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北部额外肺结核耐药率上升趋势》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18-11-27
  • 摘要

    简介: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出现和传播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关于印度EPTB病例中耐多药结核病的数据非常有限。本研究旨在确定印度北部三级医院的耐多药结核病在EPTB病例流行趋势

    方法:本研究计划为前瞻性方式。通过NAP试验,共处理了756个老EPTB病例用于齐尔•尼尔森染色,BACTEC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的鉴定。使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SHRE)的比例法进行首次药物敏感性。通过多重PCR技术进一步证实了的rpoB、katG和inhA基因的MDR-TB分离株。

    结果:在这164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菌株中,100株(60.9%)完全易感,64株(39.1%)菌株具有耐药性。21株(12.8%)通过多重PCR证实为MDR-TB。在EPTB病例中,22株(13.4%)检测到MDR-TB,占治疗病例的19.1%,而新诊断的MDR菌株为11.5%。 (P <0.05)

    结论:印度北部的EPTB耐多药结核病患病率(13.4%)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先前治疗的EPTB病例中,耐多药结核病的上升趋势已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在社会中, MDR-TB菌株的流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应牢记这一事实,如果一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未经治疗或未得到适当治疗,将在一年内再产生10-15例新的耐多药结核病例。

相关报告
  • 《耐多药肺结核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3-03
    • 目前MDR-TB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全球不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MDR-TB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但是由于流行病学分布、地区及人种差异、生活习惯与习俗的不同,MDR-TB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地区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国内虽然也开展过一系列MDR-TB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有待明确的问题需进一步探讨。基于此,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5位研究人员合作探讨了导致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旨在为预防和控制耐多药结核病提供依据,其相关成果发表在《中国防痨杂志》2015年第37卷第8期。 研究人员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院内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的276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为分析样本,依据改良的痰罗氏培养结果将其分为耐多药组75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阳性,药敏试验证实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的患者]和对照组201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阳性,药敏试验证实抗结核药物均敏感的患者)。之后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吸烟、饮酒、分类(为初治或复治患者)、病变累及肺野数、肺内是否出现空洞、病程、结核病接触史、体质量指数(BMI指数)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13项信息,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与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职业、患者分类(为初治或复治患者)、肺内是否出现空洞、病程、结核病接触史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P值均<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及检验发现,患者分类(为初治或复治患者)[β=3.747;s(x)=0.442;Waldx 2=71.724;OR=42.380;95%CI=17.807~100.863;P=0.001]、职业[β=-1.179;s(x) =0.582;Waldx2=4.098;OR=0.308;95%CI=0.098~0.963;P=0.043]和年龄[β=-1.249;s(x)=0.312;Waldx2=16.026;OR=0.287;95%CI=0.156~0.529;P=0.001]为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复治患者患耐多药肺结核的风险是初治患者的42.380倍(95%CI=17.807~100.863);工人职员发生耐多药肺结核的风险是无业人员的0.308倍(95%CI=0.098~0.963),即无业人员患耐多药肺结核的风险要高于工人职员;年龄每上升一个等级,患耐多药肺结核的风险是原来的0.287倍(95%CI=0.156~0.529),即患者越年轻患耐多药肺结核的风险越高。 综上所述,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职业、患者分类(为初治或复治患者,即复治肺结核患者);年轻及无业肺结核患者更易罹患耐多药肺结核。
  • 《结核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动态分布对泰国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的影响》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3-27
    • 来自泰国玛希隆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近于中性的分子标记分析了泰国国内流通的结核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动态性,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10月8日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上。 该研究选取1995至2011年间确诊的1282名肺结核(PTB)患者和132名肺外结核(EPTB)患者为样本,从中分离出1414例实验室培养的阳性结核杆菌,并对其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基础的基因型进行了鉴定。 研究发现在8个SNP群集组(SCG)中,包括北京基因型的SCG2组(44.1%)、SCG1 组(39.4%)以及一个东非印度基因型是显性的。此外,通过比较引起HIV阴性人群PTB和EPTB的结核杆菌基因型,发现虽然前者的遗传多样性更高,但两者表现出相似的流行趋势。 此外,研究中还假设出10个序列类型(STs)和3个新型STs标识用于表示SCG2基因型(尤其是现代北京ST10和祖先北京ST19)的优先性扩张;发现SCG1与SCG2基因型以及不同年龄组患者之间的关联关系能够表征出细菌群体中存在的不同遗传优势;发现感染结核杆菌SCG2与SCG5基因型的年轻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而感染SCG1的数量则降低。 此项研究能够表明样本群体中有效结核杆菌基因型的选择和传播,提示对卡介苗接种国家中流通的结核杆菌菌株异质性和动态变化进行测定有利于疫苗开发和控制战略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