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10月17日,国新办举行吹风会,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进行解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目前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总体形势十分严峻,全面遏制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和水域生态恶化的趋势,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同期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于康震 当前,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其中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鱼类物种已经达到了9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件(录)的物种已经将近接近300种,都是长江里面的。总体看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持续衰退,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鱼类资源趋于小型化、低龄化,珍稀水生动物的濒危程度在加剧,甚至部分珍稀特有物种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 解说 于康震介绍,接下来农业农村部将细化相关配套措施,积极推动《意见》的落实。 同期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于康震 首先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大工程。其次是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计划。加强网格化监测站点的布局建设,提高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珍稀物种及其水域环境监测评估的动态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第三是统筹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坚持上下游、左右岸、江河湖泊、干支流有利统一的空间布局,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等重要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 解说 此外,农业农村部还将在加快实施捕捞渔民的退捕转产,建立健全水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落实责任分工和工作推进等方面重点开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 针对目前“放鱼”“放生”等公益放流活动越来越受到民众喜欢的问题,农村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表示,放流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果不能科学规范的放流,反而会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同期 农村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 马毅 要完善增殖放流管理机制,科学确定放流种类,合理安排放流数量,建立健全严格的放流苗种管理追溯体系和效果跟踪评估制度,严禁向天然开放水域放流外来物种、人工杂交或转基因种,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和种质资源污染。 马俊玮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 王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