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塑料瓶装水每年或摄入近10万个微塑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4-07
  • 科学界一直在不断地发现微塑料造成的影响。近日,据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学者领导的一项新研究的数据,如果全年喝塑料瓶装水,每人每年会摄入近10万个微塑料和纳米塑料(MNP)颗粒。

      这些结果是基于对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类型的MNP以及它们如何进入人类系统的研究。

      大多数MNP的结构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被发现。虽然这些颗粒很小,但它们的类型多种多样。

      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解释说,微塑料的尺寸为0.001—5毫米,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肉眼可见。然而,纳米塑料要小得多,尺寸约为0.001毫米。

      根据该大学的报告,每人每天饮用推荐量的水,平均约为1.5升,如果他们用塑料瓶喝水,可能会受到MNP的影响。

      一个全年都喝塑料瓶装水的人,一年将喝掉9万多个塑料颗粒。一个喜欢喝自来水的人可以少摄入5万个颗粒,或者说摄入的MNP大约是塑料瓶装水消费者的一半。

      该研究论文的作者、维也纳克里斯蒂安·多普勒应用代谢组学实验室和格拉茨医学生物标志物研究中心专家卢卡斯·肯纳表示,健康的肠道系统更有可能抵挡微塑料对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如慢性病或压力大等因素造成胃肠道局部变化,就可能使人们容易受到破坏性MNP的影响。

      根据作者的说法,讨论全球塑料消费的利弊是必要的,但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许多行业依赖塑料瓶,因为它的污染风险较小。此外,卫生和医疗部门也喜欢以塑料为基础的介质,因为它们在保持环境消毒和安全的同时,更利于手术。

      该团队预计会有更多关于MNP及其与人类健康关联的研究。这项研究发表在环境卫生和职业卫生领域顶尖期刊《暴露与健康》上。

相关报告
  • 《超强“吃”塑料酶能加速降解饮料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18
    • 英国科学家基于一种酶(生物催化剂),造出了一种能“吃”塑料的物质。新物质有助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帮助解决全球目前面临的塑料污染问题。 这种酶由生活在日本回收中心的细菌产生。2016年,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了这种食用塑料的细菌。当时,专家和评论人士就表示,这是解决塑料污染的潜在方法。 在最新研究中,朴茨茅斯大学生物学家约翰·麦吉汉教授带领团队,对这种酶的结构中与消化塑料有关的部分做了一些微调,造出了这种酶的“超强”版本,其“消化”塑料的能力远超自然界中发现的物质。研究人员将其取名为“PETase”,因为它能分解用于制造饮料瓶的PET塑料,加速这些塑料的降解过程(通常需要数百年时间)。他们表示,通过将塑料分解成易处理的块状物,新物质可以帮助回收数百万吨塑料瓶。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师尼雷·萨哈教授没有参与这项工作,他说:“这种酶对于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非常有用。” 尽管这项发现受到科学家的热烈欢迎,但研究人员也指出,在这些酶广泛应用于回收行业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分析科学家道格拉斯·凯尔教授说:“石油衍生的塑料和聚合物能抵抗降解,它们在环境中的积累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让降解这类塑料的酶不断进化是重中之重。” 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 《美研究发现海葵摄取塑料微纤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4-08
    • 美华盛顿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海洋中的塑料碎片会随着食物一起被海葵吃掉,而白化的海葵比健康的海葵保留这些微纤维的时间更长。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杂志上,这是首次对塑料微纤维与海葵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海葵与珊瑚关系密切,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珊瑚礁生态系统如何受到世界海洋中数百万吨塑料的影响。 海洋中最常见的塑料类型之一是洗涤合成织物和海事设备(如绳索和渔网)破损产生的微纤维。世界各地的海洋都发现了微纤维,人类食用的鱼类和贝类中也开始出现微纤维。 作者之一Romanó de Orte提到,塑料污染对于海洋和海洋中的动物来说是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我们想了解这些长期存在的污染物是如何影响脆弱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塑料可能会被微生物误用作食物,也可能是其他有害污染物的载体。由于海葵与珊瑚关系密切,他们决定在实验室研究海葵,以更好地了解塑料对野外珊瑚的影响。 大多数关于塑料污染的实验室研究使用的是塑料微粒,而不是微纤维。因此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健康的海葵和那些失去了共生藻类的海葵是否消耗了微纤维,其中共生藻类正是海葵的营养来源,这种情况被称为漂白。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继而导致珊瑚礁白化。 研究小组将三种不同的微纤维—尼龙、聚酯和聚丙烯——单独和与盐水虾混合用于未白化海葵和白化海葵。 结果发现,当单独使用尼龙时,大约四分之一的未白化海葵会消耗掉尼龙,而另外两种微纤维一点都没被吸收。但是当微纤维与盐水虾混合时,80%的未白化海葵摄入了这三种微纤维。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60%的白化海葵摄入了尼龙,20%摄入了聚酯,而与盐水虾混合时,80%的白化海葵与会摄入三种微纤维。 虽然在第三天所有的微纤维都消失了,但是白化海葵在摄入微纤维后排出微纤维的时间比健康海葵要长。然而,在自然的海洋环境中,海葵和珊瑚会不断地摄入新的微纤维,使污染成为它们存在的一个长期条件。 Caldeira解释道,研究表明,塑料污染和气候变化对珊瑚礁造成了双重打击,当珊瑚礁被海洋的高温漂白时,这些生物更有可能吃掉并保留这些塑料纤维。看起来全球变暖和海洋污染的影响不只是叠加在一起,而是成倍增加。 这项研究由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和圣保罗研究基金会资助。 (张灿影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