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风城油田作业区完善井网措施增油增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11
  • 截至10月9日,新疆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重18井区实施完善井网、提高水平段动用措施50口井,完成全年措施计划的96%,增油3345吨。

    重18井区油藏为受断裂控制、带顶水和边水的超稠油油藏。随着长时间开发利用,油井生产轮次不断升高,周期产油量、周期油汽比逐轮递减,油藏物性差,水平井水平段剖面动用程度低,生产效果日益变差。作业区优选11个井组开展井网完善措施,3月15日开始实施措施生产。措施作业中,作业区按照“先易后难、分批实施、集中修井”的原则实施。为确保措施效果,技术人员采用组合注汽,对同井组内未注汽井实施控关,紧密跟踪直井与水平井的注汽速度、强度;根据井组采注比随时调整注汽量,并且提前开展锅炉检修,确保注汽质量。

    为保证措施井计量正常,作业区技术人员每日动态监测温度、压力等数据,在开展双管井口改造的措施前后分别进行产出、吸汽剖面测试;对水平井措施前后分别进行温度剖面测试,验证水平井剖面动用情况。此外,技术人员积极做好措施井的精细管理,保证注汽质量,提前检查高低压闸门,对情况异常的闸门及时更换,每日做好措施井注汽压力、温度等台账。开井后,班组进行加密巡检与取样,确保生产效果。

相关报告
  • 《新疆油田风城作业区建成中国首个稠油监测系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6
    • 记者23日从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获悉,新疆油田公司管辖的全国最大整装超稠油油田——风城油田已全面迈入数字化管理时代。近日,风城油田持续建设10年的物联网工程全面上线,在国内率先建成从井口、管汇、密闭站,再到处理站和注汽锅炉的全过程稠油生产监测系统。 风城油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距克拉玛依市120公里,这里的原油粘度在地层温度下最高达近千万厘泊(动力粘度的最小单位),可谓“流不动的油藏。风城油田超稠油是优质环烷基原油,在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中约占全部石油的2.2%。 “面对风城油田高温、高压、劳动强度大等管理难题,持续提升风城超稠油作为国家战略物资的保障能力与开发效益。我们将着力点放在数字化建设推动理念变革、管理变革上,全力推进风城油田物联网建设,实现破难题、增效益、提升战略保供能力的目标。”新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霍进说。 自2011年起,风城油田物联网规模随产能建设逐步扩大,历时4年建成全国超稠油高效开发示范基地,实现两级扁平化管理模式,人均产量是国内同等规模稠油油田的两至三倍,达到“百万吨稠油千人管理”目标。2017年,风城油田率先实现国内稠油物联网数据资源化、移动化的共享应用,油田生产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风城油田物联网建设,我们是受益者。如今,我们依靠生产移动应用APP,随时掌握生产动态,方便巡检、数据查询,减少工作量50%以上。”中石油集团公司劳模、风城油田作业区“国防班”班长李荣辉说。 2019年以来,新疆油田公司在风城油田全面推广物联网建设成果。将3000多口油井物联网建设转变为296座管汇物联网建设,形成“低成本、易实施”的稠油吞吐开发区域物联网建设模式。 “通过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油气生产全过程、全流程,风城油田实现关键参数、节点工况、突变信息的报警、预警,年均可节约生产运行费用近5000万元;构建稠油区温度监测体系,预计年节省蒸汽20万吨,节约成本1600万元。”风城油田作业区信息管理站(自动化中控站)站长陆兴说。 据悉,自2007年底开发以来,风城油田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高效开发的重要引擎。2012年,该油田在国内首次实现双水平井SAGD成功开发,2017年至今形成SAGD年产百万吨高效稳产。
  • 《新疆油田超稠油污水处理技术环保增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8
    • 2月2日,新疆油田风城作业区一号稠油联合处理站超稠油污水深度除硅降硬系统污水硅含量和硬度均低于50毫克/升。 2020年,风城油田作业区自主研发并规模应用超稠油污水深度除硅降硬技术,回用污水硬度大幅降低,每年可减少高盐废水排量11万立方米。 风城作业区超稠油污水具有温度高、矿化度高、硅含量高的特点,在实际生产运行中造成注汽锅炉、管网及井筒频繁结盐垢,易导致炉管损毁、管网堵塞、油井卡泵,常规除垢技术难以去除。 2020年5月,作业区启动深度除硅降硬技术研究,通过研究稠油污水除硅机理、深度除硅药剂优化、配套工艺优化、稠油污水过滤器新型滤料应用,破解稠油高效开发难题。科研人员利用电子显微镜、光谱分析等手段开展稠油污水物性分析,使得作业区首次对风城超稠油污水中硅的存在形态实现精准认识,确定了除硅、净化反应最优pH控制范围为金属盐类浓度与硅去除率正比关系。针对除硅后污水特性,优选配套净水药剂体系,研制出新型高效除硅药剂体系,较原药剂除硅深度提高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