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海洋保护计划正采取具体行动保护太平洋海岸》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zhoubz
  • 发布时间:2017-03-03
  • 加拿大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海洋和海洋生物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11月,加拿大方面宣布,从2017至2018财年开始,将在未来5年里投资15亿美元实施海洋保护计划(Oceans Protection Plan,OPP)。2017年2月15日,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海岸警卫队部长Dominic LeBlanc在访问温哥华期间就该保护计划内宣布了一系列新的具体举措,以确保太平洋海岸未来的健康、繁荣和安全。

    1、保护敏感的海洋和沿海区域

    在赫卡特海峡和夏洛特皇后群岛附近建立玻璃海绵珊瑚礁海洋保护区,以保护约有9000年历史的大型玻璃海绵群落。加拿大计划到2017年保护5%的海洋和沿海地区,2020年拟达到10%。此海洋保护区的设立是以上计划的重要一步。

    此外,Dominic LeBlanc与各省市地区、当地人民和利益攸关方签署了太平洋北海岸综合管理区(PNCIMA)计划。该计划将制定并通过一个新的框架,管理该区域海洋活动和资源,帮助保护北太平洋海岸的健康。

    2、保护海洋哺乳动物

    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将与多方合作整合水下声学数据,进一步了解航运和噪声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影响,寻找减轻这些影响的解决方法。该部目前正与温哥华弗雷泽港务局签订协议,通过收购水听器和其他声学监测技术系统,进一步支持该项目的开展。

    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已发起一项科学审查工作,以评估当前加拿大南部虎鲸、北太平洋露脊鲸和圣劳伦斯河口白鲸管理和恢复行动的有效性。该审查将于今年夏天完成,将为新保护行动或升级行动确定关键的附加措施和优先事项。

    3、监测海洋污染

    将投入至少100万美元,用于支持海洋污染物监测和调查污染对太平洋和北极海洋的影响两个新研究项目。

    此前,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已向温哥华水族馆提供了399,000美元,支持其实施污染跟踪的新科学计划,该项目有助于确定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污染源,并为政策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如今,温哥华水族馆又收到215,000美元的追加支持,用以首次研究北冰洋微生物及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还有52万美元的额外实物支持,用于协助收集样品的船只等。

    4、增强海岸警卫队能力

    加拿大政府承诺加强加拿大海岸警卫队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新救生艇站、现代设备和紧急拖拽包等设施建设是此“海洋保护计划”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还将在哈特港附近建立一个专门的主要环境反应小组(PERT)。

    (於维樱 编译)

