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条输送“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电力通道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19
  •  塞上的风和光点亮三湘的灯和景,不再是梦。6月11日,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汨罗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开工。

      宁夏至湖南特高压工程是我国第一条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五省(区市),线路全长1634千米,2025年建成后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汨罗抽蓄电站新建4台30万千瓦可逆式发电机组,是国家电网在湖南建设运营的第4座抽蓄电站,将发挥保障大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器”“调节器”作用和支撑新能源大发展的“充电宝”作用。

      湖南作为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担当,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但一次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区外电力供给需求强烈。宁夏至湖南特高压工程建成后,在满足电力可靠供应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汨罗抽蓄电站建成后,国家电网在华中地区抽蓄运行总装机将突破2000万千瓦,可极大提升湖南和华中电网顶峰保供能力。

      两项工程投产后,宁夏电力外送规模将超过2000万千瓦,有力促进新能源开发外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开启“沙戈荒”能源开发利用新篇章;湖南将形成特高压直流跨区通道为直接供电保障、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为省间互济支撑、华中抽水蓄能电站群为调整手段的能源供应格局,更好推动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保障。

      “宁电入湘”工程送的是绿色电、清洁电,其中新能源占比将超过50%,成为宁夏面向“双碳”目标、实现新能源高比例稳定输送的创新工程,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示范工程。到2025年,宁夏新能源装机将突破5500万千瓦,新能源年发电量超过85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26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000多万吨。

      与此同时,与工程配套的全国首批首个国家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基地——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也在加紧建设。4月26日,项目一期100万千瓦光伏工程顺利并网发电。到2024年底,该新能源集群规模将达到1300万千瓦,每年产出的18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全部通过宁夏至湖南特高压工程送到湖南。(记者王迎霞 通讯员李可克 李莹洁 史磊)

相关报告
  • 《800亿!全国最大“沙戈荒”新能源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03
    • 2月26日,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国规模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包含海拔最高的超超临界火电项目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海西州格尔木市开工。 该项目总投资约800亿元,按照“风光火储一体化”方式规划,新能源装机占比85%。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通过全国首条跨省跨经营区的特高压外送通道——“青桂直流”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向广西输送约365亿千瓦时清洁能源,相当于广西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4%,将有效缓解广西电力供需矛盾,对于促进东西部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国华电依托大基地电源项目建设系统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集成设计及运行技术示范试验”“数智化风光电站系统研究与应用”等多项重点研究课题,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协同创新合力,实现“光伏+”“数智+”在大基地的创新示范应用,深度拓展电力技术创新实践。通过实施“光伏+生态治理”的治沙融合开发模式,有效治理沙漠、促进生态改善、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实现光伏发电与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的双赢。“新能源+科技创新+生态治理”协同发展,开辟“新能源大基地+”产业新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保效益,对于青海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项目开工后,中国华电将遵循新能源、支撑性调整性电源、输电通道“三位一体”原则,与各方紧密配合,高标准策划、高水平开发、高质量建设,全方位打造国内领先的沙戈荒治理、荒漠化土地利用与新型电力系统相结合的“示范基地”和“标杆典范”。
  • 《全国最大“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7
    • 26日,全国规模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该项目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800亿元,建设总规模1924万千瓦,按照风光火储一体化方式规划,新能源装机占比85%。该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通过全国首条跨省跨经营区的特高压外送通道——“青桂直流”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向广西输送约365亿千瓦时清洁能源。这相当于广西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4%,将有效缓解广西电力供需矛盾。 同时,该项目建设方将系统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集成设计及运行技术示范试验”“数智化风光电站系统研究与应用”等多项重点研究课题,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协同创新合力,实现“光伏+”“数智+”在基地的创新示范应用,深度拓展电力技术创新实践。 此外,通过实施“光伏+生态治理”的治沙融合开发模式,该项目将有效治理沙漠、改善生态、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实现光伏发电与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