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航天星云一号计划二季度首飞:中国首个商业中型可回收火箭》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1
  • 日前,深蓝航天宣布,中国首个商业化中型可回收火箭——“星云一号”将于今年二季度执行首次入轨发射及垂直回收验证,助推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部署效率提升。

    据了解,星云一号采用串联二级构型,一二级主动力均采用“雷霆-R1”液氧煤油发动机。

    星云一号火箭高度超30米,一二级直径3.35米,可选配直径2.25米和3.35米整流罩,近地轨道运力2吨,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力1吨。

    去年9月,深蓝航天实施星云一号首次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可回收复用的一子级箭体在飞行试验的最后着陆阶段发生异常,此次试验任务未取得完全成功。

    按照《星云一号首次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试验大纲》总共11项主要试验验证任务,在本次飞行试验中,其中10项成功完成,1项未完成。


    深蓝航天表示,试验后经过对试验过程数据初步回溯分析,在最后着陆关机段,发动机调推伺服跟随控制指令出现异常,导致箭体着陆高度超过设计范围,箭体出现部分损毁。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星云一号的同时,深蓝航天已着手布局下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星云二号的研制工作。

    星云二号一级采用11台“雷霆-RS”发动机并联,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跃升至25吨,可覆盖高低轨卫星组网、载人飞船等多场景需求,计划于2026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kejizhuangbei/2025/02/21/detail_20250221200516.html
相关报告
  • 《航天科技集团发布未来三年商业航天计划》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9-27
    • 未来三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在发射服务以及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优势领域陆续开展商业实践探索,重点推动商业发射服务和以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等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产业。 在武汉9月26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该集团宇航部部长尚志介绍了其下一步商业航天发展计划。 新一代火箭将助力商业发射 在商业发射服务方面,航天科技集团微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捷龙号”将在年底前发射,其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50千克,单发价格不超过2500万元。“捷龙号”火箭瞄准微小卫星发射市场,将为微小卫星的验证、星座组网和补网提供更加灵活、经济、迅速的渠道。 此外,多种型号的长征系列新一代运载火箭将有望用于商业航天发射服务。 小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将在明年上半年实施首次海上发射。火箭具备发射准备周期短、发射模式更加灵活的特点,可填补我国低倾角航天发射能力的空白。 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和长征八号将在2020年实现首飞,几型火箭采用全新测发模式,将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安全性,缩短发射周期。 尚志说,航天科技集团将向国内外用户提供全方位的长征系列火箭商业发射服务。在服务模式上,可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提供专车(专属定制)、拼车(组团发射)、顺风车(搭载发射)服务;在产品能力方面,将陆续推出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新一代运载火箭可覆盖各个轨道发射需求,并逐步替代现役常规运载火箭。 卫星应用产业将成发展重点 加快推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是航天科技集团商业航天重点布局方向。 该集团正在推进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即“鸿雁星座”计划,其首颗试验星将于年内发射,到2020年完成9颗卫星构成的试验示范系统建设,到2023年完成系统一期建设。 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移动终端通信、宽带互联网接入、物联网、热点信息推送、导航增强、航空航海监视六大应用服务,并将首次使我国卫星通信覆盖领域扩展至远洋甚至两极地区。 同时,高轨高通量卫星的商业化步伐将同步推进。尚志介绍,该集团计划2019年发射中星18号高通量通信卫星,与已发射的中星16号卫星结合,总容量将达到30G,实现对我国全疆域的覆盖。2023年前后再发射两颗超大容量同步轨道高通量卫星,届时在轨高通量卫星系统容量将大于500G。 打造商业航天利益共同体 在8月举行的第七次工作会上,航天科技集团对于新时期的商业航天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 尚志说,该集团将积极开放供应链,向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自主可控能力、符合集团公司合格供应方要求的企业和单位敞开大门,并积极推进商业航天运载火箭、商业航天元器件、商业航天测控以及小卫星等联盟的组建,加强资源共享,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商业航天利益共同体。
  • 《美国两石油巨头二季度均亏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07
    • 7月31日,美国两家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NYSE:XOM)和雪佛龙(NYSE:CVX)公布了第二季度报告,上半年业绩可谓惨淡。 雪佛龙第二季度亏损82.7亿美元,其中上游业务亏损达到60.89亿美元,下游业务亏损10.10亿美元,调整后的本季度净亏损为30亿美元,去年同期盈利43.1亿美元。 雪佛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K.Wirth指出:“新冠肺炎对经济的影响显著降低了产品需求,也降低了大宗商品的价格。尽管需求和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显示出复苏的迹象,但是还没有回到疫情流行前的水平,财务业绩的低迷可能会持续到2020年第三季度。” 埃克森美孚第二季度亏损10.80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地区的上游业务亏损就达到11.97亿美元,其余业务仅有化学制品板块和非美国地区的下游业务实现盈利,上半年埃克森美孚总计亏损达到16.90亿美元, 由于疫情导致的需求不振,油价持续在40美元/桶左右浮动,今日WTI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40美元。在此情况下,盈利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目标,石油巨头们在财报中讨论的核心词都是削减开支。第二季度,埃克森美孚在资本和勘探上的支出为53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减少近20亿美元;雪佛龙的资本支出则为30亿美元,比此前的季度预算要低40%,比2019年同期要低37%。 然而仅仅是削减开支仍然不够。路透社的一份报告指出,埃克森美孚每年向股东发放近150亿美元股息,尽管该公司已经大量削减开支及计划裁员,但在亏损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埃克森美孚从生产业务中获得的现金将不足以支付今年的股息,今年早些时候,它已经借了180亿美元来增加现金。分析师指出,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需要借钱意味着埃克森美孚的资产负债情况可能将面临风险。 而大规模的资产减记也将动摇行业的根本,石油公司们过去几年为并购石油资产支付了巨额资金,而如今这些资产已经不再物有所值,目前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和道达尔已将其油气资产的总价值削减了450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潜在买家的需求低迷,埃克森美孚2019年计划通过资产出售筹集150亿美元的计划,目前进展仍然缓慢。 资产减记可能会迫使更多的生产商破产重组,从而引发连锁反应,而其他石油生产商可能会通过并购来避免出现同样的情况,最后的结果或许是,在未来几年中,石油行业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不过另一边,雪佛龙还在收购资产。7月20日,雪佛龙宣布将收购独立石油天然气生产商诺贝尔能源(NobleEnergy),包括债务在内,这笔交易的总价值为130亿美元。此次收购将增加雪佛龙在石油资源丰富的二叠纪盆地以及科罗拉多州DJ盆地的投资组合,诺贝尔能源还在以色列和西非拥有资产,这将进一步增加雪佛龙的国际影响力,雪佛龙公司在声明中表示,这还将每年节省约3亿美元的成本。这也是油价暴跌以来,国际石油行业最大的并购交易之一,这会是行业复苏的征兆吗?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