《陆昊履新: 如何组建强大的自然资源部?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5-08
    • 自3月19日被任命为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首任部长至今,陆昊履新已有一月有余。在这一个多月中,这位国务院部委中最年轻的“一把手”,出席自然资源部挂牌仪式,主持召开座谈会,北到雄安,南下海南,马不停蹄。 舆论认为,从陆昊履新后的一系列活动看,探索“多规合一”模式下的规划编制,正成为自然资源部履行新职能、开展新工作的重要抓手,而敢于从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始着手,既显示出新部长的胆识和能力,也体现了中央在用人方面的考量和深意。 南北调研 雄安新区是陆昊上任自然资源部后,出京调研的第一站。 4月11日,在雄安新区,陆昊就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生态保护及自然资源管理有关政策创新进行了调研。 离开雄安后,陆昊又南下海南。4月12日至15日,他对海口、文昌、三亚等三市进行了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围填海工程对海洋动力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的变化、保护和修复,城市河湖生态修复,深海科学与工程,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及“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等。 除了这两次出京调研外,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信息还显示,3月26日、27日,也就是上任后一周左右,陆昊以部党组书记、部长的身份连续主持召开了两次部党组会议,主题分别是机构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 这两次部党组会之后,陆昊于3月29日至4月4日期间,连续主持召开了5次研讨座谈会,分别邀请业务司局负责人、地方政府负责人、专家学者、有关部委负责人、企业代表参加,就如何细化中央已经确定的自然资源部职能定位、科学设置机构、做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建议。 此外,4月3日和4月9日,陆昊还带队分别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听取意见建议。 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从陆昊两次出京调研的内容看,都涉及国土空间规划。在雄安,他就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进行了调研;在海南,他考察了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及“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 中国现行的空间规划主要有4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分别由原国土部、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和原环保部负责组织编制。由于这些规划的编制管理机构分散、层级结构和编制标准不统一,所以经常出现规划目标相抵触、内容相矛盾等问题。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维宸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此前部门之间缺乏共享互通,相互掣肘,权力边界冲突,明显带有部门色彩,甚至存在部门利益固化的积弊,无法形成合力,自然资源保护存在困难。 “这使得以土地为中心的空间管制权,分散于不同部委。”张维宸说,“而空间规划冲突的焦点,在于争夺管控土地发展权。”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原国土部、原环保部和住建部等4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了28个市县,由4部委分别指导进行试点,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各部委均以各自负责的空间规划为主,进行“多规合一”的试点,导致规划的标准、流程都无法统一。 张维宸认为,“多规合一”并不是采用“拼凑模式”将所有规划简单地进行合并,也不会取缔任何一个法定规划,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将经济、社会、土地、环境、水资源、城乡建设、综合交通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进行恰当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任务目标、保护性空间、开发方案、项目设置、城乡布局等重要空间参数标准的统一性,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和政府空间管控和治理能力的不断完善提高。 在他看来,这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牛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组建强大的自然资源部,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解决空间规划重叠的问题,对国土空间进行严格的用途管制。 陆昊上任伊始,就着手探索“多规合一”模式下的规划编制,敢于啃“硬骨头”。 而陆昊之所以选择雄安新区和海南作为调研对象,张维宸认为,除了这两个地方的特殊地位外,与它们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关系。 雄安作为即将在一张“白纸”上建设的新城,在空间规划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雄安新区将借鉴国际经验,高标准高质量组织规划编制,开展“多规合一”,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去年5月,原国土部就已经将雄安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试点和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区,重点从保障用地需求、土地供应政策、城市地质调查、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土地税费相关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海南则是全国第一个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省份。海南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评价为“在推动形成全省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上迈出了步子、探索了经验”。2017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要求在海南等地试点基础上,将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西、贵州等7个省份纳入省级空间规划试点范围,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 外界分析,这些迹象表明,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很可能成为陆昊上任后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 经济学背景成优势 除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管、履行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都被认为是自然资源部要啃的“硬骨头”。这些“硬骨头”有的是历史沉淀的结果,有的是有待拓荒的“处女地”,但对陆昊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在出任自然资源部部长前,陆昊就已是媒体最关注的高级干部之一。出生于1967年的他,从政后曾多次刷新最年轻官员的纪录:35岁出任北京市副市长;41岁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46岁当选黑龙江省省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长。此次掌管自然资源部,再次成为国务院最年轻的部长。 直面问题、不惧挑战是陆昊给媒体的印象。2016年3月,面对龙煤集团欠薪事件,陆昊坦承几天前所透露的信息有误。他直言,“井下职工确实有欠薪的,这个事情,我说错了”,并且强调“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要改”。 同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黑龙江曝出的天价鱼一事,陆昊也没有回避问题。他说:“(天价鱼)在我看来不是偶然的,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和企业经营者在树立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方面的意识还有明显差距。”他认为,这样的事件是改进工作的极好机会,因为给了相关部门集中深刻反省的机会。 如今看来,在黑龙江的5年从政经历,对陆昊掌管自然资源部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提前进行的“预演”。作为资源大省,黑龙江省内集中了山水林田湖草几乎所有类型的自然资源。 离开黑龙江之前,今年1月26日,陆昊在参加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时曾表示,要把传统优势资源、新优势资源与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相结合,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创业。 他在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矿产资源等项目全部采用公开招标”,“开展国土、环保、城建等‘多规合一’试点”,而这些任务也正是自然资源部所面临的挑战。 除此之外,经济管理学的专业背景,也被认为是陆昊执掌自然资源部的优势所在。 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维宸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从国土部到自然资源部,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从过去的资源管理向资源资产管理转变,“而资产的管理,最需要的就是经济管理学的专业知识”。
