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02
  • 北京6月30日电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3年度》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2023年新增投产抽水蓄能515万千瓦,西北地区抽水蓄能投产实现零的突破;年度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9座。

    从工程特点看,在建抽水蓄能项目机组呈现高水头、大单机容量趋势,100米级高坝占比逐渐增加。从利用情况看,抽水蓄能电站抽水电量、发电电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7.9%。

    报告还显示,2023年,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领域投资规模约1.8万亿美元,增速达17%左右。我国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多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例如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投产运行,大兆瓦级风电机组和高效光伏组件的研发制造能力显著提升,储能、氢能等新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累计装机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比重超过一半,新增装机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比重超过一半。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步伐加快。报告显示,2023年可再生能源制氢总产能达到7.8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23%。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降幅明显,碱性电解槽设备成本同比下降约16%,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设备成本同比下降约11%。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72731-1.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01
    •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3年度》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2023年新增投产抽水蓄能515万千瓦,西北地区抽水蓄能投产实现零的突破;年度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9座。 从工程特点看,在建抽水蓄能项目机组呈现高水头、大单机容量趋势,100米级高坝占比逐渐增加。从利用情况看,抽水蓄能电站抽水电量、发电电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7.9%。 报告还显示,2023年,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领域投资规模约1.8万亿美元,增速达17%左右。我国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多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例如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投产运行,大兆瓦级风电机组和高效光伏组件的研发制造能力显著提升,储能、氢能等新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累计装机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比重超过一半,新增装机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比重超过一半。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步伐加快。报告显示,2023年可再生能源制氢总产能达到7.8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23%。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降幅明显,碱性电解槽设备成本同比下降约16%,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设备成本同比下降约11%。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14
    • 今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保持强劲增长,总装机已超过16亿千瓦,不断实现新突破,为我国发展提供强劲绿色动能。 在渤海海域,百万千瓦装机的海上光伏项目日前开工建设。十几条施工船正在近2万亩的海面上铺设200多万块光伏板,建成后将实现板上发电、板下养殖,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17.8亿度,渔业养殖年收益2700多万元。 在西藏那曲,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吉措百兆瓦风电储能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18台风机建成投产,每年可以发电约2.37亿度,为西藏北部地区提供更加可靠的清洁电能。 今年上半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源投资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占比超过七成。 可再生能源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内蒙古,全国规模最大的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日前并网发电,依托一体化智慧调控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弥补新能源波动大、间歇强等问题。在广东、云南等南方五省区,南方电网开发的人工智能负荷预测系统通过30多种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计算出省、市未来10天的电力负荷情况,为电力调度提供精准预测。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量中,有超过八成来自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从2023年底的32%提升到35.1%。 国家能源局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坚持集中式、分布式并举,陆上、海上并重,实现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协同,加快实现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