相关报告
  • 《2016年国际海洋保护工作的十大胜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zhoubz
    • 发布时间:2017-01-17
    • 2016年国际时局跌宕起伏,许多人希望尽快走出这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的一年。2016年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破纪录的一年。尽管如此,为了水资源保护、为了难民、为了黑人等,人类还是以鼓舞人心的方式走在一起。2016年的海洋保护充斥着危机,也饱含了鼓舞。过度捕捞、气候变化、污染、沿海开发等持续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然而,人们也在直面挑战,正不断解决这些问题。下面便一些是值得我们激动的海洋保护上的胜利(译者注:作者Ayana Elizabeth Johnson为海洋保护政策领域的专家)。 1. 渔业常识管理(Common sense fishery management) 已严重枯竭的美国鱼类资源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捕捞限额措施获得了重建。为了保护深海珊瑚,美国禁止在纽约地区和新泽西的海域采用底拖网。开曼群岛禁止在拿骚石斑鱼(Nassau Groupers)产卵季节开展捕捞作业。更广泛地,基于“我们周边的海洋”(Sea Around Us)项目的十多年来的研究结论——我们捕捞的鱼类数量是政府报告总数1.5倍,未来渔业管理将有一个更坚实的科学基础。好消息是海洋比我们预想的更加多产;坏消息是,我们仍然捕得太多,全球捕捞量正在下降(图1)。 附图1:全球渔业区捕捞量的重建(via Pauly and Zeller i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 执法管理新技术(Better technology for enforcement and management) 全球捕鱼监测网(Global Fishing Watch)能让我们看到何时何地商业捕鱼正在发生,并可查明非法捕捞活动。最新卫星图像显示(图2),在凤凰群岛保护区的捕捞活动已得到有效遏制,这种手段对难以执法的大面积遥远海域尤其是个好消息。令人鼓舞的更多的技术团体正参与到海洋问题的解决中来,比如通过招募开发人员基于各类海洋数据来开发海洋应用程序的XPRIZE/HeroX挑战活动。 附图2: 凤凰岛保护区周边渔船活动图(via Global Fishing Watch) 3. 打击非法捕捞(Combatting pirate fishing) 今后非法捕鱼的船只将更难进港。二十九个国家和欧盟签署了《港口国措施协定》(Port State Measures Agreement),将针对入港的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鱼(IUU)渔船所采取查验行动。美国现在要求对濒危物种进口进行跟踪(如鲨鱼、虾、鳕鱼、金枪鱼、鲷鱼)以阻止和起诉IUU行为。帕劳与全球捕鱼监测网以及绿色平组织一起在他们新的海洋保护区内阻止并起诉IUU活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也在严格执法,并抓获和沉没了数十艘偷捕船。 4. 解放海产品行业中的奴役(Getting slave labor out of seafood) 有报告显示,工业捕鱼行业存在惊人的侵犯人权行为,臭名昭著的奴役行为存在于太平洋金枪鱼捕捞船和泰国虾加工厂,船员们被迫背井离乡却所获甚微。倡导团体正向超市连锁店施加压力,要求证明他们出售的海产品生产环节不存在奴役行为。这反过来会给捕鱼公司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整顿作业过程中的非法行为。 5. 大海洋保护区(Big marine reserves) 2016年有多达2500000平方公里的海洋被禁止捕鱼(图3)。二十四个国家在南极罗斯海共同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奥巴马将位于夏威夷的美国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面积翻了两番,并在大西洋创建的第一个海洋保护区——东北部水下深谷与海底山海洋国家保护区。英国保护了皮特和圣海伦娜岛周边海域,俄罗斯保护了北极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周边海域。(但目前只有1%的海洋被保护避免捕捞,而科学家建议至少要有30%的比例被保护。) 附图3:2016年世界大洋保护区示意图(via MPAtlas.org) 6. 保护濒危物种(Protection for endangered species) 三类鲨鱼物种和鹦鹉螺被纳入到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范围。该协议旨在防止由于国际贸易弱势物种灭绝,它已经保护了一些珊瑚、海参、所有的海龟以及海马等。 7. 美国土著居民的水资源保护(Native Americans as water protectors) 超过100个美国土著部落团结在斯坦丁罗克的苏族人周围一起抗议达科他管道接入以保护饮用水资源。据悉,由太平洋西北部部落发起的合法抗争,成功阻止了会给鱼类栖息地带来破坏的沿海煤炭出口码头建设。法院同意部落的捕鱼权意味着政府必须确保那里的鱼类能够持续存在。 8. 海洋分区成为主流(Ocean zoning becoming mainstream) 美国东北部和中部大西洋地区现在都有区域海洋行动计划,这些都是基于联邦政府和利益相关者的通力合作产生的。这些海洋行动计划构建了一个平衡沿海水域诸多诉求(从捕鱼到航运到能源)的框架,类似的计划正在美国其它沿海地区制定之中。澳大利亚、欧盟、安提瓜和巴布达岛以及其它一些地区也有各自的水域分区计划。Seasketch平台在在后台支持了许多国家(包括新西兰)的相关工作,包括场景构建,软件可视化利益相关者等。 9. 北极钻探禁令(Prohibition of drilling in the Arctic) 加拿大和美国联合宣布了他们无限期关闭北极水域钻探的计划。令人振奋的是,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土著部落的意见得到了参考并被优先考虑。 10. 净化海滩(Cleaning up our beaches) 印度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滩清理工作,通过志愿者们长达一年的努力,从单一的海滩移除了超过四百万磅的残骸。加纳、毛里求斯、塞内加尔、摩洛哥、法国和加利福尼亚等的塑料袋禁令,在经历了行业的挑战后获得了选民的支持。 (周伯柱 编译)
  • 《天津印发天津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8-07-20
    • 天津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7—2020年)》(国海发〔2018〕2号)和《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海发〔2017〕7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发展转型,进一步保护自然岸线,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建设美丽天津。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限批政策,自然岸线保有量不低于18公里,保有率不低于5%;海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我市管辖海域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国家要求;全市入海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湿地面积(含滨海湿地)不低于295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不减少;海水养殖面积控制在3000公顷左右。 二、主要任务 (一)坚决禁止填海造地。 1.实施最严格围填海管控措施。按照国家关于围填海管控“十个一律”和“三个强化”的要求,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限批政策,暂停审批新增围填海和占用自然岸线的用海项目。积极稳妥处理好未确权围填海资源利用问题。严格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国海发〔2017〕9号)等有关规定,加强围填海管理和监督,采取岸线巡查、海上巡航、卫星监控等措施,加大执法巡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加强涉海项目监管。修订《天津市建设项目用海规模控制指导标准(试行)》,进一步控制对用海项目的审批。严格按照《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要求,加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严格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审查。深入开展我市围填海项目后评估工作,重点对围填海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渤海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围填海管控措施提供依据。 (二)坚决保护自然岸线。 1.加大岸线保护力度。严格落实《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国海发〔2017〕2号)等有关规定,制定自然岸线保护与利用的管控年度计划。严禁在现有自然岸线从事可能改变自然岸线属性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大沿海滩涂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开展人工岸线生态化修复工程与沿海滩涂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恢复海岸带湿地自然功能。加快推进沿海防护林带建设,提高沿海防护功能。实施临港经济区4.2公里人工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海河入海口公众亲水岸线工程。 2.加强海洋生态红线区管理。全面建立海洋生态红线管理体系。完成海洋生态红线区陆域边界标志布设,加强日常巡视巡查,开展常态化监测评价,完成海洋生态红线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确保海洋生态红线“划得清、管得严、守得住”。将自然岸线纳入海洋生态红线区并实施最严格保护,建设岸线区域环境监视监控系统,提升监管能力。 (三)坚决整治污染排放。 1.