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光伏组件的性能与降解率分析:以泰国为例》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董璐
  • 发布时间:2016-01-05
  • 本论文提供了以硅晶片为基础的薄膜光伏(PV)模块在热带地区的性能表现与退化的相关信息。我们表明了在热带气候下温度系数(TC)与光伏模块运行时降解率的重要性。使用温度系数的光伏组件在低于-0.31%/℃的条件下,在发电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各光伏组件类型的存托凭证差异很大,从0.5%/年到4.9%/年,极大地影响他们的长期输出。本文还提出了如I-V曲线,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等相关电气特性的降解行为,以及对于每种PV模型的填充因子(FF)和最大输出功率。本文首次报道了在泰国实地测试光伏组件的存托凭证的研究。在此项研究中发现经过25年的工作生命周期,输出功率将降低10-50%而增加相同电力成本翻倍的阶段性退化。本研究数据库已经信息化并将对在热带与其他环境条件下相比较的性能退化的比较性研究提供更深入的帮助。

相关报告
  • 《不同类型光伏组件的现场性能和退化速度:泰国案例研究》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chenss
    • 发布时间:2015-12-15
    • 本文提供了在热带地区的硅晶片和薄膜光伏(PV)组件的现场性能和退化信息。我们解决了在热带气候下运行的组件中温度系数(TC)的重要性及退化速度(DR)的意义。光伏组件的功率/温度系数低于-0.31% /°C时具有很大的能源产量优势。各种类型PV组件的DRs差异很大,从0.5到4.9%/年不等,大大影响其长期性能。本文还介绍了电气特性的退化行为,如每种PV类型的I–V曲线,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填充因子(FF)和最大输出功率(Pmax)。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泰国的现场测试PV组件的DRs。我们在这项研究中看到的退化程度表明,在超过二十五年使用寿命的过程中减少输出功率10–50%,可能增加均衡发电成本至原有的两倍。本案例研究的数据库信息化,为进一步研究在热带地区的性能下降和与其他环境条件的比较研究很有帮助。
  • 《光伏电池组件企业ESG披露率大增》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16
    • 根据中信证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随着光伏行业的持续发展,国内光伏电池与组件行业的ESG报告披露率正在快速上升。“企业ESG报告披露率由2015年18%上升至2021年75%,仅次于银行和非银金融,远高于31%的全市场平均披露率。”   日前,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作为欧盟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核心法规,CSRD对欧盟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虽然CSRD属欧盟立法,但行业人士表示,所有为欧洲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的相关方,都将受到CSRD的外溢影响,被动履行ESG相关的合规义务。 中国光伏电池与组件行业与欧洲市场贸易关系紧密,当前,行业主要企业的ESG披露情况如何?又有哪些亟待提升和完善的工作呢? 披露率明显提升 根据中信证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随着光伏行业的持续发展,国内光伏电池与组件行业的ESG报告披露率正在快速上升。“企业ESG报告披露率由2015年18%上升至2021年75%,仅次于银行和非银金融,远高于31%的全市场平均披露率。” 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中信证券研报指出,A股光伏电池组件企业ESG报告披露率增速在A股上市公司分行业比较中排名前列。2021年,A股光伏电池组件企业ESG报告披露率相比2019年披露率增加了65%,高于其他分行业ESG报告披露率增速。 披露率增加的背后是企业对ESG治理的重视程度的显著提升。中信证券数据科技首席分析师张若海研究团队分析指出,这得益于行业内部需求和外部压力的双重驱动。 张若海研究团队认为,一方面,随着光伏平价上网政策的施行和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电池和组件企业需要不断降低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能源和资源消耗在光伏产品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通过技术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强度,是光伏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另一方面,在张若海研究团队看来,中国企业在光伏电池组件行业占有毫无疑问的领导地位,在贸易摩擦风险可能升级的今天,提升ESG治理水平,积极应对外国ESG审查,能够尽可能降低贸易摩擦对企业出海业务的影响。有组件厂商海外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部分欧美国家,光伏组件的投资者和采购方已经开始对供应商提出要求,希望供应商能够确保自身企业及产品符合严格的ESG政策。 海外评级不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研究员王静表示,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共有超过600家的ESG评级机构,但各机构建并没有建立统一的ESG评级体系和标准,各个评级主体有各自打分方式和量化方法。“例如,有的只通过企业主动披露的公开信息和其他具有公信力渠道的信息来评估一家公司的ESG风险,有的则是和多个国际财务数据咨询平台进行合作,联合公布评级结果,还有的对于参评企业的市值、成交量和上市时间都设有门槛,符合要求的企业才会列入候选名册。” 就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企业的评级而言,中信证券研究表明,2022年以来,不同机构之间评价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总体而言,国外机构的评价低于国内机构,其中以彭博、标普以及富时罗素最为显著。 究其原因,张若海研究团队表示,一方面,国内企业的ESG治理确实仍存在进步空间;另一方面,海外评价体系无法完全适用于国内企业。 需更加关注 绿色生产能力和海外贸易风险 中国本土的光伏电池组件行业在ESG评价的过程中更适用怎样的标准?该设置哪些实质性议题呢? 参考国内外标准和国内外龙头企业ESG报告,中信证券也相应的建议。总体而言,要跳脱出“E/S/G”的定式划分,光伏电池组件行业ESG实质性议题更应关注绿色生产能力和海外贸易风险。 具体而言,在绿色生产方面,光伏产品使用阶段的绿色属性和制造阶段的污染属性形成鲜明的冲突,解决冲突的关键是衡量产品的碳回收期,由此引发关于产品自身耗能与排放、产品质量、技术路线,乃至负外部性内部化等一系列关注点。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研报强调,销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种产品的碳回收期可能不同。以加拿大能源在其2021年ESG报告中进行的测算为例,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这样的产油州,能源结构以火电为主,光伏产品的碳回收期为1年;而在法国,能源结构以核电为主,光伏产品的碳回收期可达10.6年。 在海外贸易风险方面,中信证券方面表示,在ESG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但贸易摩擦不断存在升级风险的今天,以ESG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情况频繁发生。为了防止类似情形,既要关注企业在强迫劳动和冲突矿产方面的应对,也要关注海外政策的变化和企业遭遇的相关调查。