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铜钴成矿带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8-27
  • 全球铜矿床类型有很多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斑岩型铜矿床和沉积岩层控型铜矿床。钴通常以副矿物的形式与铜、镍及铂族金属元素共生在一起。全球钴矿床主要集中于沉积岩层控型铜钴矿床、红土型镍钴矿床、岩浆型铜镍钴铂族元素矿床、海底铁锰结核矿床和洋底铁锰结壳矿床等5类,当前钴资源主要来自沉积岩层控型铜钴矿床。中非铜钴成矿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沉积岩层控型铜钴矿床富集区,集中了约1.87亿吨铜和1252万吨钴资源。2018年,中非铜钴带产铜约21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3.4%;产钴约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8.7%,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铜产地和最大的钴来源地。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NjY1NDY0NA==&mid=2247560153&idx=1&sn=7e6dc2541d159ac5da32399e1a595e15&scene=0
相关报告
  • 《中非铜钴矿带钴矿成矿特征和富集机理》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8-27
    • 中非铜钴矿带是世界上规模大、铜钴品位高的层控型铜钴矿带,以拥有大型超大型铜钴矿床和众多的世界级铜钴矿山而闻名于世。本文综述了该成矿带的基本地质特征和矿化类型,分析了Co的超常富集机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中非铜钴矿带位于非洲中南部的赞比亚和刚果(金)境内,全长700 km、宽150 km,包括赞比亚铜带省矿带、赞比亚西北省矿带和刚果(金)加丹加矿带。钴矿的形成经历了裂谷期成岩成矿作用(880~735 Ma)和造山期成矿作用(530~490 Ma),分别与新元古代加丹加沉积盆地的形成发展演化和卢富里安造山作用相对应。其成因类型包括同生沉积型钴矿床和热液改造型富钴矿床。沉积型钴矿在赞比亚境内发育,钴含量相对较低;热液改造型富钴矿床在刚果(金)境内更为发育,钴含量相对较高。钴与铜共生或伴生,主要含钴矿物为硫铜钴矿、方钴矿、硫钴矿、钴黄铁矿、水钴矿、钴华、菱钴矿等。Co的超常富集与由卤水在深部交代基底岩石(矿石)形成的富金属成矿流体通过迁移-富集-沉淀作用的多期次循环有关。矿床的氧化带、原生带分带明显,局部氧化深度达到300 m,表生氧化作用往往造成钴矿化富集。该区富钴矿床整体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原生铜钴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特别是铜钴超常富集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
  • 《中国镍钴矿产资源禀赋条件与找矿潜力》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2-25
    • 镍、钴属于新能源金属, 在高端制造业、合金材料、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需求量逐年陡增。但国内镍钴矿产资源原料极度短缺, 对外依存度已高达93%和99%, 潜在资源安全威胁凸显, 加强国内镍钴矿产资源勘查已迫在眉睫。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镍钴矿产资源成矿特征, 无论是成矿类型, 还是构造背景特征, 与全球均存在显著不同。全球60%的镍资源主要赋存于红土型镍钴矿床中, 40%的镍资源则储存在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内, 而我国镍资源的93%赋存在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中。世界上60%的钴资源来自沉积型铜钴矿床、23%的岩浆型镍钴矿床、15%的红土型镍钴矿床及2%的热液型含钴矿床, 而我国钴资源45%赋存于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内、40%的钴资源赋存在与热液相关矿床中, 受赋存状态及开发利用条件限制, 这部分赋存在热液矿床中的钴资源尚不能有效利用。可见, 我国镍钴资源关键来源是岩浆型镍钴矿床。对比我国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及地质分布特点, 本文提出我国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独特的资源禀赋条件, 重要结合带旁侧滞后发育的铁质系列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是镍钴资源赋存的关键空间, 明确勘查工作的重点方向。另外, 分析认为, 加强钴矿赋存状态研究, 创新破解开发利用条件限制, 是实现钴资源增储上产的关键路径。这为指导镍钴资源勘查、助力找矿新突破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