加强陆源污染控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河湖水环境大排查大治理大提升行动,实施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强化入海排污口动态监管。加快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2020年底前,按国家要求完成相关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严格按证监管。加快建设污染源总氮、总磷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氮磷去除能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市所有建制镇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建制镇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以上。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19年完成全部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到2020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达到80%以上。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实现1295个规划保留村污水集中处理。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利用率达到40%。实施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202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4.2%、16.1%以上。 2.严格海水养殖污染控制。优化海域水产养殖区域布局,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大力推进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加强规范化工厂化养殖企业管理,推动养殖排水治理与达标排放。强化养殖投入品管理,加强水产养殖环节用药的监督抽查,坚决杜绝违禁药品使用。 3.强化港口船舶污染控制。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严格落实《天津港防治船舶污染管理规定》(2018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严格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区监测和监管,加强船舶防污染作业现场监督检查,强化对船舶污染防治设施、污染物偷排漏排行为和船用燃料油质量的监督检查。推进船舶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能力建设。 (四)坚决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1.加强海洋渔业水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对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及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域调查研究和保护力度。全面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加大涉渔“三无”(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船舶和违规网具清理整治力度,建立禁用渔具和违规渔具长效管控机制。严格落实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科学实施增殖放流,年度放流各类物种10亿单位以上。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强化礁区管理维护。到2020年,压减国内海洋捕捞机动渔船60艘,盐田生态养殖面积控制在3000公顷。建立我市海洋生物资源数据库,构建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体系。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水平,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2.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和补偿。制定实施我市“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依法拆除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围堤。积极推进南港工业区生态湿地公园、中新天津生态城遗鸥公园一期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北大港湿地保护区保护和修复等工作。研究建立我市海洋工程等开发活动、海洋保护区管理等领域生态补偿制度。 3.加强海洋生态空间规划和管控。加大海洋保护区选划力度。推进我市海洋功能区规划修编,提高保护类、保留类海洋生态空间的占比和管理要求。加快制定我市渤海海域空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差别化配套政策。提升海洋保护区执法及监管能力。整合优化现有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资源,以日常监测为依托,进一步强化监测调查过程中的生态概念,优化海洋生态监测布局,健全评估体系。 4.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加强沿海环境风险较大的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加强船舶与码头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开展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构建风险信息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健全海洋生态灾害应急监测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灾害应急预案。提高海洋生态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 (五)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1.加强规划引领,引导产业科学布局。依据《天津市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津政发〔2017〕8号)明确的“北旅游、中航运、南重工”的空间建设格局,加快构建蓝色产业发展带。积极争取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支持临港经济区化工区和大港石油化工区进行优化提升改造。 2.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去产能工作部署,加强对2016年和2017年已退出产能的监督检查,严防死灰复燃。推动重大石化产业项目向南港工业区集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能量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向高端石化产品延伸,带动我市相关行业发展。推动南港工业区建设公用工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将发电、海水淡化、工业制盐、海水化学品提取等项目有机结合,实施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加快绿色石化产品发展,推动我市石化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推动。本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市海洋局牵头负责,会同市发展改革、环保、水务、农业、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健全协调机制,统一推动落实。市海洋局对各相关单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对重点任务进度滞后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通报,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整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细化落实计划。 (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各类政策资金,加大支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统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提升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推行第三方治理和市场化运营,健全投资回报机制。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和引领,鼓励共性、关键、前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鼓励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部署实施相关科技示范工程,推动重点领域成果转化;支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开展陆域统筹污染控制、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研究。 (四)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组织公众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提高公众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科学普及、舆论宣传和技术推广。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