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安全的自然解决方案》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7-02-13
  •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对全球超过4000个大城市的水源集水区进行研究分析,发布了《自然资源:水源区保护的环境、经济和社区效益报告》。报告指出城市水源集水区能够收集、储存和过滤淡水资源,报告指导如何通过实施大规模自然解决方案(如森林再造和改良农业实践等方案)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水资源。报告通过全球分析表明,通过研究的4000多个城市中,五分之四的城市可以通过三项水源保护措施 - 牧场再造林、森林保护和覆盖作物种植,减少水中的沉积物和营养物污染。报告同时指出每年将需要在现有集水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补偿项目支出的基础上再增加420~480亿美元的投资,才能使90%的城市水源集水区的沉积物和营养物污染再减少10%。同时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专家认为,水基金是保障水资源保护资金的长效机制。报告全文:https://thought-leadership-production.s3.amazonaws.com/2017/01/26/17/25/54/87c054aa-e945-4413-9163-ca11053110d7/Beyond_The_Source_Full_Report_Final.pdf

  • 原文来源:https://global.nature.org/content/beyond-the-source
相关报告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携手华为打造海浪智能预报解决方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12-21
    •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在海洋环境智能预报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全球海浪波高智能的快速预报。 海浪是海洋中最为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全球海洋中含能最高的运动。海浪能够传播数千公里,波高可以从几厘米到几十米不等,其精准的模拟和预报对于航行安全、海岸活动以及海洋与气候系统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浪模拟和预报一般包括采用经验统计方法和采用基于物理过程的海浪数值模式等两类方法。经验统计方法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但由于海浪是由局地的风浪和海面上其他海区传播过来的涌浪组成,早期通过长时间观测得到的经验公式更适用于风浪的成长,无法准确刻画出涌浪现象,对海浪的模拟和预报存在较大的偏差。海浪数值模式是基于海浪的基本物理规律和过程建立的模型,其中最新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是基于海浪谱能平衡方程,其优点是对海浪的模拟和预测较为准确,但是其计算过程是一个5维问题,计算量大,计算速度慢,这限制了高分辨率模式的精细化应用。 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海洋与气候数值模式发展及应用团队将深度学习的方法和思路应用到海浪模拟与预报中,突破了传统经验统计方法涌浪刻画不准确的问题,基于全球风场和海浪数值模式数据,设计了适用于全球海浪波高模拟和预报的卷积神经网络OSWave-CNN,能够在保证预报精度与海浪数值模式相当的情况下,仅通过前后两个时刻的全球风场作为输入,秒级完成未来7天的全球波高模拟和预报,实现了全球海浪波高的智能快速预报。 近日,该团队携手华为完成了与全场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的兼容性测试,在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强大的算力支持下,将模型训练时间从数天缩短到数小时,这为未来进一步提升海浪波高智能快速预报模型的预报精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海洋与气候数值模式发展及应用团队将继续秉持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力争在海洋环境预报预测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为强化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保障能力贡献力量。
  • 《水资源三条红线》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3-05-27
    • 概述 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1]编辑本段基本原则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二是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五是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编辑本段主要目标 针对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水污染严重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确立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主要是严格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着力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考虑到2030年是我国用水高峰,按照保障合理用水需求、强化节水、适度从紧控制的原则,《意见》将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提出的2030年水资源管理目标作为“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即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2]。 编辑本段水资源管理现状 谈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的初衷,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认为,无论是我国的水情和国情,还是水资源管理改革的现实需求,都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具体来说,水资源总量的约束日趋突出,我国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6000亿立方米,大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 胡四一同时指出,我国水资源水质的约束也更加突出,直接威胁到城乡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制约。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达到了750亿吨,河流水质的不达标率接近40%,其中丧失了利用价值的劣五类水占了20%。 城市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在第一水源地由于污染而无奈舍弃之时,第二水源地同样面临污染威胁。有水利和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这并非单一地区和城市的特有现实,从全国来看,供水体系单一、水资源污染严重已成为普遍问题。 编辑本段四项制度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用水的需求还会持续增长,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大量新增用水的需求。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用水需求又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只有守住“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才能够压缩和限制现有的水资源荷载。具体到数量上,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 而在用水效率控制方面,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就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即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除了这“三条红线”之外,还需要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四项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编辑本段解决方案 DATA-9201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用于水务部门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监测,有助于水务局掌握本区域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使用情况、加强水资源费回收力度、实现对水资源正确评价、合理调度及有效控制的目的[2]。 参考资料 1. 水资源管理制度专题 .中国水利部网站[引用日期2013-05-2]. 2. 论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给排水事业[引用日期2013-05-2]. 相关文献 实施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中国水利-2011年 第6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