  • 《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海洋专业委员会揭牌成立》

    • 来源专题: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23-04-25
    • 2023年3月31日,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与深圳市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在深圳市大鹏新区坝光湾畔举办战略合作签约暨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海洋专业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暨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理事长蔡其华,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暨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原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曹竹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暨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秘书长蒋云钟,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昂,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广阳共同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 蔡其华理事长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是全球水伙伴的十三个地区委员会之一,是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新型智库和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大鹏新区作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是深圳东部发展高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双方此次签约,将依托大鹏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学术引领力、战略支撑力、平台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助力新区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深圳市人民政府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广阳致辞时表示,大鹏新区按照“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正全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构建战略科学家平台,凝聚智慧和共识,汇聚资源和力量。大鹏将全力做好服务,为专家学者在大鹏潜心研究营造最优生态、提供最强保障。 活动现场,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建的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海洋专业委员会正式揭牌,并落户大鹏新区。 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揭牌仪式后,举办“深圳市大鹏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会上,邀请王浩院士围绕“大鹏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 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发表主题演讲。 王浩院士围绕大鹏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作了专题演讲。他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辩证观点,系统剖析了经济与生态在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他表示,大鹏新区提出的“一、二、三、四”发展思路,立足优渥资源禀赋,筑牢“绿水青山”根基,不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市级层面出台支持大鹏新区打造“两山”实践创新标杆专门措施,以顶层设计保障“两山”转化方向,将加大生态环境实施督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建立环境资源管理和监管机制,加快实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推动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两山”转化立法体系,将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与管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与补偿的方针政策等内容纳入法律规范。同时,要以高质量发展引导“两山”转化重心,培育一批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特色产业集群,以坝光、环龙岐湾两大重点片区为系统发力点,集聚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将文旅、海洋、新能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看点、亮点与突破点,构建“产业—企业—产品”上下游产业链。 协同治理推进“两山”转化成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合力、以企业为主体的行动合力、以公众为主力的参与合力、统筹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治理模式,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不断拓展产业、政策空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强“双招双引”力度,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引导企业以消费者绿色需求为生产导向,落实绿色生产和保护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建立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的低碳产业体系,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构建包括企业、学校和社区在内的生态文明网络体系。 他指出,EOD模式(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抓手,是破解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是“两山”理论在项目运作与实际操作层面的具体应用。要统筹山林、沙滩、海域资源开发,有效联动文化旅游产业,海洋经济、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生态效益赋能经济效益,探索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路径,发动“两山”转化产业发展新引擎。要科学确定项目建设内容,从全局角度找出问题和可开发资源,策划有实效、可落地的成熟项目。 同时,大鹏新区应以技术创新提供“两山”转化支撑,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打造合理并相互适应的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和产业格局。同时,通过创新驱动、技术改造、工艺提升,发展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的生态产业,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圆桌沙龙主题报告之后为圆桌沙龙环节,王浩院士与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秘书长蒋云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院长孙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郑国等专家,聚焦大鹏新区“两山”实践创新、文旅与海洋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深入交流探讨。沙龙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俞露主持,通过对话互动,协同与会嘉宾学者们共同展开头脑风暴,一起为深圳和大鹏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王浩表示,深圳要加大对大鹏新区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两山”实践创新标杆的支持力度,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将大鹏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市级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通、左右互通的工作格局,高位推进、定期研究大鹏打造“两山”实践创新标杆工作。他建议,要充分利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争取国家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赋予深圳更大改革自主权,在大鹏新区先行先试,为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转变提供可复制经验,比如:支持大鹏新区建立生态产品市场定价、信用、转化和交易体系,以沙滩资源为突破口,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广东乃至全国提供“大鹏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