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中国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超27万吨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9-15
  •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结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昨日在京举行。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出席会议时表示,自1991年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中国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超过27万吨,为公约有效履行贡献了重要的中国力量。

    李干杰在讲话中指出,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结三十年来,得到全球197个国家的广泛参与,淘汰了近99%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实现了巨大的环境、健康和气候效益,被誉为全球环保合作的典范。

    据悉,自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国内履约工作。成立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出台《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制定《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先后实施31个行业淘汰计划,关闭相关生产线100多条,在上千家企业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推动全行业技术进步和绿色转型升级。

    李干杰强调,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基加利修正案》批约进程。尽早开展履约能力建设,为修正案实施做好充分准备。二是依法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严格执行《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促进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和替代品发展。三是加速实施行业淘汰计划。有序推进第二阶段含氢氯氟烃淘汰工作,分步骤确定受控物质淘汰时限,优化项目实施模式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多边基金高效合理使用。四是推动绿色低碳替代技术开发应用。修订完善替代品标准法规,通过产业政策、政府绿色采购、宣传引导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替代技术的开发推广。五是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公约谈判,拓展与各缔约方及相关国际组织技术合作,推动履约成果交流共享。

    为了唤起公众环境保护意识,1995年1月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

相关报告
  • 《我国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19
    •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禾)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生态环境部在16日当天公布,我国自1991年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如期实现了各阶段履约目标。履约30多年来,我国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总量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同时累计避免了260多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为推动全球臭氧层逐步恢复作出重要贡献,也为减缓气候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结于1987年,旨在通过采取全球行动逐步停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2016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达成《基加利修正案》,决定对导致全球变暖的强效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HFCs)实施管控和削减。据科学评估,国际社会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管控要求,到2100年,最多可避免全球平均升温0.5摄氏度,气候效益十分显著。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多措并举,推动HFCs履约管控,并取得积极进展。其中,通过实施配额许可管理,实现HFCs总量控制目标。2024年度,我国核发HFCs生产配额,用于国内使用的配额分别折合14.49亿吨和6.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较2024年度配额总量分别压减4.04亿吨和2.6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时,我国自2021年接受《基加利修正案》起,建立并严格执行HFCs进出口许可管理,每年开展HFCs进出口审批近3万批次,阻止HFCs潜在非法贸易59批次,涉及HFCs数量折合约14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与此同时,我国还加强HFCs履约管控的科学技术研究。比如,在山东长岛等地逐步完善HFCs和消耗臭氧层物质大气监测网络建设,构建我国履约成效评估和预测预警评估体系;推动汽车、家电等行业加快HFCs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研发,以履约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等。
  • 《我国已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62.8万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06
    • 北京5月5日电 记者5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国家方案》)印发,为我国开展全氯氟烃、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含氢溴氟烃、溴氯甲烷、甲基溴、含氢氯氟烃和氢氟碳化物共9类物质的淘汰削减行动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已实现前7类消耗臭氧层物质受控用途生产和使用的全面淘汰,正在逐步削减淘汰含氢氯氟烃和氢氟碳化物。 《国家方案》由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要求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协同应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推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说,我国自1991年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以来,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总量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此次《国家方案》确定的9类管控物质,前8类物质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第9类物质氢氟碳化物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却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温室气体,其全球升温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几十甚至上万倍。 《国家方案》从源头管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和进出口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11项具体任务,比如在强化管控物质使用管理方面,家电行业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以氢氟碳化物为制冷剂的电冰箱和冰柜产品。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说,我国按照议定书履约要求,2011年开始推进含氢氯氟烃的淘汰,家电行业在全球率先选择了对臭氧层、气候友好的碳氢自然工质丙烷(R290)作为替代技术。截至2024年底,我国家电行业已累计生产销售了超过1000万台R290空调。 “如今,我国房间空调器行业在R290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为其他国家制冷剂替代、议定书履约提供了超前支持的绿色样本。”王雷说,我国家电行业将贯彻落实《国家方案》,以绿色低碳替代技术推动家电产品“含绿量”“含金量”同步增长。 消防行业是氢氟碳化物类灭火剂的重要应用领域,也面临着新一轮替代减排挑战。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晓猛说,技术替代与监管升级需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国家方案》为消防行业提供了政策框架,但需要尽快制修订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推动新型洁净高效灭火技术在消防行业的应用,发展新型灭火产品的环保与效能双重认证方式,并在一些区域开展新型高效洁净灭火技术示范应用,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