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19
  • 国函〔2018〕6号

    陕西、山西、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送审稿)的请示》(发改规划〔2017〕2033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 《规划》实施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 城市群为目标,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为动力,以延续中华文脉、体现中国元素的风貌塑造为特色,加快高端要素和 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人口和经济集聚水平,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 用。

    三、陕西、山西、甘肃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协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做好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研究制定支持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在有关规划编制、体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等方面给予积 极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做好协调指导,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督查评估,研究新情况,总结新 经验,解决新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

    2018年1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相关报告
  • 《关于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3-05
    • 国函〔2018〕38号 甘肃、青海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送审稿)的请示》(发改规划〔2017〕216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 《规划》实施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功能配套,着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 推动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把兰州—西宁城市群培育发展成为支撑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维护西北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城市群。 三、甘肃、青海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协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做好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研究制定支持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在有关规划编制、体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等方面给予 积极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做好协调指导,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督查评估,研究新情况,总结 新经验,解决新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 2018年2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 《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08
    • 日前,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河南、湖北、陕西要围绕改善提升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围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打造美丽、畅通、创新、幸福、开放、活力的生态经济带。 对此,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汉江沿江地区要学习长江大保护的经验,注重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主动融入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当中。 汉江襄阳段计划打造示范区 汉江在湖北境内长920公里,涵盖了汉江的上中下游,占全长的55.25%,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89%。湖北也是最早提出“汉江经济带”的概念省份,早在2013年10月中旬召开的湖北省委十届三次会议上,湖北提出要继续实施“两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进一步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推动“两圈两带”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标志着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 10月26日,襄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忠运做客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时表示,为抢抓国家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机遇,襄阳近年来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与汉江流域各主要城市联动,推动国家编制汉江流域全域规划,科学谋划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推动跨区域合作;壮大经济实力,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增强襄阳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先后编制实施汉江生态经济带襄阳沿江发展规划,加速探索形成汉江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襄阳模式,努力把汉江襄阳段打造成为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先行示范区。 近日,《汉江生态经济带襄阳沿江发展规划》已在北京通过评审。专家们建议,襄阳要以规划实施为契机,探索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加快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襄阳经验,促进长江经济带向纵深发展。王忠运表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襄阳探索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加快形成襄阳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新经验,促进长江经济带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实践,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据介绍,《规划》提出,要将汉江生态经济带襄阳段建设成我国内陆地区四百里绵延风光、江河大湖水生态特色鲜明、现代与历史风貌有机融合、城镇乡村与环境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繁荣与生态环境优美同步建设的样板区。通过汉江沿江带生态功能提升、绿色产业动能培育等措施,将汉江襄阳段打造成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先行示范区。探索生态产业化路径,以文化传承促进襄阳现代经济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汉江生态带襄阳段建设成为汉水文化、三国文化、楚文化、古城文化集中展示区和体验带。 守好青山绿水换来“金山银山” 秦巴汉水,孕育了秦楚大地独特的自然环境。近年来,陕西省持续开展汉江流域重点综合治理,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要求。 陕西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境内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汉江在安康境内流长340公里,丹江口库区近70%的水来自安康。2014年开始安康市将水质保护工作纳入各县区、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水资源监测,完成了流域入河排污口普查和主要河流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关闭了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造纸厂、油漆厂、果酒厂、电器厂等企业,同时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劝退多家前来投资但环评不达标的企业,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 如今,安康市正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多的生态红利在这里不断得以释放。 建设美丽沿江生态经济带 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离不开与长江经济带的共通、融合。保护好生态和保障民生离不开发展,而发展首先要打通“两带”交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汉江沿线地区应吸取长江大保护的经验,注重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突出临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汉江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围绕汉江港航开发主线的沟通对接和产业布局,为打造绿色汉江黄金水道提供重要引领。 “畅通指的是提升汉江的运输量。”叶青说,在所有的运途运输方式中,水运运输成本是最低的,只有充分的加以利用,才能发挥黄金水道的价值。目前汉江水道受航道制约,通航等级不高,船舶吨位偏小。需对汉江航道进行治理,提升汉江的运输量。 叶青表示,汉江综合利用主要围绕在航道、供水、发电、航运、水利等不同层面,汉江的保护、开发首要任务是对生态进行保护,充分发挥航道的作用,加强上下游省内和省际之间的经济合作,抢抓重大机遇的开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