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报道新型层状超导体 利用石墨烯开发零能耗纳米器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1-10
  • 拥有二维层状结构的化合物会显示出高温超导和热电转换等多种功能性。不仅是功能性,还可能出现由二维电子状态引起的特殊物理现象,这也是具备二维层状结构的化合物的特征,科学家们一直期待能发现拥有前所未有新特性的新型层状化合物。

    此次,日本首都大学东京研究生院理学研究科的水口佳一副教授和Rajveer Jha特任研究员,与山梨大学晶体科学研究中心的长尾雅则助教等人,发现了具有由铋、银、锡、硫和硒构成传导层的新型层状超导体La2O2Bi3Ag0.6Sn0.4S5.7Se0.3。 此次发现的超导体的晶体结构与水口副教授等人2012年发现的BiS2系层状超导体类似,不过是拥有多层传导层的新型层状超导体。由于在拥有多层传导层的La2O2Bi3Ag0.6Sn0.4S5.7Se0.3中也观测到了超导现象,因此与作为超导体和热电转换材料研究的BiS2系层状化合物一样,有望以本研究为出发点,开发出新型超导体和新型热电转换材料等多种层状功能性材料 明确石墨烯超导材料原子排列,有望实现零能耗高速纳米器件。

    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利用“全反射高速正电子衍射法”(TRHEPD法)的实验方法,首次明确了碳原子层物质石墨烯与钙形成的具有超导特性的二维化合物的原子排列。另外研究小组通过实验确认,这种原子排列显示出电阻为零的超导现象。此次查清了使用石墨烯的新化合物的原子排列,为利用石墨烯开发零能耗的超高速信息处理纳米器件等材料开辟了道路。

相关报告
  • 《新型铋系超导体有望加速层状功能材料开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0-12
    • 日本首都大学东京研究生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型层状超导体,传导层由铋、银、锡、硫和硒构成,转变温度为3K(开尔文)。 这种化合物拥有二维层状结构,显示出高温超导和热电转换等多种功能性。此外,还可能出现由二维电子状态引起的特殊物理现象,这也是具备二维层状结构的化合物的特征。 科学家们一直期待发现拥有前所未有新特性的层状化合物。此次的研究首次发现的4层型铋系层状化合物,具备块体超导性。以此为契机,有望加速具备4层传导层的铋系层状化合物的功能性材料开发。
  • 《用DNA制造3D纳米超导体》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1-03-09
    • 用DNA制造3D纳米超导体 纳米超导结构的研究被用于揭示各种物理现象,并带来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目前缺乏建立工程三维纳米结构的方法,纳米超导研究大多集中在一维和二维结构上。 2020年11月10日Nature Communication报道,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研究者成功利用DNA的可编程性制造了3D纳米超导体,该结构将在量子计算和传感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使用基于DNA的自组装方法来创建具有指定多尺度组织的三维超导纳米结构。研究者将八面体DNA骨架与纳米金颗粒结合,通过骨架的顶点连接,组装成三维的DNA超晶格,得到48nm单元胞的立方体超晶格。为了形成超导超晶格,研究者使用化学技术用二氧化硅包被DNA晶格,将其从软的、依赖于液体环境的大分子结构转变为固体结构,成功将DNA超晶格转化为高度结构化的三维二氧化硅支架,然后在其表面包覆超导铌(Nb)。通过低温电性表征,研究证明了这个逐步转化的过程可用于创建约瑟夫森结的3D阵列。 这种3D纳米超导体可用于开发各种应用,如用于测量磁场矢量的三维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s)、高灵敏度超导量子干涉滤波器(SQIFs)和用于量子信息系统的参数放大器。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1/201110081600.htm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439-9 原文标题:DNA-assembled superconducting 3D nanoscale archite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