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作科所揭示一种蛋白修饰方式调控植物育性新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o
  • 发布时间:2017-11-02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植物育性生物学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一种新的蛋白质修饰方式调节植物育性,该研究丰富了植物育性调控机制,为将来作物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线索和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于2017年10月24日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上。

    小泛素类似修饰物(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简称SUMO)能共价结合到不同蛋白质上,导致这些底物蛋白活性的变化。在动植物中,SUMO修饰功能广泛参与生殖生长的调节和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响应。

    研究团队对植物与育性相关的SUMO蛋白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发现与育性相关的SUMO蛋白酶基因突变使植物花的结构、雌雄配子体和胚胎严重异常,最终导致植物育性下降。同时,发现SUMO蛋白酶基因还与抗非生物逆境相关。

    作科所张晓玫副研究员等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陈福禄助理研究员和傅永福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 原文来源:http://www.caas.cn/xwzx/kyjz/284605.html
相关报告
  • 《农科院生物所揭示植物核糖核酸甲基化调控新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o
    • 发布时间:2017-10-19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合作,在核糖核酸甲基化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5-甲基胞嘧啶修饰在植物信使核糖核酸上的分布规律,阐述了其调控植物发育及基因表达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9月28日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核糖核酸作为重要的遗传物质,截至目前已有100余种不同的化学修饰形式被发现,6-甲基腺嘌呤的产生机制和生物学功能已发表大量文献,然而核糖核酸上的另一种修饰5-甲基胞嘧啶长期以来研究较少。近年,围绕核糖核酸甲基化修饰调控生物发育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是表观遗传的热点。 该研究利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方法发现了拟南芥信使核糖核酸上超过6000个5-甲基胞嘧啶修饰位点,分析发现修饰主要富集在基因的编码区,尤其在起始密码子下游和终止密码子前。该研究进一步利用液质联用质谱和点杂交技术发现在拟南芥各个组织和不同的发育时期5-甲基胞嘧修饰具有动态变化,显示了核糖核酸甲基化调控的多样性。研究团队还发现一个转运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具有信使核糖核酸甲基化转移活性的活性,通过影响根发育相关基因5-甲基胞嘧啶的修饰,影响其信使核糖核酸的稳定性来实现对基因的调控。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青年相关人才计划”项目、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生物所为第一作者单位,谷晓峰研究员和俞晧教授为通讯作者。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水稻抽穗期调控新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王晶静
    • 发布时间:2021-03-17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鉴定出一个新的水稻抽穗期微效调控因子,并对其作用模式进行了深入解析。2020年11月24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决定着水稻的季节、区域适应性以及产量。适宜的抽穗期是水稻稳产高产的保障。深入认识水稻抽穗的分子机理,对调控水稻生育期、稳定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该团队研究人员克隆了一个新的抽穗期微效抑制因子DHD4。研究发现DHD4通过与抽穗期调控蛋白OsFD1的互作,影响成花素激活复合体(FAC复合物)的形成,进而导致开花基因 Os MADS14 、 Os MADS15 的表达降低,最终延迟水稻抽穗期。该研究揭示了水稻抽穗期调控的新机制,对指导水稻抽穗期精细调控的分子育种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万建民院士和朱杉杉副研究员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蔡茂红、朱杉杉副研究员和巫明明博士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转基因重大专项、中国农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olp.2020.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